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武帝三軍滅匈奴 終難滅「天之驕子」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武帝三軍滅匈奴 終難滅「天之驕子」

2024年02月16日 20:00

「天之驕子」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出自於東漢時期班固所寫的《漢書》,當中的《匈奴傳上》有言:「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匈奴作為中國北部的遊牧民族,實力強悍。從秦朝末年到漢朝初年這半個世紀間,匈奴貴族們多次橫征各地,不僅把中國北部、西部和東北部都收攬懷中,還屢次侵犯漢族地區。當匈奴擊敗了月氏與東胡部落,成為蒙古草原上最強盛的國家時,漢高祖劉邦終於看不下去,決定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突襲匈奴。沒想到,劉邦卻遭匈奴二世冒頓單于圍困七天七夜。雖然最終劉邦也順利脫險,但再也不敢與匈奴硬碰硬。

劉邦被圍困白登山一事,史稱白登之圍。(網上圖片)

劉邦被圍困白登山一事,史稱白登之圍。(網上圖片)

這樣兩方和諧相處的情況到漢武帝即位後有所改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自然不會放任匈奴這個隱患,於是武帝在位的幾十年間,韓安國、衛青等大將就多次受命前往征伐匈奴。儘管將士等人也不負眾望,取過幾次重大勝利,但有時也存在匈奴大獲全勝的情況。

在公元前90年,入侵漢族地區。不但搶掠百姓財物,還殺死了漢人官員。這讓武帝異常憤怒,立即就派李廣利、商丘成、莽通的人前去反擊匈奴。 狐鹿姑得知14萬漢軍馬上大舉來攻後,打算馬上撒退。然而,漢軍三支隊伍比預料中來得快,商丘成的人馬一到就馬上與留守的匈奴兵交戰了九天,而李廣利的人馬則是大敗匈奴兵後,準備乘勝向北追趕。

匈奴君主狐鹿姑的正妻顓渠閼氏。(網上圖片)

匈奴君主狐鹿姑的正妻顓渠閼氏。(網上圖片)

可是正在此時,京城里傳來了李廣利的家屬因犯罪而入獄的消息。這令李廣利一時進退兩難,不知道該繼續追擊匈奴軍好,還是先回一趟長安好。部下見他心有疑慮,便提議道:「將軍,唯有深入敵軍腹地,才能建立更大功勳來為家屬抵罪啊!」李廣利一聽,深感認同,也拋開了憂慮,全心全意地追擊匈奴。李廣利在路上雖成功斬殺了匈奴左將軍,但自身的實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耗損。因此,當狐鹿姑親率五萬騎兵襲擊李廣利時,李廣利根本毫無還手之力。結果,李廣利退兵投降,漢軍大敗。

武帝為了議和,不但開放關口,方便匈奴人出入中原,允許匈奴娶漢人為妻,還每年給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綢緞布帛。(網上圖片)

武帝為了議和,不但開放關口,方便匈奴人出入中原,允許匈奴娶漢人為妻,還每年給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綢緞布帛。(網上圖片)

當武帝得知三支軍隊遭到這般嚴重損失,卻沒有達到反擊匈奴的目的後,氣得漲紅了臉。正當他想大發雷霆時,匈妖卻突然致書武帝,當中有言:「南方有大漢,北方有強胡。你們知道我們胡是什麽嗎?胡,是天的寵兒阿!想消滅我們,還不如和平相處呢!」經過這次較量,武帝已經知道這「上天的寵兒」難以一時攻滅,於是便有了和談的意思。可是武帝死後,漢和匈奴還是時和時戰了許多年。

後人據此提煉出「天之驕子」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極強盛的民族或國家,或有才能的人;現也用於諷刺驕氣十足的人。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斧亂猜測 「疑鄰盜斧」鬧笑話

2024年07月26日 20:00

「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戰國時列禦寇所著的《列子・說符》,當中有言:「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覆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顏色、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傳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自已丟了斧子,整天便懷疑人家是不是偷了自已斧子。起初,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暗暗地觀察那人的一舉一動。看那人走路的樣子,鬼鬼崇崇、弓腰曲背的,一看就是個偷斧子的;再看那人的臉色表情,懦懦怯怯、不成大事,也像是個偷斧子的;最後聽他的言談話語,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這不就是個偷斧子的嗎!他仔細想了想,這人的行為舉止,還是著裝談吐,無一不在證明他就是偷他斧子的罪人。這倒如好好想想,如何折穿他的廬山真面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只是沒等他作出行動,他就在自家倉庫的谷堆中找到他的斧子。找到斧子後的他全然忘了當初自己是如何猜度自己鄰居的兒子,甚至在跟鄰居閒聊時還誇人家兒子一表人材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便根據這則故事引申出「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意思是人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他人胡亂猜疑。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因此,主觀成見,就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