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關羽為流箭所傷 醫生建議「刮骨療毒」

史空穿梭

關羽為流箭所傷 醫生建議「刮骨療毒」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關羽為流箭所傷 醫生建議「刮骨療毒」

2024年11月18日 20:00

「刮骨療毒」這個成語出自於《三國志・蜀書》,當中《關羽傳》有言:「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東漢末年,政局風譎雲詭。到了三國時期,世間更是惡戰連場、烽煙四起。那時魏、蜀、吳三國各據一方,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有次蜀國武將關羽正揮軍攻打曹兵之時,右臂不幸被流箭所傷。眼見及此,其他將領便提議他回荊州調治傷口,不宜戀戰。不過關羽聽後卻不為所動,大手一揮的拒絕道:「我豈能讓這小小的創傷耽誤了軍國大事呢?」

關羽表面看似雲淡風輕,但事實上右臂的傷口比他想像中嚴重得多。哪怕後來傷口痊癒了,但關羽的骨頭一到梅雨天就會隱隱作痛。不明所以的關羽只好請朗中來為自己診治。在等待的過程中,關羽的右臂已經痛得十分厲害,不過因為害怕自己痛苦的表情會擾亂軍心,只能和馬良下棋來分散注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久,醫生就趕到軍營去。他低頭看了一下關羽的箭傷,明白箇中原因後便徐徐道來:「將軍,雖然您治好了表面上的皮肉之傷,卻不曾想到箭頭有毒。因此在毒素深入骨髓的情況下,您不把骨頭上的毒都刮去是難以根治傷口的。」關羽聽過後,便追問道:「可是現在傷口已埋合,該怎樣除去留在骨上的毒素呢?」關羽語音剛落,大夫便仰天大笑道:「那很簡單!若想根治毒素,那就得用刀割開皮肉至白骨。等把骨頭上的毒素都刮去後,再以線縫合。不過⋯⋯我怕將軍會懼怕呢!」

關公聽後笑言自己不是「世間俗子」,更是讓醫生馬上動刀,他讓下人送上些酒食後便馬上伸出了右臂說。醫生見關羽如此爽快,也不多說,馬上從身側包袱中取出一把尖刀。在他看準了位置後,便手起刀落把關公的皮肉割開。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眾人屏息以待,很快醫生的聲音便再次響起:「將軍,我現在就用刀把骨上的毒給刮走!」話剛說完,醫生便以嫻熟手法用刀子在關羽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軍營內時不時傳來的「悉悉」聲,以及一盤盤端出來的血盆子都讓那些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將士們嚇得掩面失色,唯獨關羽本人眉頭都不皺一下,依舊面不改容地喝酒下棋。不久,醫生就把毒給刮盡,並且麻利的替傷口敷上藥後把傷口縫合。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關羽作為大丈夫的豪邁和勇敢,所以後人從這典故中提煉出「刮骨療毒」這個成語,意思是指徹底治療,並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房玄齡所寫的《晉書》,在《左思傳》中有提及:「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作為西晉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左思在小時候卻是一點也不出彩。明明是出身在儒學世家,卻其貌不揚、不善言辭,一點也不像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就連父親看到他,也忍不住嘆氣道:「你啊!根本比不上我小時候啊!」左思本來就對自己學棋書畫樣樣不精而感到自卑,聽過父親的話後更是羞愧得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左思便把自己關在房中專心學習。因此,左思長大後便有了「不好交遊但辭章壯麗」的評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左思文才非凡,在他寫下辭藻華麗的《齊都賦》後,他便琢磨着要再寫一篇《三都賦》。恰巧當時左思一家打算搬到都城洛陽去,所以左思便決定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張載,向他請教一番。在跟張載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後,左思就在大街小巷中東奔西走地,只為盡可能收集更多寫作的靈感。在創作《三都賦》的期間,左思家中的走廊、庭院放滿了資料,就連廁所都放著筆和紙,就怕自己不能隨時把思緒記錄下來。就這樣過了十年,左思終於寫成了《三都賦》。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文章寫好後,左思馬上就把文章送給文學家張華那。張華越讀越喜歡,甚至把文章分享給學者皇甫謐。皇甫謐讀後也大為讚賞,更是親自為文章作序。很快,《三都賦》便傳遍了整個洛陽,而讀過的人無一不被它的魅力所折服。有些人為了收藏這篇絕世佳作,便爭相傳閱抄寫。一時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在短短數天內翻了好幾倍。

眼見左思的《三都賦》風行一時,同樣享有盛名的文學家陸機心中可謂酸得冒泡。畢竟他也曾萌生過撰寫《三都賦》的想法,只是沒想到會被左思捷足先登。可是當他細閱過左思的文章後,也不禁甘拜下風。也是這樣,左思憑借《三都賦》一夜成名,再也沒人看不起這位曾經「貌寢(醜)口訥(吃)」的名門公子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比喻某些著作廣泛流傳,盛行一時的意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