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武帝三軍滅匈奴 終難滅「天之驕子」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武帝三軍滅匈奴 終難滅「天之驕子」

2025年02月24日 20:00

「天之驕子」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出自於東漢時期班固所寫的《漢書》,當中的《匈奴傳上》有言:「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匈奴作為中國北部的遊牧民族,實力強悍。從秦朝末年到漢朝初年這半個世紀間,匈奴貴族們多次橫征各地,不僅把中國北部、西部和東北部都收攬懷中,還屢次侵犯漢族地區。當匈奴擊敗了月氏與東胡部落,成為蒙古草原上最強盛的國家時,漢高祖劉邦終於看不下去,決定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突襲匈奴。沒想到,劉邦卻遭匈奴二世冒頓單于圍困七天七夜。雖然最終劉邦也順利脫險,但再也不敢與匈奴硬碰硬。

劉邦被圍困白登山一事,史稱白登之圍。(網上圖片)

劉邦被圍困白登山一事,史稱白登之圍。(網上圖片)

這樣兩方和諧相處的情況到漢武帝即位後有所改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自然不會放任匈奴這個隱患,於是武帝在位的幾十年間,韓安國、衛青等大將就多次受命前往征伐匈奴。儘管將士等人也不負眾望,取過幾次重大勝利,但有時也存在匈奴大獲全勝的情況。

在公元前90年,入侵漢族地區。不但搶掠百姓財物,還殺死了漢人官員。這讓武帝異常憤怒,立即就派李廣利、商丘成、莽通的人前去反擊匈奴。 狐鹿姑得知14萬漢軍馬上大舉來攻後,打算馬上撒退。然而,漢軍三支隊伍比預料中來得快,商丘成的人馬一到就馬上與留守的匈奴兵交戰了九天,而李廣利的人馬則是大敗匈奴兵後,準備乘勝向北追趕。

匈奴君主狐鹿姑的正妻顓渠閼氏。(網上圖片)

匈奴君主狐鹿姑的正妻顓渠閼氏。(網上圖片)

可是正在此時,京城里傳來了李廣利的家屬因犯罪而入獄的消息。這令李廣利一時進退兩難,不知道該繼續追擊匈奴軍好,還是先回一趟長安好。部下見他心有疑慮,便提議道:「將軍,唯有深入敵軍腹地,才能建立更大功勳來為家屬抵罪啊!」李廣利一聽,深感認同,也拋開了憂慮,全心全意地追擊匈奴。李廣利在路上雖成功斬殺了匈奴左將軍,但自身的實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耗損。因此,當狐鹿姑親率五萬騎兵襲擊李廣利時,李廣利根本毫無還手之力。結果,李廣利退兵投降,漢軍大敗。

武帝為了議和,不但開放關口,方便匈奴人出入中原,允許匈奴娶漢人為妻,還每年給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綢緞布帛。(網上圖片)

武帝為了議和,不但開放關口,方便匈奴人出入中原,允許匈奴娶漢人為妻,還每年給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綢緞布帛。(網上圖片)

當武帝得知三支軍隊遭到這般嚴重損失,卻沒有達到反擊匈奴的目的後,氣得漲紅了臉。正當他想大發雷霆時,匈妖卻突然致書武帝,當中有言:「南方有大漢,北方有強胡。你們知道我們胡是什麽嗎?胡,是天的寵兒阿!想消滅我們,還不如和平相處呢!」經過這次較量,武帝已經知道這「上天的寵兒」難以一時攻滅,於是便有了和談的意思。可是武帝死後,漢和匈奴還是時和時戰了許多年。

後人據此提煉出「天之驕子」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極強盛的民族或國家,或有才能的人;現也用於諷刺驕氣十足的人。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房玄齡所寫的《晉書》,在《左思傳》中有提及:「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作為西晉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左思在小時候卻是一點也不出彩。明明是出身在儒學世家,卻其貌不揚、不善言辭,一點也不像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就連父親看到他,也忍不住嘆氣道:「你啊!根本比不上我小時候啊!」左思本來就對自己學棋書畫樣樣不精而感到自卑,聽過父親的話後更是羞愧得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左思便把自己關在房中專心學習。因此,左思長大後便有了「不好交遊但辭章壯麗」的評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左思文才非凡,在他寫下辭藻華麗的《齊都賦》後,他便琢磨着要再寫一篇《三都賦》。恰巧當時左思一家打算搬到都城洛陽去,所以左思便決定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張載,向他請教一番。在跟張載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後,左思就在大街小巷中東奔西走地,只為盡可能收集更多寫作的靈感。在創作《三都賦》的期間,左思家中的走廊、庭院放滿了資料,就連廁所都放著筆和紙,就怕自己不能隨時把思緒記錄下來。就這樣過了十年,左思終於寫成了《三都賦》。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文章寫好後,左思馬上就把文章送給文學家張華那。張華越讀越喜歡,甚至把文章分享給學者皇甫謐。皇甫謐讀後也大為讚賞,更是親自為文章作序。很快,《三都賦》便傳遍了整個洛陽,而讀過的人無一不被它的魅力所折服。有些人為了收藏這篇絕世佳作,便爭相傳閱抄寫。一時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在短短數天內翻了好幾倍。

眼見左思的《三都賦》風行一時,同樣享有盛名的文學家陸機心中可謂酸得冒泡。畢竟他也曾萌生過撰寫《三都賦》的想法,只是沒想到會被左思捷足先登。可是當他細閱過左思的文章後,也不禁甘拜下風。也是這樣,左思憑借《三都賦》一夜成名,再也沒人看不起這位曾經「貌寢(醜)口訥(吃)」的名門公子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比喻某些著作廣泛流傳,盛行一時的意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