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部帝國餘暉的歷史書

博客文章

一部帝國餘暉的歷史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部帝國餘暉的歷史書

2022年09月09日 19:20 最後更新:19:35

96歲的英女王駕崩,她的一生,見證了大英帝國散射的餘暉,她本人就是一部活歷史書。

1952年,年僅26處的伊利沙伯二世即位。她的就職典禮首次以電視直播,她的加冕禮服,仍然代表著大英帝國無遠弗屆的領土。按她的指示,加冕禮服繡上英格蘭的都鐸薔薇、蘇格蘭的薊、威爾斯的韭蔥、愛爾蘭的三葉草、澳洲的金合歡、加拿大的楓葉、新西蘭的銀葉蕨、南非的海神花、印度和錫蘭的蓮、以及巴基斯坦的小麥、棉花等各地代表性的植物,顯示帝國橫跨歐、亞、非洲。不過,二戰令英國負債累累,這個「日不沒國」,正走向衰落。

英女王任內歷經15個首相,她任上的第一個首相,就是威名鼎盛的邱吉爾。邱吉爾領導英國在二次大戰慘勝。英國雖然打贏了仗,但陷入了饑餓和貧困當中。就在1945年,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落敗,邱吉爾成為反對黨領袖。1951年邱吉爾再度當選首相,次年就遇上新登位的女王伊利沙伯二世。

一個78歲的老政客遇上一個26歲的年青女王,這一幕,在Netflix的《王冠》劇集中重現,現在看起來仍然別有味道。當年的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已經表露出強悍的作風,對邱吉爾亦非言聽計從。

二戰之後,英國國力衰敗,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女王幫助組織英聯邦,想維持英國與獨立後殖民地的特殊關係,但亞、 非、拉的前殖民地國家,多數不賣賬。英女王多次出訪,去拉攏這些國家的關係,最兇險的一次,可算是1961年去非洲西部國家加納訪問。加納當時已經獨立,總統恩克魯瑪取代了英女王,成為加納的國家元首。英女王出訪之前,已盛傳恩克魯瑪可能會被行刺。當時英國的首相是麥美倫忠告英女王不要出訪該國,但是,英女王為了維持與殖民地的關係,堅持出訪加納,還與恩克魯瑪共舞。英女王深明作為國家元首的作用,希望透過親和的訪問,可以維繫已十分脆弱的前殖民地關係。麥美倫後來回憶說,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十分堅決,而且敬業樂業。

但大英帝國的沒落,並非可因個人的意願而轉移。只有少部份白人為主的前殖民地,願意和英國保持特殊關係,例如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不過到了70年代,英國進一步衰落,加拿大和澳洲都出現反對英國領導的舉措。加拿大於1982年通過將憲法的修改權,由英國議會轉移到加拿大議會,英國和加拿大的特殊憲政關係正式終結。澳洲則在1986年收回終審權,至此,英國樞密院不再對澳洲行使司法終審權,這個權力交回澳洲的高等法院。澳洲和英國的特殊關係,亦告終結。

當然,更大的事件是1997年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這顆英聯邦內的最後明珠,終於脫落。

伊利沙伯二世終其一生,運用其超凡的堅忍和高強的能力,勉強維繫著這個搖搖欲墜的英聯邦。她駕崩之後,兒子查理斯接任王位,也將代表著英國王朝徹底沒落。今年4月,加拿大的民調顯示,55%的受訪者表示,只要英女王還活著,會支持君主立憲制,由英王作加拿大君主,但到查理斯國王執政後,支持率跌到34%。今年6月,澳洲的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齊索斯威特說,雖然英女王一直以來是「夢幻般的君主」,但澳洲已經足夠成熟,任命自己的國家元首,來取代查理斯陛下。

伊利沙伯二世的一生,見證著大英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而歷史有如滾滾洪流,不會因個人的意願而轉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個陀槍的債仔

2024年04月24日 19:14 最後更新:20:55

一個負債累累的債仔,被逼到走投無路本身已經得人驚,一個陀槍的債仔就更可怕。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官員又出來放料。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媒本周二(4月23日)引述消息指,美國正起草制裁措施,切斷部分中資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連接,為布林肯訪華增加籌碼,希望可以阻止內地對俄羅斯軍事生產商的商業支持。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以銀行作為制裁對象,是為行動升級的備選方案,以防外交措施未能說服中國限制對俄國的出口。

雖然路透社在當天晚些時候報導,引述一名匿名美國官員說,美國尚無實施這些措施的計畫。

但美國放料施壓的手法已相當露骨,這也是美國的慣技,在進行外交談判之前,先將自己的嗓門提高八度,惡人先告狀,指控對方。早前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前夕,就提出「產能過剩論」,同時開始拋出「中國向俄羅斯輸出軍民兩用產品以支持俄羅斯」的指控。今次布林肯訪華前夕,就將「支持俄羅斯論」升級,恐嚇要制裁中資銀行。

分析美國行事動機主要是「觀其行、不用聽其言」,因為她的言論與實際行動很多時是十分脫節的,美國講起和中國接觸,表面上會提出一些大義凜然的理由,例如設置護欄,負責任的管控和中國的競爭,避免競爭升級為衝突云云。但實際行動時美國有其自利的圖謀。

拜登政府想要什麼?估計主要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找人接美債。美國過度借貸風險不斷升溫,現在美國國債以每100日上升1萬億美元的速度急速膨脹,現在美國國債的總量已經達到34.6萬億美元,每個月要大量推出國債入巿場借錢。近日美國通脹回升,聯儲局減息的預期急速冷卻,市場債息急升,債價下跌,美國發債更加舉步維艱,所以急欲逼迫中國多買美債。

近年中美關係轉差,中國大方向是不斷減持美債,截止去年9月,中國連續6個月減持美債,令美債持有量降至7781億美元,在一年多之前2022年3月,中國的美債持有量還有超過1萬億美元,到去年9月中國美債持有量首度跌穿8000億美元大關。

不過,去年11月在美國三藩市舉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當時中美兩國已經開始緊密聯繫,安排中美領導人會晤。與此同步,中國去年10月減持美債的數量開始減縮至85億美元,到11月中國掉頭增持124億美元美債,結束連續7個月的拋售。12月,即習拜會開會之後一個月,中國繼續增持美債343億美元。

不過到今年1月開始,中國就掉頭減持,一月減持186億美元美國國債,2月再進一步減持227億美元,持有美債的規模進一步接近低位,這從一側面反映,習拜會之後中美關係沒有實質的改善,所以中國由今年1月開始再度減持美債。美國財長耶倫4月急於訪華,之前拜登要求和習近平通電話,相信都是帶著希望中國增持美債的要求而來。

第二,為選舉鋪路。美國還有半年就進行總統選舉,競爭開始進入百熱化階段,如今外界一致看好特朗普,拜登陷入苦戰。拜登政府明顯是想推動兩個議題以重振聲望。1. 顯示美國有全球領導力,例如再度力撐烏克蘭; 2. 推動反華議題,顯示敢於和中國對抗。近日民主黨和共和黨,捆綁禁制TikTok的法案和援助烏克蘭法案。最後眾議院通過超過600億美元的援烏撥款,拜登就想將烏克蘭這個死議題「玩返生」,大力吹噓中國支持俄羅斯,藉機向中國施壓,顯示自己還在領導全球,順便搞壞中國和歐洲的關係,更可轉移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加沙開戰引發人道危機的注意力。

美國政府吹什麼風都可以,如果真去制裁中國的銀行,切斷它們和美元支付系統的連繫,等於是放一個金融核彈,會有嚴重後果。

中國的態度是吃軟不吃硬,你讓步,中國就釋放一點善意,多買一些美債。你玩強硬,中國可以更硬。有人說中國可以全面禁止向美國出售稀土,切斷芯片的製造,但其實中國拋售美債,美國會更傷。如今在這個高息期,如果中國急速拋售美債,就會令債價快速下跌,債息急升,更加可以攞美國拜登政府的命。

說到底,一個陀槍的債仔,仍然是債仔,她不應惡過債主吧。所以美國儘管放料向中國施壓,但如果美國真的想取得實質成果,就只能各讓一步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