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設廠加碼投資2倍多 或重現26年前的輸錢惡夢?
台積電周二舉行美國亞利桑那州5 納米廠「首批機台設備到廠」 典禮 ,俗稱「上機典禮」。親赴典禮的美國總統拜登透露,台積電總投資會由原來 120 億美元,增加至 400 億美元,成為美國製造業推手,甚至有機會改變半導體領域的遊戲規則。
台積電的上機典禮受到白宮以至美國商界的高度重視,除美國總統拜登、商務部長雷蒙多親自到場之外,蘋果、輝達、超微、安謀、新思、應用材料、科林研發等美資高層都出席這場盛會。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台積電表示,會加碼建造第二個先進工廠,來製造3納米製程晶片,預計2026年投產,同時會將現有的5納米廠,增設4納米製程,這些都會把目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金額,大幅增加兩倍多,達400億美元。儘管美國政商界對亞利桑那州新廠寄予厚望,但依照張忠謀26年前赴美設廠大虧近4000萬美元的經驗,台積電未來並非一帆風順。
張忠謀曾經提及,台積電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高於台灣50%,美國如果想增加國內晶片的產量,是浪費且徒勞無功的舉動。雖然美國政府會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補貼,但這份補助遠遠不及在地化生產所需的投資金額。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分析指,以台積電50%以上的毛利率,就能夠支撐整間公司的營運,還能砸錢拼資本支出和設備採購;相反,在美國,光是人力成本,已經迫使台積電學英特爾般,維持至少80%的毛利率。他直言,「台灣工程師年薪3、4萬美金,美國則要18萬美金」,這還未包括台灣工程師速度快、肯吃苦的特質。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房。網上圖片。
《天下雜誌》總主筆陳良榕透露,26年前由於李登輝訪美,導致台海局勢緊張,美方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當地客戶甚至願意出資一半。然而原料須從台灣運到美國,且當地員工難以配合台積電工作模式,像是夜間值班、下班得用電話聯絡等等,導致良率非常差。因此這次台積電汲取上次經驗所帶來的教訓,找大量台灣工程師外派美國,而非招募過多外國員工。
陳良榕指出,許多人認為美國將拖垮台積電,因為3納米製程已經在台灣量產,但亞利桑那廠卻沒有跟台灣同步。未來台美要同時邁向2納米製程,規劃於2025年量產,但台美雙軌進行將導致各種問題,讓研發的進度延宕,因此目前世界第二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就有機會超越台積電,奪得領導地位。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AP圖片。
有分析認為,即使台積電3納米晶圓在2026年量產時已非尖端技術,技術落後兩代以上,但台積電搬廠給予美國巨企挖人才的機會,甚至拖累公司盈利能力和發展進程。對台積電而言,赴美設廠只會是賠本的生意。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