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行山隔日屁股勁痛 醫生揭患「梨狀肌綜合症」1坐姿惹禍
平日久坐少運動切勿突然大量運動
下肢需要承受整個人體的重量,一旦活動過量,很容易引發各種痛症,而疼痛的病源,不少都與臀部的梨狀肌有關,即醫學上所稱的「梨狀肌綜合症」,梨狀肌此組肌肉涉及下肢的活動功能,並緊貼坐骨神經線位置,故若梨狀肌過勞或受損,後果真的可大可小,甚至可令患者痛至無法走路。

Getty示意圖
脊醫邱凱瑩特提供「梨狀肌綜合症」患者的個案分析,為大家講解防治此症的有效方法。
OL行山引發盤骨錯位
脊醫邱凱瑩曾經遇過 一名梨狀肌綜合症女患者,她日常坐在辦公室上班,平常不多運動,某天她趁假日參加了一個行山活動。活動當天,患者由早上到下午,足足共行了6至7個小時。隔天後,患者就感到左邊屁股深處非常疼痛,甚至影響走路。
據患者指,疼痛的感覺有時甚至延伸至左大腿後方。 由於患者平常有曉腳的習慣,導致盤骨本身已有錯位情況,加上又一下子突然增加運動量,事後亦沒有拉筋放鬆,故令梨狀肌痙攣,刺激到坐骨神經。
後經脊醫使用手法治療, 正盤骨錯位,又使用電磁波為患者放鬆臀部肌肉,幫助舒緩痛症不適。 原來常久坐少運動人士忌一下子大增活動量,行山不當可引發梨狀肌綜合症,而梨狀肌綜合症甚至可影響走路。

示意圖
梨狀肌位於哪裏?
脊醫邱凱瑩指,梨狀肌位於兩邊臀部,是臀部其中塊深層肌肉。梨狀肌一邊連接着低骨,另一邊連接大腿骨,故梨狀肌能輔助穩定體關節。
梨狀肌主責哪些人體動作?
梨狀肌除輔助穩定體關節外,同時亦負責體關節活動,使大腿可以向外旋轉延伸等,例如行路、行樓梯都會用到梨狀肌這組肌肉。梨狀肌主要是由S1,S2脊神經線控制。
梨狀肌受損關坐骨神經痛事?
有些人有坐骨神經痛,原因其實是患上梨狀肌綜合症,那此症會有哪些徵狀可供辨識?
梨狀肌綜合症徵狀:
臀部疼痛
大腿後側痛
小腿和足部疫痛、刺痛和麻痹,尤其當患者坐着或蹲下時,會感到特別疼痛。
梨狀肌:
梨狀肌涉及下肢多種活動功能
梨狀肌連接大腿骨
梨狀肌綜合症患者坐着更感疼痛
梨狀肌綜合症患者蹲下時倍感疼痛
梨狀肌位是臀部其中塊深屉肌肉
梨狀肌綜合症 病發機理
梨狀肌綜合症成因
脊醫邱凱瑩指,梨狀肌綜合症是指梨狀肌壓逼坐骨神經線所引致的疼痛、痠或麻痹。
於大部分人的坐骨神經線都在梨狀肌下方經過,當梨狀肌收緊或腫脹或者發炎,便會很容易刺激或壓逼坐骨神經線,導致梨狀肌綜合症。

unsplash圖片
哪些人士容易患上梨狀肌綜合症?
梨狀肌綜合症高風險人群:久坐不動上班族、坐姿不良人士、運動員、司機、需要長時間走路人士、長短腳人士、臀部曾經受傷人士、髓關節曾經受傷人士、盤骨曾經受傷人士
梨狀肌發炎可壓逼坐骨袖經線
久坐不動上班人士是梨狀肌綜合症高危族
司機是梨狀肌綜合症高危族
長時間走路人士 是梨狀肌綜合症高危族
梨狀肌綜合症 治療方案
保守治療方法處理梨狀肌痛症
梨狀肌綜合症主要都是以保守治療方法處理,治療目的包括減輕症狀、舒緩梨狀肌瘁攀,減
低對神經線的刺激。
脊醫首先會為 患者進行詳細檢查,了解痛症的主因是否由梨狀肌引起。
此外,亦會檢查梨狀肌附近的關節,包括腰椎、骼關節、髓關節等。
如果發現有關節錯位,脊醫會以手法正關節,減小對肌肉和神經線的拉扯。
脊醫亦有機會使用手法治療、干擾電流、電磁波、衝擊波等來放鬆梨狀肌。
患者有需要進行腰椎檢查
脊醫有機會為患者進行手法治療

unsplash圖片
預防及自救方法
可否自行護理幫助加快復元?
進對於患者日常可以自行進行哪些護理,或運動幫助加快復元?脊醫邱凱瑩強調,當痛症出現時候,患者必須盡早求醫,讓醫護人員檢查和診斷,別自行胡亂做運動。
邱凱瑩重申,不可胡亂運動,例如不可進行拉伸運動,因為拉伸發炎中的組織有機會加劇症狀。
自行按摩舒緩切忌逾時
另外,可以自行按摩臀部位置,以舒緩肌肉緊張,例如可使用按摩球來按摩。
自行按摩舒緩指引
患者可以把按摩球放於臀部疫痛的位置,坐在按摩球上方按壓臀部,但不宜按摩超過5分鐘。
以按摩球按摩患處別逾5分鐘
如何預防或防止復發?
保持良好姿勢避免長時間坐,多點轉換姿勢,千萬不要蹺腳。
另外,應鍛煉臀部肌肉,因强壯的肌肉可保護盤骨和體關節,亦應定時接受脊醫檢查,矫正盤骨和骶骨錯位以預防梨狀肌過分繃緊。
拉筋/肌力訓練有助防患、復發
坐在椅子上/躺着9將一邊腳踝放在另邊膝蓋上方,將一隻手放在膝蓋上,然後往下壓,身體同時稍為微微向前傾。
患者會感到臀部肌肉有拉扯的感覺,保持這個姿勢10秒時間,然後稍作休息10秒,重複動作每天進行三次。
脊醫邱凯瑩指,亦可做一些臀部伸展的運動,例 如抬腿向外畫圈、弓箭步等。她強調,做拉筋運動時必須注意量力而為,若出現痛症不舒服,千萬不要勉強
日常避免長時間久坐及切勿蹺腳
矯正盤骨錯位可預防梨狀肌過分繃緊

unsplash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