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發文指,在1980年以前,全世界99%的重稀土都是美國在開採鈦、鋯和磷酸鹽礦石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

1980年,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修改了核武器原材料的定義:核武器原材料泛指含鈾或釷元素的材料。在此前,這些重稀土副產品並沒有被視作是核材料,也就是說它們是可以被輕易出售和加工成高價值材料的。在此修訂之後,稀土生產忽然就受到了審批、監管、處理和擔責法規的約束。考慮到附加的成本和責任,美國和其他原子能機構成員國最終選擇不再生產和提煉稀土。美國稀土生產於是衰落了。

另一方面,中國當時不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法規的限制,可以接力美國進行稀土生產和處理。於此同時,美國國會給予了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中美兩國之間貨物、知識和科技交流的大門被打開,西方國家同時向中國轉移相關技術以賺取快錢,兩相得益。

此後,美國、日本和法國的公司,亦向中國轉讓了本國的精煉和冶金技術知識產權,再加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大量的政府補貼,這一切都降低了稀土的生產成本。最終,中國掌握了稀土產業的領導地位。

到了2021年,中國所擁有的稀土技術專利數量將超過美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專利數量之和。與中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美國已經超過10年不具備基本稀土金屬生產能力,日本也在2018年結束了生產。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9月底頒布了一項行政令,稱要推動美國本土稀土生產。美國國會最近出台了一項提案《稀土重歸本土法案》,建議美國政府可以直接向金屬材料和磁體製造商提供大規模補貼,以便使稀土在美國國內生產。筆者認為這些又是忽視經濟規律及方式的政治操作,美國成本極高,又沒專利,沒有生產商會去做虧本生意,美國政府也不可能長期做虧損生意。

李君 科大工程系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青年部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