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8歲赴港當苦力 香港海員工人領袖蘇兆徵

歷史長河

18歲赴港當苦力 香港海員工人領袖蘇兆徵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18歲赴港當苦力 香港海員工人領袖蘇兆徵

2024年12月23日 10:00

香港海員大罷工又有「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的第一怒濤」之稱,其成功的因由少不了各界的合作,更多是眾多領導人物的不辭勞苦,如今期介紹的蘇兆徵。

蘇兆徵 (網上圖片)

蘇兆徵 (網上圖片)

蘇兆徵出生於廣東香山(今屬珠海市)。因為家境貧苦,為了謀生,他18歲就赴香港在一外輪當苦力。香港海員這個群體經常涉足世界各地,來往於各國港口,接觸廣泛,見多識廣,消息靈通,蘇兆徵較早地受到世界社會主義思潮和國際工人運動的影響,這使他思想比較先進,熱心於革命事業,為他建立日後成為工運領導的良好基礎。

更多相片
蘇兆徵 (網上圖片)

蘇兆徵 (網上圖片)

中華全國總工會會旗 (網上圖片)

中華全國總工會會旗 (網上圖片)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徽章 (網上圖片)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徽章 (網上圖片)

蘇兆徵臥室及讀書處 (網上圖片)

蘇兆徵臥室及讀書處 (網上圖片)

省港大罷工油畫 (網上圖片)

省港大罷工油畫 (網上圖片)

蘇兆徵遺囑。由蘇兆徵口述,鄧穎超代筆。(網上圖片)

蘇兆徵遺囑。由蘇兆徵口述,鄧穎超代筆。(網上圖片)

蘇兆徵故居 (網上圖片)

蘇兆徵故居 (網上圖片)

位於珠海的兆徵紀念學校 (網上圖片)

位於珠海的兆徵紀念學校 (網上圖片)

中華全國總工會會旗 (網上圖片)

中華全國總工會會旗 (網上圖片)

1908年,蘇兆徵加入中國同盟會,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他和其他海員一起,冒著生命危險,為革命黨人傳遞消息,秘密運送武器彈藥及其他物資,為革命黨人籌集活動經費;有時革命黨人遇到密探追捕,海員們便機智地掩護和幫助他們脫險。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徽章 (網上圖片)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徽章 (網上圖片)

有一次,革命黨人計畫在廣東境內發動武裝起義,要求蘇兆徵等海員協助其運送一批軍火。於是海員們製造了一批箱子,把武器藏在裡面,偽裝成一些大人物的行李物品,在箱子外面故意貼上某某大人物的名片,放在船上顯眼的位置。海關等有關人員雖然看見箱子,卻不敢貿然打開檢查,生怕冒犯了大人物。船到了香港後,海員們便說要送去某某大酒店交給某某大人物,有關方面人員也不敢阻攔。就這樣,這批軍火就這樣順利地過了關,安全、及時地交到了革命黨人手中。

蘇兆徵臥室及讀書處 (網上圖片)

蘇兆徵臥室及讀書處 (網上圖片)

1921年3月,蘇兆徵和林偉民等人宣導,在香港成立中華海員工會聯合總會。1922年1月12日,在香港海員舉行的大罷工中,蘇兆徵被選為罷工總辦事處總務部主任和談判代表之一,接著任代理海員工會會長。

省港大罷工油畫 (網上圖片)

省港大罷工油畫 (網上圖片)

香港海員罷工爆發後,所有從香港開往廣州、江門、梧州等地的內河輪船,以及外埠開到香港的英、法、日、荷、美等國的海洋輪船,「霹靂一聲,一致罷工」。初時,罷工的輪船有90多艘,罷工人數約1500人。罷工的第二天,棄船登岸的海員工人,紛紛乘坐火車離港回廣州。停泊在港的大小輪船,頓時煙消火滅,空舟自橫,全無聲息。一星期內,罷工迅速擴大,並逐漸蔓延到汕頭、北海、瓊州、江門等地,還影響到新加坡、暹羅、上海等地港口。參加罷工的輪船增至123艘,罷工人數增到約6500人。至2月10日止,因罷工而停泊在香港的輪船增至168艘,貨物26萬餘噸。其中英船76艘,貨物12.7萬多噸。

蘇兆徵遺囑。由蘇兆徵口述,鄧穎超代筆。(網上圖片)

蘇兆徵遺囑。由蘇兆徵口述,鄧穎超代筆。(網上圖片)

罷工使5條太平洋航線和9條近海航線陷於癱瘓,港英當局和輪船資本家遭到沉重打擊。至3月初,香港各行業工人紛紛支持海員工人的鬥爭,使這次大罷工發展成為香港工人同盟總罷工,罷工人數逾10萬人,其中海員約2萬餘人。全港各行業工人的總同盟罷工,使整個香港航運全部癱瘓,市內交通中斷,生產停頓,商店關門,秩序大亂,人心惶惶。港英當局驚呼:香港海員罷工「陷於殖民地生命於危險之境」。

蘇兆徵故居 (網上圖片)

蘇兆徵故居 (網上圖片)

位於珠海的兆徵紀念學校 (網上圖片)

位於珠海的兆徵紀念學校 (網上圖片)

香港海員罷工持續了56天,蘇兆徵等領導人與廣大海員團結在一起,群策群力,立場堅定,始終不屈不撓地堅持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蒼頭軍「異軍突起」 陳嬰棄稱王歸順項梁

2025年01月24日 20:00

「異軍突起」這個成語的典故最早是出自於西漢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的《項羽本紀》有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無道。在天下百姓都怨聲載道的情況下,陳勝、吳廣的揭竿起義率先為秦末亂事拉開了帷幕。農民戰爭隨着各地起義軍的響應,很快變成了傾覆秦朝的一股巨大勢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當時在東陽縣,有個名叫陳嬰的人。身為東陽縣令史的他,因為在任職期間謹言慎行,為人又忠厚,所以在秦朝末年被尊稱作「長者」。在東陽縣享有盛譽的他,一直被當地的少年當成楷模和榜樣。因此,當縣內年輕人在起義風潮的影響下殺掉東陽縣的縣令後,都希望陳嬰來主持大局。因為東陽縣的縣令死後,東陽縣一時陷入群龍無首的窘態,要是沒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指揮民眾,恐怕會亂事叢生。

雖然陳嬰早就因為反對秦朝的暴政而辭了官,但在年輕人的熱情鼓動下,陳嬰最終答應出任首領一職。因着陳嬰寬和、信義的名聲,不少外鄉人都慕名而來。就這樣,陳嬰所統領的人數由一開始的三千人變成了三萬多人。陳嬰的隊伍因為頭上戴了一圈黑巾,所以又被稱之為蒼頭軍。由於蒼頭軍發展迅速,且聲勢浩大,所以人們都對這一下子突然冒出來的蒼頭軍十分感興趣。儘管陳嬰沒有自立為王的打算,但架不住眾人的呼聲,所以也同意了稱王一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陳嬰的母親卻站出來勸說陳嬰,溫聲細語地說: 「自從我嫁到陳家,就沒聽說過祖上出過甚麽達官貴人。如今,你當了三萬多人馬的首領。看似威風無限,其實這根本不是甚麼好事⋯⋯」她見兒子面露不解,欲言又止了一番,決定繼續說下去:「倒不如你率領眾人,歸順於實力雄厚的義軍首領。那麼到時候起義成功,你至少可以被封為王侯將相;但萬一起義失敗,也沒有人會責怪你的。」陳嬰一向孝順,所以他聽從母親的話,不敢稱王。

他把部下都召集起來,鄭重地說:「我出身寒門,實在是不敢稱王。我聽說如今起義的項梁正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想必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成功率兵滅秦,所以我決定帶領大家去投奔他,你們意下如何?」將士們都覺得陳嬰言之有理,所以都表示同意。因此在項梁率兵過江時,陳嬰便率眾歸順了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異軍突起」這個成語,成語原義是指另組一支軍隊,自樹一幟;現在多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