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今日下午記者會透露,今天香港新增104宗確診,99宗屬本地感染,當中35宗源頭不明。
張竹君。
其餘64宗有追蹤到源頭,12宗來自跳舞群組,此群組已共有超過690宗;1宗來自日出康城地盤群組,此群組已共有52宗;1宗來自方樹泉殘疾人士宿舍,此群組已共有61宗;4宗來自葵盛西邨,此群組累計22宗,在5樓8個單位有15宗;沙田一田新增1宗,累計共8宗;AWE新增1宗,累計共13宗;CHP新增1宗,累計共4宗;藍田隧道紮鐵工人共有5人確診,另有1宗來自百樂護老院,1宗來自志蓮淨苑護老院。
新增104宗確診中,45男59女,年齡由2至94歲, 22宗在臨時檢測中心發現,有60宗屬初步確診。
醫館局高級行政經理何婉霞醫生表示,已有5783位確診者復原,111人在公立醫院死亡,1149病人在留院,39人危殆,58人嚴重,1052人情況穩定。負壓床位1235張,使用率77.5%,負壓病房676間,使用率81%。
《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法律框架顯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有權指明某類人士,要求他們必須接受檢測。局長可以要求他們按照指定的頻密程度接受檢測,指明該檢測須在何處或由何人進行,指明一個最後期限或日期等。另外,公職人員有權要求市民提供識別及追蹤某類人士的資料,在有搜查令下也可破門和強行進入一些處所。
值得注意,在599J規例下,曾在某日期後,在四個地方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須作強制檢測。包括11月18日後曾逗留在葵盛西邨第8座,已檢測了大約三千人;11月19日後曾逗留在馬鞍山錦豐苑錦蕙閣的人士;11月28日後曾逗留在沙田一田超市工作的人士,以及在藍田隧道地盤曾經工作的人士。
強制檢測,至今大致上都獲得市民配合,但仍有少數市民在港府催促兩次後,仍未提供檢測樣本。現時所謂強制檢測,不是完全禁足,有關人士仍可以自由出入,張竹君希望大家合作,盡快做檢測。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辯方已完成總共27日的主問,由控方開始盤問黎智英。但無論在辯方或控方提問下,黎智英作供期間,頻遭法官及控方質疑其證供跟其言行、呈堂的訪談節目片段、文章或訊息紀錄有出入,黎更在連番追擊下被迫改口。
控方質問兩前美軍方要員赴台提供「諮詢」服務內容 黎數度改口
在16日的聆訊中,控方提到黎安排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Jack Keane及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到台灣晤蔡英文,讓兩人為蔡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據2017年1月5日黎與其助手Mark Simon的Whatsapp對話紀錄, 黎當時指兩人將到台北處理有關「與特朗普聯絡的項目」(work on the project with liaison to Trump),又指諮詢是獨立且非政治性,但必須嚴格保密,因媒體一旦發現就會破壞整件事。黎庭上指,因兩人身分敏感,曾是美國高官,認為須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才可進行,甚至要尋求特朗普批准和支持。
控方關注「項目」的具體內容,黎庭上稱是為蔡英文提供顧問服務,讓對方掌握美國政府對台灣的取態。控方續追問「與特朗普聯絡」(with liaison to Trump)是否指與特朗普本人聯繫,黎否認,稱自己當時用錯詞語,不應用「聯絡」(liaison),應改為「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with relationship to Trump's admin)。控方再問,即「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的項目」,黎又再改口,指是「與特朗普政府有關」(in related to)的項目,進一步淡化兩名前美高官的角色。
黎堅稱無跟兩名前美軍要員簽合約 遭法官連番質疑
到17日的聆訊,控方續就黎安排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到台灣跟蔡英文的會面作盤問。庭上展示黎助手Mark Simon於2017年6月24日向黎傳送的訊息,當中提到美國司法部已批准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與台灣的「獨立諮詢合約」。
控方問黎是否與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簽了「合約」,黎卻否認,指雙方沒簽任何「合約」,他更指是庭上才首次聽聞有「合約」這回事。法官李運騰隨即追問,黎知道兩人為台灣提供諮詢服務,須從美國司法部取得許可?黎確認, 但仍堅稱自己不知跟兩人有簽訂「合約」。
法官杜麗冰質疑,在訊息中,Mark Simon明確提到「本星期將在華盛頓簽訂最終合約(CONTRACT)」?黎辯稱他沒有留意,重申他沒有跟二人簽訂任何「合約」。
控方再展示黎的訊息紀錄,Mark Simon曾向黎交代,跟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簽了2年「合約」,Jack Keane會按合約條款獲得酬金, Paul Wolfowitz則要求在第2年獲得酬金,黎當時還問Mark Simon:「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 只是一年來四次,為何要簽2年合約?」Mark Simon當時指,從一開始就是兩年合約,由2017至2018年,2017年來4次,2018/19年來4次。
兩人曾到訪其他亞洲國家 黎卻堅稱只赴台
黎庭上稱,他只記得兩人在2017年到訪台灣4次,2018年已沒訪台,法官杜麗冰質疑,黎和Mark Simon的訊息紀錄非常清晰。杜官再問黎與兩人是否有「口頭協定」,讓兩人到台灣提供諮詢?黎此時終表示同意。
惟黎的記憶再受控方質疑。控方問及兩人不只到訪台灣?黎堅稱,兩人只曾到訪台灣。控方遂展示黎與Mark Simon 另一段對話訊息,Mark Simon提到「Paul 認為若他們也到訪越南、日本和其他盟友,可為台灣帶來更多好處。」黎當時回覆認同Paul Wolfowit的意見,但黎庭上指,該計劃最終沒有實行。法官李運騰問及,訊息顯示兩人其中一次行程長達1個月。
控方展示Mark Simon在2018年11月13日向黎交代,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在2018年5月3至9日曾到訪日本,7月7日至8月8日到訪新加坡及台北,11月3至10日到訪越南及台北。
法官李素蘭指兩人不只受聘為台灣提供顧問服務,亦受聘為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亞洲國家提供顧問服務?黎卻否認,指他確曾建議兩人除了台灣,亦可到訪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惟不知他們有否實際到訪這些亞洲國家。法官杜麗冰質疑,黎當時收到Mark Simon的訊息後,為何沒問清楚就直接回覆「Ok Thanks」?
黎著下屬做批評中共和建制新聞 法官多番質疑黎堅稱無給予編採指示
另在13日的庭審中,辯方提到前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曾建議,《蘋果》將因實行收費訂閱,建議提供批評中共、監察政府、有立場的新聞或專欄,並製作獨家專題專訪片段,黎智英大表贊同,認為是很好的建議,辯方問黎是否作出編採指示?黎否認,辯稱只同意下屬建議。
辯方再引述2018年的Slack紀錄,當時黎說要多做踢爆報道,如批評建制等,指市民受壓抑很大,需要有擔當的傳媒為他們發聲出氣;惟黎再否認給予編採指示,辯稱只回應下屬如何搜集新聞資料。
法官杜麗冰質疑,認為完全與搜集新聞資料無關,反問黎此舉仍不屬給予編採指示嗎?黎堅決否認,認為僅提出如何有效採訪新聞的建議,提升新聞質素。杜官即追問,黎似乎著員工反映市民感受,黎回應指,就是要透過搜集新聞資料去反映,杜官質疑「這不正是編採指示嗎?你說他們應專注於報導反建制派一方的感受。」黎仍堅稱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