核心提示:在中共黨史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早年投身革命,是黨內元老,並且早年都曾在黨內擔任重要職務,手握重權,但他們在建國後都只擔任了與其資歷不符的職務。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王稼祥、陳昌浩、何長工。

本文來源:《快樂老人報》2012年2月2日第16版,原題:《高開低走的幾位中共元老》

在中共黨史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早年投身革命,是黨內元老,並且早年都曾在黨內擔任重要職務,手握重權,但他們在建國後都只擔任了與其資歷不符的職務。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王稼祥、陳昌浩、何長工。

王稼祥:七大意外落選是分水嶺

王稼祥早在1925年就加入共青團,並去蘇聯中山大學學習,是黨內留蘇派的代表人物。回國後由於其特殊身份,他擔任的職務一路走高,從中共中央的宣傳部幹事一躍升至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隨後進入中央政治局。在長征中,他在遵義會議上把寶貴的一票投給了毛澤東,之後與毛澤東、周恩來組成「新三人團」,實際上掌握了軍權。之後他因病去蘇聯治療。1938年王稼祥再次回國,他從共產國際那裏帶回了季米特洛夫「中共中央內部應支持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王明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不應爭當領袖」的口信,這一口信被認為是共產國際承認毛澤東為中共最高領導的最重要指示,王稼祥從這時起更是受到重用,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兼八路軍總政治部代主任,負責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不過由於他身體長期不適,並沒有從事具體工作。1945年,在延安召開的七大中,由於被指責為「王明」路線的代表人,加上自身書生氣太濃、群眾關係不好,原本被中央提名為中央委員的王稼祥意外地落選七大中央委員,只是當成了候補委員,這對於王稼祥的政治生涯是個重大打擊,從此王稼祥徹底淡出中共核心領導層。建國後他只擔任了駐蘇聯大使、外聯部部長等職務。

陳昌浩:一場疾病改變一生

報或寫信要求回國參戰,但都沒有迴音。

1951年,離開祖國十餘年的陳昌浩才得以回國。劉少奇等領導同志代表黨中央,親自來到北京站迎接他。老戰友,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徐向前邀請陳昌浩和在紅四方面軍工作過的一些老同志,在徐向前的寓所里聚會。在昔日的老戰友家裏,陳昌浩像一個落魄之人,低著頭,彎著腰,與他昔日之戰友、部屬,當時共和國的將軍們、部長們一一拱手,表示歉意。當他和前妻、時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的張琴秋緊緊握手時,連聲說道:「琴秋,你受苦了!我對不起你呀!」

回國後,陳昌浩擔任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副局長等閑職,陳昌浩「文革」爆發後遭批鬥,1967年服毒自殺。

何長工:因張國燾拉攏失寵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成立,何長工在1922年就已入黨,他曾隨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之後上了井岡山,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毛澤東的「嫡系」。1928年何長工被毛澤東派到王佐部隊做政治工作,收編了王佐部隊。何長工也是朱毛會師的關鍵人物,他奉毛澤東之命到韶關尋找朱德部隊。之後他曾與陳毅、林彪等共事。

遵義會議後何長工任紅九軍團政委,曾與軍團長羅炳輝率部在側翼單獨行動,擔負掩護和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的任務。紅九軍團曾受到張國燾拉攏,這也可能是後來何長工不再被重用的重要原因。此後何長工長期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東北軍政大學校長,不再擔任重要職務。建國後,何長工任工業部副部長、地質部副部長等職務,雖然已是部長,但與井岡山時期的戰友陳毅、林彪相比,職務還是相差很大的。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