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以假亂真延誤治病 「魚目混珠」要不得

史空穿梭

以假亂真延誤治病 「魚目混珠」要不得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以假亂真延誤治病 「魚目混珠」要不得

2022年01月20日 20:16 最後更新:00:48

從前,有一個人叫滿願,很善於辨別珠寶玉器。有一天,他到外地去,碰巧遇見一個賣珍珠的人。滿願看到那人賣的那顆珍珠又圓又大又明亮,愛不釋手,就花大價錢買了下來,把珍珠帶回家。他找人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個精巧的盒子,把珍珠放在裡面。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滿願就把珍珠拿出來,獨自欣賞把玩。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來,有人知道滿願收藏了這麼一件無價之寶,都想去觀賞,他卻一概婉言謝絕。滿願有一個叫壽量的鄰居,也聽說這事,恰好自己也有一顆大珍珠在家中,那是他從路上撿來的。壽量想:「滿願的珍珠有什麼了不起,我也有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一天,滿願和壽量同時得了一種怪病,四處尋醫問藥,都不見效。這一天,街上來了一個遊方郎中,說專治疑難雜症,兩家人急忙把郎中請到家裡。郎中仔細診斷後說,要用珍珠粉配藥。兩家人面面相覷,都想起了自家那顆稀世珍珠。雖然有些捨不得,但為了治病,只得拿出珍珠來。

滿願服藥沒兩天,病就有好轉。壽量卻一點好轉的跡象也沒有,家人覺得奇怪,再請來郎中。但郎中看到壽量的珍珠後笑著說:「你這顆不是珍珠,是魚的眼睛啊!你們用魚眼睛充當珍珠,怎麼能治好他的病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魚目混珠」這一成語,原意是說魚的眼睛混雜在珍珠裡面,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乃貶義詞。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