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給年過半百的妻子慶生 吳昌碩準備的神秘禮物

歷史長河

給年過半百的妻子慶生 吳昌碩準備的神秘禮物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給年過半百的妻子慶生 吳昌碩準備的神秘禮物

2025年02月21日 10:00

今天是2月14日西方情人節,且讓我為大家說一則中國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晚清民國年間著名的藝術家吳昌碩先生。吳昌碩是歷史上出名的愛妻號,一生曾經結過兩次婚,其中第二任妻子對他的幫助最大,在妻子五十歲之齡,吳昌碩決定為她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

年輕的時候,總羨慕別人身邊美女如夢,年長後明白責任一事,便有了不同的看法,大概吳昌碩也是一樣吧。吳昌碩生於1844年,年少家窮,在17歲那年,由父母作主,與同縣的章家結親,成為他命中第一任妻子。可惜天意弄人,不久便遇上太平軍戰亂,吳昌碩被迫逃離家園,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更多相片
晚年的吳昌碩 (網上圖片)

晚年的吳昌碩 (網上圖片)

吳昌碩第二任妻子施酒(字季仙) (網上圖片)

吳昌碩第二任妻子施酒(字季仙) (網上圖片)

《季仙採桑圖》 (資料圖片)

《季仙採桑圖》 (資料圖片)

畫中像主是施酒五十歲左右時的一幅生活圖像 (資料圖片)

畫中像主是施酒五十歲左右時的一幅生活圖像 (資料圖片)

畫端為吳昌碩(又名俊卿)《季仙五十壽》詩(資料圖片)

畫端為吳昌碩(又名俊卿)《季仙五十壽》詩(資料圖片)

1984年8月27日,中國郵政推出名為T98「吳昌碩作品選」之特別郵票。(網上圖片)

1984年8月27日,中國郵政推出名為T98「吳昌碩作品選」之特別郵票。(網上圖片)

晚年的吳昌碩 (網上圖片)

晚年的吳昌碩 (網上圖片)

由於元配章氏小腳不便於行,因而並未隨行。三年過後形勢好轉,吳昌碩回家時發現章氏已不幸死於疾患,這對於吳昌碩的打擊很大,發誓不再婚娶。如是一過便是十年,終於在朋友和弟子再三催促下,決定再續絃。

1872年,吳昌碩迎娶第二任妻子,名叫施酒。施酒家在歸安(今浙江湖州),是個從小讀過書的姑娘。她不僅會填詞作詩,而且能揮毫寫字,還會執石篆刻,是了不起的才女。由於吳昌碩家窮關係,兩人剛開始時並未一起居住,而是分隔兩地,直到十年後的1882年,吳昌碩才有能力將她從老家接來,兩人團聚在一起,遷往蘇州客居生活。施酒嫁到吳家後,主動放下自己的愛好,包攬了全部家務活兒,把裡裡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條。這樣,吳昌碩得以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研習金石書畫上,進步幾近神速。

吳昌碩第二任妻子施酒(字季仙) (網上圖片)

吳昌碩第二任妻子施酒(字季仙) (網上圖片)

雖然施酒為吳家付出不少,但剛開始時吳昌碩未能忘記元配夫人章氏。兩人結婚十二年後,某天夜裡,吳昌碩在蘇州的寓所突然夢見髮妻,於是輕聲起床,揮筆寫下《感夢》五言長詩:「秋眠懷舊事,吳天不肯曙。微響動精爽,寒夜落無數。青楓雨冥冥,雲黑月未吐。來兮魂之靈,飄忽任雨霧。涼風吹衣袂,徐徐展跬步。相見不疑夢,舊時此荊布。別來千萬語,含意苦難訴。」不過,對於施酒默默的付出,吳昌碩心存感激。他們夫婦兩人共育有子女六人。

《季仙採桑圖》 (資料圖片)

《季仙採桑圖》 (資料圖片)

在施酒年屆半百之齡,吳昌碩決定為她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季仙採桑圖》。此幅畫作集多位名家之手完成,如由尹沅畫像,任頤補圖,吳昌碩題識的集體作品。季仙是施酒的字,畫中像主是施酒五十歲左右時的一幅生活圖像。任頤是海派領袖,家喻戶曉,無需贅言。尹沅,字芷薌,號麗生。蘇州陳墓人。父銓,擅寫真及人物仕女。尹沅受父親影響,尤善寫真,當時欲求其寫像者已極多。此畫臉部極工細,注重骨骼結構及人物眉宇特點,層層烘染,立體感強,把季仙夫人描繪得栩栩如生,衣服穿戴則寫意筆法,寥寥數筆即將人物的姿態表現無遺。全圖以曾鯨的波臣派畫法,加之海派縱橫恣肆的補景,季仙婦人的同鄉書法家楊峴的詩贊,吳昌碩將《季仙五十壽》詩鄭重題於畫端,可謂合作之美,以此圖文書翰讚美妻子操持家務的辛勞,可謂有情有愛,亦知夫妻二人感情甚厚、甚篤。《季仙採桑圖》目前在香港文化博物館「眾裡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限期展出,展期至2月27日。

畫中像主是施酒五十歲左右時的一幅生活圖像 (資料圖片)

畫中像主是施酒五十歲左右時的一幅生活圖像 (資料圖片)

吳昌碩對於妻子的感激與愛護,可從《採桑圖為季仙》詩中內容得見。「裙布不完頭不梳,柔條采采葉扶疏。豳風圖裡芳人在,夫婿偷閒好讀書。春蠶吐絲如銀白,強就寒意盡室溫。軋軋機聲燈影裡,女兒新婦共黃昏。」

日後,吳昌碩名聲越來越大,終於有了出人頭地的一天。1913年,70歲的吳昌碩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此時施酒待在老家,吳昌碩準備攜夫人到杭州齊聚,可惜此時距離施酒去世不過數年時間。1917年,與吳昌碩相伴半生的施酒在上海病逝,終年不到70歲。

畫端為吳昌碩(又名俊卿)《季仙五十壽》詩(資料圖片)

畫端為吳昌碩(又名俊卿)《季仙五十壽》詩(資料圖片)

再次痛失愛妻,吳昌碩大病一場,一連在炕上躺了多日。一天晚上,睡不著覺,看著滿天的星斗,好不容易睡著了,一睡著便入夢,夢見施酒,於是起身、作詩《夜坐有感》:「前匹死難白骨無,老妻又喪天難呼。片心宛轉病不死,淚作鉛注愁目枯。死者長已生聲吞,昨宵入夢歸來魂。夢醒一燈雌不溫,顧影徒詫哀翁存。」

1984年8月27日,中國郵政推出名為T98「吳昌碩作品選」之特別郵票。(網上圖片)

1984年8月27日,中國郵政推出名為T98「吳昌碩作品選」之特別郵票。(網上圖片)

1927年11月末,吳昌碩突發中風症,經中西醫會診無效,病逝於上海寓所,享年84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經過十年的等待後,兩人終於有在另一世界重遇的機會了。

Tags:

情人節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房玄齡所寫的《晉書》,在《左思傳》中有提及:「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作為西晉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左思在小時候卻是一點也不出彩。明明是出身在儒學世家,卻其貌不揚、不善言辭,一點也不像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就連父親看到他,也忍不住嘆氣道:「你啊!根本比不上我小時候啊!」左思本來就對自己學棋書畫樣樣不精而感到自卑,聽過父親的話後更是羞愧得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左思便把自己關在房中專心學習。因此,左思長大後便有了「不好交遊但辭章壯麗」的評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左思文才非凡,在他寫下辭藻華麗的《齊都賦》後,他便琢磨着要再寫一篇《三都賦》。恰巧當時左思一家打算搬到都城洛陽去,所以左思便決定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張載,向他請教一番。在跟張載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後,左思就在大街小巷中東奔西走地,只為盡可能收集更多寫作的靈感。在創作《三都賦》的期間,左思家中的走廊、庭院放滿了資料,就連廁所都放著筆和紙,就怕自己不能隨時把思緒記錄下來。就這樣過了十年,左思終於寫成了《三都賦》。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文章寫好後,左思馬上就把文章送給文學家張華那。張華越讀越喜歡,甚至把文章分享給學者皇甫謐。皇甫謐讀後也大為讚賞,更是親自為文章作序。很快,《三都賦》便傳遍了整個洛陽,而讀過的人無一不被它的魅力所折服。有些人為了收藏這篇絕世佳作,便爭相傳閱抄寫。一時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在短短數天內翻了好幾倍。

眼見左思的《三都賦》風行一時,同樣享有盛名的文學家陸機心中可謂酸得冒泡。畢竟他也曾萌生過撰寫《三都賦》的想法,只是沒想到會被左思捷足先登。可是當他細閱過左思的文章後,也不禁甘拜下風。也是這樣,左思憑借《三都賦》一夜成名,再也沒人看不起這位曾經「貌寢(醜)口訥(吃)」的名門公子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比喻某些著作廣泛流傳,盛行一時的意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