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也有失寵時 楊貴妃曾經2次被攆出宮
中國古代後宮向來競爭激烈,如何留著皇上的心,即使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也曾經有過兩次被攆出宮的時候。《資治通鑑》︰「楊貴妃復忤旨」,把後宮的你死我活活現在紙上。
關於以上事件,除了《資治通鑑》有記載外,《舊唐書》及《新唐書》等正史也有所記載,也包括民間野史等等。接下來要問題的是何時?及因何而起?等問題。楊貴妃在天寶四年(745年)取得貴妃之位,此時楊氏芳齡27,而唐玄宗為61歲。以古代的標準來看,楊氏不算年輕但尚可,而唐玄宗已是花甲之年,可是這對男女好了不到一年後,即天寶五年(746年)便出現矛盾。

寶山遼墓壁畫「楊貴妃教鸚鵡頌經圖」(網上圖片)
據《舊唐書》記載:「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也是第一次被逐出宮。史載楊貴妃恃寵驕縱,所以被唐玄宗譴歸娘家。不過這次為時甚短,在貴妃出宮後,玄宗茶飯不思,所以命高力士把她重召入宮。
可是,事件背後的原因是甚麼呢?正史並沒有說明,但野史卻有精神的記載。據《開元傳信記》︰「太真妃(即楊貴妃)常因妒媚,有語侵上,上怒甚,召高力士以輜送還其家。」可以猜測到與唐玄宗在外「拈花惹草」有關,此女子正是唐玄宗的另一名妃子——梅妃江采蘋,她的故事見於宋人的《梅妃傳》。

日本畫家細田榮之所繪楊貴妃畫像 (網上圖片)
歷史記載,唐玄宗原來最寵愛武惠妃,要不是武惠妃去世,或許楊貴妃還沒有機會呢。時間在武惠妃去世不久,楊貴妃入宮前19年,玄宗正未走出失去摯愛的傷痛之中,宦官高力士建議在全國選美。結果在福建遇到了江采蘋,驚為天人,仍把她帶回宮中,納為梅妃。然而隨著楊貴妃入宮,「寵愛日奪」,「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
不過英雄無奈是多情,不久便想起梅妃了。於是那夜命人偷偷地把蠟燭吹熄,再以暗口把梅妃傳召到翠華西閣,「敘舊愛,悲不自勝。」可惜事件被楊貴妃知道了,隨即便去搶人。唐玄宗被迫「抱妃藏夾幙間」,楊貴妃大怒︰「夜來何人侍陛下寢,歡醉至於日出不視朝?陛下可出見群臣。妾止此閣俟駕回。」唐玄宗只好回答今天有病,不能上朝。目睹這一幕,梅妃深感無奈,使者只好安慰說「上非棄妃,誠恐太眞惡情耳。」
唐玄宗受到此番羞辱,一怒之下,命人把楊貴妃送走也十分合情合理。婦人如此無禮即使是平民百姓家也難以忍受,更何況是皇帝呢。不過翻看《資治通鑑》、《舊唐書》及《新唐書》等正史均不見梅妃之記載,僅能作野史看待,不必過於認真。

「春寒賜浴華清池」。圖為西安驪山下華清池遺迹。(資料圖片)
第二次是在四年後的天寶九年(750年)。這一次的成因比較複雜,可不是男女間爭風呷醋那麼簡單了。關於此事,《資治通鑑》僅有「楊貴妃復忤旨,送歸私第。」未說明其因。因此有傳是因為楊貴妃的污亂事,及唐玄宗擔心楊家勢力過大,所以才有二次失寵之事。
楊貴妃與安祿山的污穢之事已不是甚麼秘密,楊貴妃更認安祿山為義子,《資治通鑑》也有貴妃為安祿山洗浴的記載︰「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後三日,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上聞後宮喧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復厚賜祿山,盡歡而罷。」

華清池遺迹的《長恨歌》大型歌舞表演 (資料圖片)
另外,楊太真持寵生驕,甚至不把公主放在眼內。據《楊太真外傳》傳,楊貴妃與廣平公主從者曾因爭西市門而發生過爭執。「楊氏奴揮鞭誤及公主衣,公主墮馬」。事件最終了「上令决殺楊家奴一人」,駙馬昌裔反要停官,不許朝謁作結。但楊貴妃不易控制,時人有「於是楊家轉横,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爲之側目」,唐玄宗難免對楊貴妃起了戒心。
在楊貴妃第二次失寵之際,戶部郎中吉溫曾通過宦官向唐玄宗表示︰「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舍邪﹖」最終唐玄宗還是放不下楊貴妃,而楊貴妃也主動認錯,一句「妾罪當死」,然後「翦髮一繚」讓人帶給唐玄宗,表示身上所有皆為皇上恩賜,只好用頭髮報答皇恩。最終成功感動主上,被接回宮中。
如是兩人相互無事直至天寶十五年(756年)7月15日楊貴妃去世,享年37歲。可說在這6年間,兩人已更懂得相處之道。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