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落入民間的金朝冠 誥命夫人的故事

歷史長河

落入民間的金朝冠 誥命夫人的故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落入民間的金朝冠 誥命夫人的故事

2024年01月19日 10:00

香港文化博物館曾有「‎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當中得見一級國寶「清代金朝冠」,鑲嵌第細金工藝,精美華麗,絕非凡品可比。它的主人不是皇室要員,而是「誥命夫人」的禮冠。她們會在隆重場合戴上,成為位極民間女子身份的象徵。

在明代,只有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圖為明代朱夫人小像。 (資料圖片)

在明代,只有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圖為明代朱夫人小像。 (資料圖片)

「誥命夫人」始於唐代,並為宋、明及清代所沿用。所謂「誥」即王命文書之意,始於西周。在《尚書•周書》載有《大誥》、《湯誥》、《康王之誥》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根據史書記載,自宋代開始,凡文武官員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命。明清採宋制,封贈一品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

更多相片
在明代,只有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圖為明代朱夫人小像。 (資料圖片)

在明代,只有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圖為明代朱夫人小像。 (資料圖片)

明代誥書(局部)。這份誥命封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秦紘為「中憲大夫」,妻子劉氏及繼室王氏封為「恭人」。(資料圖片)

明代誥書(局部)。這份誥命封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秦紘為「中憲大夫」,妻子劉氏及繼室王氏封為「恭人」。(資料圖片)

明清女性用金飾 (資料圖片)

明清女性用金飾 (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高15cm,縱16cm,橫24cm。(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高15cm,縱16cm,橫24cm。(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外觀上最大特色是那顆「水紅色瑪瑙」,以及中心的長方形「恩榮」字牌一塊。(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外觀上最大特色是那顆「水紅色瑪瑙」,以及中心的長方形「恩榮」字牌一塊。(資料圖片)

清代李衛夫人金鳳冠,高13cm,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藏。(網上圖片)

清代李衛夫人金鳳冠,高13cm,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藏。(網上圖片)

清代緙絲花鳥團扇 (資料圖片)

清代緙絲花鳥團扇 (資料圖片)

明代誥書(局部)。這份誥命封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秦紘為「中憲大夫」,妻子劉氏及繼室王氏封為「恭人」。(資料圖片)

明代誥書(局部)。這份誥命封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秦紘為「中憲大夫」,妻子劉氏及繼室王氏封為「恭人」。(資料圖片)

在明清之際,能取得「誥命」皆屬五品以上的官員,六品以下的官員所得到的則被稱為敕命。《清會典》中載,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吏部‧封贈》記載,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

明清女性用金飾 (資料圖片)

明清女性用金飾 (資料圖片)

誥命夫人是有品級之分的,如「一品誥命夫人」之類的。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慶日子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根據宋代制度,在徽宗政和二年時,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等國夫人。宋代封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二等郡夫人。宋代於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三等淑人。凡尚書以上官未至執政者,其母、妻封為淑人;四等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人;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員之妻封令人;六等恭人。用以封贈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於宜人而低於令人;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後,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八等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九等孺人。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

在明代,只有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無封無品叫娘子。

清代金朝冠,高15cm,縱16cm,橫24cm。(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高15cm,縱16cm,橫24cm。(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外觀上最大特色是那顆「水紅色瑪瑙」,以及中心的長方形「恩榮」字牌一塊。(資料圖片)

清代金朝冠外觀上最大特色是那顆「水紅色瑪瑙」,以及中心的長方形「恩榮」字牌一塊。(資料圖片)

從一級國寶「清代金朝冠」的造工來看,很明顯是屬於「一品誥命夫人」所有。朝冠是為皇族宗室、貴族及官員等,在重要典禮、大型祭祀等所穿戴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造工極盡奢華也十分合理。冠梁由金絲編成,冠形主飾由水紅色瑪瑙作花蕊的金花盛開與周圍環繞花卉、雲紋、鳳鳥等組成。冠簷底部是雙龍戲珠紋飾,抹額上綴有金鳳七隻,冠頂另綴展翅金鳳兩隻,中心並有長方形「恩榮」字牌一塊,另有「日」、「月」、「奉」、「天」、「誥」、「命」、「朝」、「冠」圓形字牌八塊插飾冠表,整個朝冠金光璀璨,運用累絲,鏨刻,鑲嵌第細金工藝,精美華麗。

清代李衛夫人金鳳冠,高13cm,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藏。(網上圖片)

清代李衛夫人金鳳冠,高13cm,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藏。(網上圖片)

除了在港展出的「清代金朝冠」外,在南京博物院藏另外也收藏了另一位清代「一品誥命夫人」用的鳳冠。它在江蘇豐縣大沙河鎮李衛墓出土,是李衛夫人佩戴之物。冠上裝飾有二龍戲珠、鳳紋、海濤紋等紋飾和「奉天誥命」四字字牌,鑲嵌有碧璽等寶石,製作工藝精湛,富麗堂皇,為清代金銀器代表作品之一。

清代緙絲花鳥團扇 (資料圖片)

清代緙絲花鳥團扇 (資料圖片)

在封建時代,女子地位雖不如男性,但能夠居位「誥命夫人」也是一項難得的榮譽。除了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的特權外,「誥命夫人」也享有俸祿。不過「誥命夫人」的尊位依附於男士。隨著男士在官場上的失意,也意味著「誥命夫人」地位不保。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斧亂猜測 「疑鄰盜斧」鬧笑話

2024年07月26日 20:00

「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戰國時列禦寇所著的《列子・說符》,當中有言:「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覆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顏色、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傳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自已丟了斧子,整天便懷疑人家是不是偷了自已斧子。起初,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暗暗地觀察那人的一舉一動。看那人走路的樣子,鬼鬼崇崇、弓腰曲背的,一看就是個偷斧子的;再看那人的臉色表情,懦懦怯怯、不成大事,也像是個偷斧子的;最後聽他的言談話語,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這不就是個偷斧子的嗎!他仔細想了想,這人的行為舉止,還是著裝談吐,無一不在證明他就是偷他斧子的罪人。這倒如好好想想,如何折穿他的廬山真面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只是沒等他作出行動,他就在自家倉庫的谷堆中找到他的斧子。找到斧子後的他全然忘了當初自己是如何猜度自己鄰居的兒子,甚至在跟鄰居閒聊時還誇人家兒子一表人材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便根據這則故事引申出「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意思是人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他人胡亂猜疑。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因此,主觀成見,就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