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活力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90年代,全國流行「下館子」,邀親朋好友到飯店吃飯,成為一件體面的事情。不同菜系的餐館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落地生根,各種風味的西餐廳紛紛湧現,農家飯也走入了城市人的視野,人們吃飯有了更多的選擇。進入21世紀,人們將飲食焦點轉移到了健康上:蔬菜要吃無污染的,糧食要吃當年的,魚蝦要吃歡蹦亂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花生油要專找非轉基因的……

現在,面對飯桌上既豐盛又營養的飯菜,我們也可以回首過去,看看一張小小餐桌,折射出怎樣的巨變。

更多相片

生產力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活力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90年代,全國流行「下館子」,邀親朋好友到飯店吃飯,成為一件體面的事情。不同菜系的餐館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落地生根,各種風味的西餐廳紛紛湧現,農家飯也走入了城市人的視野,人們吃飯有了更多的選擇。進入21世紀,人們將飲食焦點轉移到了健康上:蔬菜要吃無污染的,糧食要吃當年的,魚蝦要吃歡蹦亂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花生油要專找非轉基因的……

1948年12月10日,上海冬令救濟會陸家浜路海潮寺施粥所向難民施粥。當年,流入上海的大批難民掙扎在飢餓線上,生活十分悲慘。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49年,河北省寶坻縣8戶村民在政府的幫助下,舉家遷移到黑龍江省訥河縣十三區張蒙古屯安家落戶、開墾荒地。圖為1950年,河北移民在庭院裏吃飯的情形。 新華社記者葛力群攝(資料照片)

1950年淮河發生水災,隨後黨中央做出了治理淮河的決定。12月,淮河中游冬修工程開工。圖為參加治淮工程的民工在工棚前吃飯。新華社記者 陳之平攝(資料照片)

1953年春節,天津市漢沽區蘆台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吃團圓飯。吃團圓飯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守歲方式。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53年7月2日,從日本歸國的華僑抵達天津,招待所的餐廳里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招待歸僑。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這是1957年初冬,北京東來順餐廳一角。東來順是北京著名的涮羊肉餐館。新華社記者鄒健東攝(資料照片)

1958年3月2日,北京天橋商場下放幹部在南口果木農場的荒地上種植果樹。圖為他們在荒地沙坡上吃窩窩頭。新華社記者安康攝(資料照片)

1958年6月29日,北京市西城區宗帽衚衕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辦起了「群眾食堂」,很受居民歡迎,家裏做飯不方便的居民,都可帶著糧票來食堂吃飯。新華社記者楚英攝(資料照片)

1958年,北京海淀人民公社青龍橋工作站提出「吃飯不花錢,努力搞生產」,一日三餐集體安排統做統吃。圖為社員排隊打飯。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84年5月,為解決職工子女吃飯難的問題,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第十二職工食堂六一前開設兒童餐廳,受到職工的讚揚。新華社記者袁兆義攝(資料照片)

1992年5月11日,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香港美食城總店一樓海鮮大廳正式開業。這個高檔餐廳擁有150個座位,由來自香港的總廚師掌勺,受過專門培訓的餐廳服務員上崗服務。新華社記者張燕輝攝(資料照片)

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開放糧油價格第一天,朝陽區西石門糧店的店員在登記註銷最後一批糧票。北京流通了幾十年的糧票油票宣佈作廢。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資料照片)

2009年1月2日,幾位北京市民在遠郊延慶縣農戶家享用遠近聞名的「柳溝村豆腐宴」。元旦期間,這裏的農家樂生意異常紅火。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資料照片)

1948年12月10日,上海冬令救濟會陸家浜路海潮寺施粥所向難民施粥。當年,流入上海的大批難民掙扎在飢餓線上,生活十分悲慘。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49年,河北省寶坻縣8戶村民在政府的幫助下,舉家遷移到黑龍江省訥河縣十三區張蒙古屯安家落戶、開墾荒地。圖為1950年,河北移民在庭院裏吃飯的情形。 新華社記者葛力群攝(資料照片)

1950年淮河發生水災,隨後黨中央做出了治理淮河的決定。12月,淮河中游冬修工程開工。圖為參加治淮工程的民工在工棚前吃飯。新華社記者 陳之平攝(資料照片)

1953年春節,天津市漢沽區蘆台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吃團圓飯。吃團圓飯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守歲方式。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53年7月2日,從日本歸國的華僑抵達天津,招待所的餐廳里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招待歸僑。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這是1957年初冬,北京東來順餐廳一角。東來順是北京著名的涮羊肉餐館。新華社記者鄒健東攝(資料照片)

1958年3月2日,北京天橋商場下放幹部在南口果木農場的荒地上種植果樹。圖為他們在荒地沙坡上吃窩窩頭。新華社記者安康攝(資料照片)

1958年6月29日,北京市西城區宗帽衚衕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辦起了「群眾食堂」,很受居民歡迎,家裏做飯不方便的居民,都可帶著糧票來食堂吃飯。新華社記者楚英攝(資料照片)

1958年,北京海淀人民公社青龍橋工作站提出「吃飯不花錢,努力搞生產」,一日三餐集體安排統做統吃。圖為社員排隊打飯。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84年5月,為解決職工子女吃飯難的問題,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第十二職工食堂六一前開設兒童餐廳,受到職工的讚揚。新華社記者袁兆義攝(資料照片)

1992年5月11日,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香港美食城總店一樓海鮮大廳正式開業。這個高檔餐廳擁有150個座位,由來自香港的總廚師掌勺,受過專門培訓的餐廳服務員上崗服務。新華社記者張燕輝攝(資料照片)

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開放糧油價格第一天,朝陽區西石門糧店的店員在登記註銷最後一批糧票。北京流通了幾十年的糧票油票宣佈作廢。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資料照片)

2009年1月2日,幾位北京市民在遠郊延慶縣農戶家享用遠近聞名的「柳溝村豆腐宴」。元旦期間,這裏的農家樂生意異常紅火。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資料照片)

2008年8月17日,外國遊客在秀水街的西餐廳用餐。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資料照片)




老照片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