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全國放魚日,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

2020年6月6日,全國放魚日,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王陸傑 攝

當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崇明區人民政府聯合在長江口水域,開展主題為「立法保護中華鱘 助推長江大保護——《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施行暨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與會人員考察了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基地,調研中華鱘保護工作情況,並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先後放流中華鱘24尾、胭脂魚2000尾等。

2020年5月14日,《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於6月6日起正式施行。這是上海首部針對單一特定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完善了中華鱘搶救性保護的法律保障和「長江大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體系。

中華鱘是古棘魚類的一支後裔,一種大型溯河產卵洄游魚類,是與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白堊紀的恐龍同時代的孑遺種類,被譽為「水中熊貓」,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近幾年來,中華鱘自然種群衰退趨勢加劇,棲息地破壞帶來的影響日益明顯,中華鱘自然種群的延續已面臨嚴重困難,已經到了不得不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的地步。

長江口是全球重要的生態敏感區,是中華鱘生命周期中唯一的、數量最集中、棲息時間最長、順利完成各項生理調整,同時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棲息場所,具有唯一、特有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長江口還是江豚、胭脂魚等保護動物的重要分佈區,是其他水生動物洄遊的重要通道和索餌產卵的重要場所,有著很高的保護價值。

2003年以來,上海成立以保護中華鱘、江豚等為代表的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及其賴以棲息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主要職責的專業團隊。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搶救救護取得顯著成效,先後搶救了中華鱘、中華鱟、江豚、小抹香鯨、長鬚鯨、瓶鼻海豚等珍稀物種五千餘尾。

目前,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也已成為上海綠色生態名片。上海已累計放流各種規格中華鱘、胭脂魚、松江鱸等珍稀水生生物55萬餘尾,其中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華鱘近500尾,刀魚、長吻鮠、菊黃東方魨、暗紋東方魨等8萬餘尾,河蜆、縊蟶、沙蠶等底棲生物約355噸,對長江口的生態修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