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尋找東江縱隊的印記 東莞人民公園革命遺址群

歷史長河

尋找東江縱隊的印記 東莞人民公園革命遺址群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尋找東江縱隊的印記 東莞人民公園革命遺址群

2025年02月24日 10:00

東莞人民公園始建於1913年,位於東莞市中心地帶的莞城街道新芬路。它既是中國最早的公園之一,也是現今著名廣東區的旅遊景點。不過公園最特別之處,是園內的革命遺址群;遺址群內又包含東莞革命烈士紀念碑、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成立遺址、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遺址、東莞秀園——中青東莞分盟機關遺址和東莞抗日亭碑五個遺址,都在見證近代中國歷史。

1935年8月,廣州中青派成員麥蒲費到東莞,在東莞秀園建立中青東莞分盟。中青分盟的建立,團結教育了東莞廣大的革命青年,推動了東莞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為東莞黨組織的恢復和重建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而東莞人民公園也因此逐步成為了東莞革命史上舉足輕重的一個根據地。

園內可供觀賞的草木極多 (網上圖片)

園內可供觀賞的草木極多 (網上圖片)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莞各界紛紛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同年12月,中共東莞中心支部廣泛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到國民黨東莞當局的支持,發動群眾,建立了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和東莞縣婦女抗敵同志會等抗日群眾組織,其骨幹成員後來大部分加入了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走上了抗日戰場。而當時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成立的地址就是現在的東莞縣博物圖書館。

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廣東省惠陽縣的大亞灣登陸。消息傳到東莞,中共東莞中心縣委隨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在東莞開展抗日武裝鬥爭的問題。會議決定,爭取國民黨縣政府的同意,以縣社訓總隊的名義組建一支抗日武裝部隊。1938年10月15日晚,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在東莞中山公園也即現在的東莞人民公園正式宣佈成立,並立即進行操練。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是日軍入侵廣東後,中國共產黨在華南地區最早建立並直接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其後更與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發展成為威震南粵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像亭台樓閣等嶺南的元素,在園內可說是隨處可見。(網上圖片)

像亭台樓閣等嶺南的元素,在園內可說是隨處可見。(網上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犧牲的東莞籍烈士,東莞縣人民政府于東莞解放初期在莞城工人運動場舞臺後方,也就是現在的莞城文化廣場東南方,建立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1959年原紀念碑拆除後,在莞城的東莞人民公園盂山山頂上新建革命烈士紀念碑,通過紀念碑讓廣大群眾知曉東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的艱苦歷程。

1988年10月,東莞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成立50周年,興建了東莞抗日亭,亭中是一塊由東莞市人民政府於1993年12月立的石碑,石碑敘述了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抗擊日軍的事蹟。自此,東莞人民公園革命遺址群正式形成。

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遺址全景 (網上圖片)

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遺址全景 (網上圖片)

現在,東莞人民公園革命遺址群中的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成立遺址、東莞秀園——中青東莞分盟機關遺址因原建築物的損毀及公園的擴建,已經拆除並修建成公共活動區域,東莞抗日亭碑、東莞革命烈士紀念碑、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遺址仍然保存完整,並免費對外開放。整個革命遺址群建築占地面積23公頃,其中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遺址,即現東莞博物圖書館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於2016年進行了文物維修工程,維修結束後保留展覽功能,並作為鄧爾雅、黃般若紀念館,對外開展藝術展覽,其保護範圍面積為1620平方米。為進一步做好東莞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管理和保護工作,2017年針對東莞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碑身進行了翻新和維修工程,工程後紀念碑恢復對外開放。

東莞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全景 (網上圖片)

東莞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全景 (網上圖片)

1989年,東莞縣青年抗敵同志會遺址,即東莞縣博物圖書館舊址被公佈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4月,東莞人民公園革命遺址群所在的東莞人民公園被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4月,經中共東莞市委審定同意,確定其為東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房玄齡所寫的《晉書》,在《左思傳》中有提及:「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作為西晉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左思在小時候卻是一點也不出彩。明明是出身在儒學世家,卻其貌不揚、不善言辭,一點也不像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就連父親看到他,也忍不住嘆氣道:「你啊!根本比不上我小時候啊!」左思本來就對自己學棋書畫樣樣不精而感到自卑,聽過父親的話後更是羞愧得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左思便把自己關在房中專心學習。因此,左思長大後便有了「不好交遊但辭章壯麗」的評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左思文才非凡,在他寫下辭藻華麗的《齊都賦》後,他便琢磨着要再寫一篇《三都賦》。恰巧當時左思一家打算搬到都城洛陽去,所以左思便決定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張載,向他請教一番。在跟張載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後,左思就在大街小巷中東奔西走地,只為盡可能收集更多寫作的靈感。在創作《三都賦》的期間,左思家中的走廊、庭院放滿了資料,就連廁所都放著筆和紙,就怕自己不能隨時把思緒記錄下來。就這樣過了十年,左思終於寫成了《三都賦》。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文章寫好後,左思馬上就把文章送給文學家張華那。張華越讀越喜歡,甚至把文章分享給學者皇甫謐。皇甫謐讀後也大為讚賞,更是親自為文章作序。很快,《三都賦》便傳遍了整個洛陽,而讀過的人無一不被它的魅力所折服。有些人為了收藏這篇絕世佳作,便爭相傳閱抄寫。一時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在短短數天內翻了好幾倍。

眼見左思的《三都賦》風行一時,同樣享有盛名的文學家陸機心中可謂酸得冒泡。畢竟他也曾萌生過撰寫《三都賦》的想法,只是沒想到會被左思捷足先登。可是當他細閱過左思的文章後,也不禁甘拜下風。也是這樣,左思憑借《三都賦》一夜成名,再也沒人看不起這位曾經「貌寢(醜)口訥(吃)」的名門公子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比喻某些著作廣泛流傳,盛行一時的意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