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

   二戰之後,世界進入東西方集團對峙的冷戰時期。紅軍西攻殲滅納粹的同時,也控制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及波蘭這些東中歐國家,還有在德佔區東德。美國藉馬歇爾計劃,援助及吸引西歐多國,組成壓制東方集團的北大西洋公約國組織。基本上北約是海洋國家,蘇東集團是大陸國家。就海軍力量而言,對比懸殊。

   蘇聯前身俄羅斯,是個陸上大國,其海軍與英、德、法等不在一個檔次,就是與瑞典爭波羅的海制海權,也落於下風。彼得大帝年青時隱瞒身份在荷蘭船廠當學徒,偷學造船技術。據說雖然如此,其海軍在黑海與三流的土耳其海軍作戰,也只是各有勝負。直到1904年,俄國龐大的遠征東亞艦隊,在對馬海峽與日本艦隊一戰全軍覆没。就是在二戰中,紅海軍也没有出彩表現,大量軍艦毁於德軍空襲,或在執勤時毀於水雷。波羅的海艦隊只能困在港内,以炮火支援列寧格勒的保衛戰。大量水兵編入陸戰隊,倒也博得"善戰"的名聲。以海参威為基地的太平洋艦隊,面對強大的日本海軍,二戰由頭守到尾,45年8月對日宣戰後,才有一些作戰活動,参與攻取日本北部幾個小島。

   到二戰結束後,蘇聯海軍殘缺不全,很少現代化大艦,只靠小型艦艇、潛艇及岸基航空兵支撑大局,與英美海軍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進入冷戰後,蘇聯廹不及待地展開新艦建造,那就是新一代的驅逐艦及巡洋艦,前者二千多排水噸,後者一萬六、七千噸(斯維爾德洛夫級)。後者成為赫鲁曉夫1956年訪問倫敦的座艦。

   不過,這型只有二戰水平的火炮魚雷裝備的巡洋艦,在設計建造時就已落後了。赫鲁曉夫認為,在導彈核武器出現後,這型巡洋艦只宜作迎送禮賓用途,作戰時只不過是"鋼鐵棺材"而已!所以,不應該耗費資源在這些"廢物"上面。蘇聯海軍就面臨一個繞不過的問題:在熱核武器出現及日趨成熟時,海軍發展應如何進行?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