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美國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改善拍賣理論及模式而獲獎

博客文章

兩美國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改善拍賣理論及模式而獲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兩美國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改善拍賣理論及模式而獲獎

2020年10月13日 15:34 最後更新:16:12

2020諾貝爾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昨晚(10月12日)公布,得主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森(Robert B. Wilson),他們是一對師徒,他們的研究項目是「拍賣」。兩人因改善競價理論(auction theory)、研發新的拍賣模式,對追求社會公益的招商活動有重大貢獻而獲奬。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森(Robert B. Wilson)。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森(Robert B. Wilson)。

拍賣是其中一種最古老形式的交易方式,拍賣歷史悠久。在古羅馬時代,貸款方通過拍賣,出售從未能償還債務的借款人沒收的資產。世界上最古老的拍賣行Stockholms Auktionsverk成立於1674年,也是為了出售私有財產。而時至今日,現今的電訊頻譜、電力資源及搜尋引擎排名,都是通過拍賣來找到出價最高的買家。

出價者通常會出一個比真正價值較低的價錢,擔心買貴了,墮入贏家的詛咒之中。

出價者通常會出一個比真正價值較低的價錢,擔心買貴了,墮入贏家的詛咒之中。

 拍賣中的出價者通常會出一個比真正價值較低的價錢,擔心買貴了,墮入「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人們向來傾向將物品賣給出價最高者,或者向出價最低的賣家買東西。但其實每件物品,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價值,既有共同價值,也有私人價值。例如,蘋果是可以用來吃的生果,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它是藥材,拍賣的時候,當蘋果是藥材的人,便願意出更高價格來買入。

負責評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現今,每天透過競價進行的交易總額都是天價數字,不僅藝術品、古董、家用品可以透過拍賣購入,股票、礦產、能源、公共建設也都能透過競價進行權利轉移。米格羅姆和威爾森研究了拍賣的運作方式,並運用自己的創見,設計出新的競價方式,讓過去在傳統拍賣中難以售出的物品或服務,能夠獲得金主垂青,他們的研發讓全世界買賣雙方和納稅人都能獲益。本屆諾貝爾獎獎金為每項1000萬瑞典克朗(約873萬港元),威爾森和米格羅姆將均分這筆獎金。

要了解獲獎者的貢獻,我們需要對拍賣理論有更多的了解。拍賣的結果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是拍賣的規則或格式。投標是公開的還是封閉的?參與者可以競標多少次?中標者支付的價格是自己的出價還是第二高的出價?第二個因素與拍賣品有關。每個競標者的價值是否不同,還是他們以相同的方式對對象進行估價?第三個因素涉及不確定性,不同的投標人對物品的價值有什麼信息?

使用拍賣理論,可以解釋這三個因素如何影響投標人的戰略行為以及拍賣結果。該理論還可以說明如何設計拍賣以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當同時拍賣多個相關對象時,這個任務特別困難。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通過創建新的定制拍賣格式,使拍賣理論在實踐中更加適用。

世界各地的拍賣行通常使用英語拍賣來出售單個物品。在這裏,拍賣師從低價開始,隨後叫人提出越來越高的價格。參與者可以查看所有出價,並選擇是否要提出更高的出價。出價最高的人將贏得競標並支付他的出價。但是有些拍賣卻有完全不同的規則,例如荷蘭式拍賣會從高價開始,然後逐漸降低,直到出售該物品。

英國式和荷蘭式拍賣都有公開競標,因此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看到其他競標者。但是,在另外一些類型的拍賣中,投標是封閉的。例如,在公共採購中,只要滿足特定的質量要求,投標人通常會進行密封投標,而採購員會選擇承諾以最低價格提供服務的供應商。在某些拍賣中,最終價格為最高出價(第一價格拍賣),但在其他形式中,獲勝者支付第二高的出價(第二價格拍賣)。

哪種拍賣形式最好?這不僅取決於結果,還取決於我們所說的最佳含義。私人賣方通常最關心獲得最高價格。公共機構銷售的目標更廣泛,例如將商品出售給投標人,從而為整個社會帶來最大的長期利益。

尋求最佳拍賣模式,原來一直是一個長期棘手的問題,難怪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蘋果

往下看更多文章

印度富豪夫婦放棄20億身家携手出家 辦花車遊行沿途撒錢 日後靠化緣為生

2024年04月24日 12:08 最後更新:12:11

舉行4公里花車遊行,35人陪同,向沿途眾人扔出鈔票和手機、衣物等物件……印度一對房地産商人夫婦捐出近20億盧比的全部財産,攜手出家為僧。

印度古吉拉特邦一對富豪夫婦在22日宣誓出家。

印度古吉拉特邦一對富豪夫婦在22日宣誓出家。

據報道,這對來自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夫婦16歲的兒子和19歲的女兒於2022年出家。他們稱「受到孩子們的啟發」,計劃在4月22日的儀式上,宣誓放弃一切世俗享樂,告別物質生活。未來他們將完全依靠他人的慈善捐贈生存,房産企業將交給父親和哥哥打理。

這對夫婦在花車上向沿途眾人扔出鈔票、手機、衣物。

這對夫婦在花車上向沿途眾人扔出鈔票、手機、衣物。

這對夫婦在花車上向沿途眾人扔出鈔票、手機、衣物。

這對夫婦在花車上向沿途眾人扔出鈔票、手機、衣物。

印媒稱,他們加入耆那教後,只能保留兩件白衣服、一個化緣用的碗和一把白掃帚,然後靠化緣為生。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這對夫婦此前從事建築行業,出家的决定是受到自己兒女的啟發。耆那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突出教義為非暴力,反對殺生。因此,耆那教徒一般吃素,嚴格的耆那教徒甚至連根莖類蔬菜都不吃,擔心傷害其中的微生物。耆那教的僧侶出行時常會用掃帚掃地,以防踩死蟲蟻。

按照印度官方統計數字,耆那教徒在全印有400餘萬,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等地。耆那教徒在印度以善於經商著稱,印度著名億萬富豪高塔姆•阿達尼就來自於耆那教家庭。

富豪因皈依耆那教放弃身家在印度並非個例。《今日印度》稱,已有眾多鑽石和紡織富商及其家庭成員這樣做。2023年1月,古吉拉特邦蘇拉特市一名耆那教鑽石富商8歲的女兒出家,加入耆那教。2017年9月,印度中央邦年輕富豪拉托爾和夫人拋下巨額家産和3歲的女兒,先後成為耆那教僧侶。

印度鑽石珠寶公司「SANGHVI & SONS」繼承人蒂凡希(Devanshi Sanghvi),8歲時放棄繼承數十億家產的機會,成為最年輕的耆那教女修士。

印度鑽石珠寶公司「SANGHVI & SONS」繼承人蒂凡希(Devanshi Sanghvi),8歲時放棄繼承數十億家產的機會,成為最年輕的耆那教女修士。

然而,夫婦的决定遭到家人强烈反對。他們認為,拉托爾夫婦應當首先撫養好女兒,完成自己的責任。有人甚至給印度政府寫信,要求禁止他們出家。

針對這種現象,一名耆那教研究者對《今日印度》表示,印度富豪在取得成功後,常陷入無休止的失望、不滿、嫉妒和貪婪中,這可能讓他們産生了出家的念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