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成功交易者之路並不平坦。在狂喜與絕望之間,在榮耀與屈辱之間,在血與火之間,多少投機者頭破血流折戟沉沙。成功者鳳毛麟角,失敗者黯然離場。這就是交易,這也是生活。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後依舊如此。利弗莫爾在《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有一段話,該段落也是本文作者最為喜歡的段落之一:華爾街沒有新鮮事。過去發生的事情,將來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因為人性永不變。而正是這種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橫亙在理智之前。

  這段話其實有好幾層意思。其一,許多交易者面臨的問題,其實與一百年前的交易者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不管時代如何發展,科技如何進步,人性永不變。其二,情感往往是交易者做出正確決定的一大障礙。

  本系列文章將探討大部分交易者的三大頂級錯誤:

  1、不合理的盈虧比

  2、不合理的杠杠

  3、不合理的交易策略

  最大的錯誤

  在我們開始之前,先請你回顧下記憶中最糟糕的以此交易。揭傷疤這類事情從來都不會令人愉快,不過,這卻是成長必不可少的過程。

  那麼,為什麼那筆交易做的那麼糟糕呢?你是否違反了你的交易規則?你是否沒有設置止損?你是否在進場前有一個明顯的計畫?之所以要問這些,是因為這和我們所要講的交易者頂級錯誤有著不可劃分的關係。

  交易者的頂級錯誤,就隱藏在風險回報比中。

  人類天性總是好逐勝。筆者自也不例外。沒人喜歡輸,而且即便是那些頂級交易者,筆者猜測他們也是如此。

  不過,這種想在每筆交易上都獲勝的心理,會將交易者拉入虧損的深淵。

  下圖是我們根據實際帳戶總結的交易者在主要貨幣對上的交易勝率(紅色代表虧損離場,即失敗;藍色代表獲利離場,即勝利):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除開澳元/日元外(勝率為49%),交易者在大部分貨幣對上,交易勝率是相當高的。那麼,這些交易者一定很棒,不是嗎?

  遺憾的說,不是。雖然這些交易者勝率夠高,他們仍然在虧錢。歸根結底,想要在每筆單子上都勝利的渴望,反而為他們自掘墳墓。

  還是說回你印象中最糟的交易。這段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如果價格回來一點,我一定馬上平倉,然後再也不這樣做了!”

  不服輸,對於勝利的渴望,令交易者過多的停留在一筆不該停留的交易之中。被希望蒙蔽的雙眼,而不是被理智引領的行動,使得交易者死死握住虧損的交易不放。

  是的,有些時候這種做法確實可以等來反彈,然後愉快的平倉出局。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不管你的資金帳戶能翻多少倍,輸精光只是需要你輸一次100%。一旦幸運之神不再眷顧你,這種做法帶來的是滅頂之災。

  下圖是交易商總結的交易者在主要貨幣對上的平均盈利點數(藍色)以及平均虧損點數(紅色):

  找找看在哪一個貨幣對中交易者的獲勝單子的平均盈利多過失敗時的平均虧損。

  沒有。

  事實上,在某些貨幣對中,交易者的平均虧損如此之大,甚至是平均盈利的兩倍。

  在之前我們看到,一些貨幣對中交易者的勝算十分高(比如英鎊/日元66%的勝率)。然而,如果平均虧損時2.34美元,平均盈利是1美元,那麼,66%的勝率又有什麼意義?

  這些交易者在交易之前,是不是就計畫好了輸2.34美元的時候止損,贏1美元的時候就止盈呢?

  如果這是你的計畫,那你趁早退出這個遊戲吧。事實上,根本不會有人在計畫的時候用上這麼不靠譜的風險回報比。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交易者在虧損時死死抓住不放。在該恐懼的時候,這些交易者選擇了貪婪。

  然而,當交易出現些微盈利,這些交易者又迫不及待地去平倉。該貪婪的時候,他們(或許應該用我們)慫了。

  如何防止這個最大錯誤

  首先,交易者需要先認識到,市場走勢是無法預測的。不管你分析得多好,有個多麼牛的IDEA,不可否認的是,沒人能夠預知未來。

  分析只能幫助我們提升可能性。即便如此,交易者仍然有犯錯的可能。重點是,當我們犯錯時,相較於被希望蒙上雙眼,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果在入場之前你沒有離場計畫(比如止損)——那麼你需要一個。你應當在開倉時設置好止損,在很多情況下,這將會有巨大的幫助。

  將止損設置在一個你覺得舒服而且實用的位置上。關於止損的設置,你可以結合走勢以及技術指標。

  在設置好止損後,交易者需要將止盈目標設置到至少與止損的點數相等的位置上。交易者可以通過設置止盈單的方式來完成。

  此外,當交易單開始出現一定盈利後,交易者可以適當提高止損位至盈虧平衡點。這樣一來,即便交易最終失敗了,交易者也不會有損失。

  還有一種方法是分批出倉鎖定利潤。隨著交易單出現盈利,交易者可以分別平掉部分倉位。在追逐更多點數的同時,保留自己的部分利潤。

  以上的所有方法都是為了幫助交易者克服頭號交易錯誤——風險回報比不合邏輯。需要指出的是,止損與止盈的方法不一而足。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應該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外匯天眼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