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信陵君成功竊符救趙 「天下無雙」卻被批糊塗

史空穿梭

信陵君成功竊符救趙 「天下無雙」卻被批糊塗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信陵君成功竊符救趙 「天下無雙」卻被批糊塗

2025年02月28日 20:00

「天下無雙」這個成語的相關典故最早是出自於西漢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在《信陵君列傳》中有言:「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

戰國時期,信陵君魏無忌乃魏昭王的兒子,也是著名的軍事家。雖為君王之子,但他為人仁愛寬厚,又禮賢下士,所以士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去歸附他。信陵君高峰時期門下曾有食客三千,以至於諸侯各國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影視劇中的信陵君。(網上圖片)

影視劇中的信陵君。(網上圖片)

 雖然魏國國內一片歌舞昇平,但趙國卻在戰火中受盡煎熬。趙孝成王先在長平之戰中損失40多萬兵士,後來趙國都城邯鄲更是被秦國大軍所包圍,情況危殆萬分。由於趙國丞相平原君的妻子乃信陵君的姐姐,所以平原君趙勝多次向魏安釐王和信陵君送信,希望魏國可以派兵救援趙國。可是,魏安釐王一聽到秦昭襄王也要派兵攻打魏國後,就嚇得不敢輕舉妄動。本來已經出發了的十萬援兵也只好原地紮營駐防,名義上為救趙,實則只不過是在隔岸觀火。

面對魏安釐王的不作為,信陵君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差點就想帶著着門客們直接和秦軍死拼。後來這樣以卵擊石的行為被一個名為侯嬴的隱士勸阻了,比起單槍匹馬墮入虎口,倒不如請找魏安釐王的寵妃如姬幫忙。本來還憂慮萬分的信陵君一聽侯嬴的密策馬上就冷靜了下來,心想:對呀!我曾為如姬報殺父之仇,她一定會幫助我的!要是枕邊風不管用,直接讓她把兵符偷出來好了!

兵符是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多由銅,玉制成。因為常作虎型,也被稱作虎符。兵符通常制成兩半,右半留存在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符驗合後,方能調動軍隊。(網上圖片)

兵符是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多由銅,玉制成。因為常作虎型,也被稱作虎符。兵符通常制成兩半,右半留存在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符驗合後,方能調動軍隊。(網上圖片)

想到此,信陵君便原路折返,立即回宮求見如姬。靠着如姬順利盜出的兵符,信陵君風風火火地趕到援兵紮營之處——鄴。見過領軍將士晉鄙後,信陵君便拿出兵符,要求晉鄙交出兵權。晉鄙不願,信陵君也只好痛下殺手,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信陵君統領晉鄙的軍隊後,馬上與楚軍匯合。終於在楚、魏、趙三國聯合下,秦將鄭安平投降,邯鄲之圍成功被解除。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信陵君竊符救趙後,自然不敢回魏國,只得繼續留在趙國。他聽說趙國有兩個出色的人才,便心起結交之意。可是那兩人不是藏身於賭徒之中,就是埋名於酒肆之內,實在難以打聽到確切的藏身之處。於是,信陵君也只好天天流連酒肆。

平原君得知後,就忍不住跟妻子調侃道:「我聽說你弟弟信陵君天下無雙,如今看來也只是條糊塗蟲,整天就知道跟賭徒、賣酒的混在一起,又怎樣會有出色呢?」信陵君從姐姐口中知道了平原君對自己的議論後,不但不生氣,還感嘆地說:「平原君的養士只不過是貴公子的豪舉,根本不是為了尋找真正的人才。」果其不然,在後來的戰爭中,信陵君的門客發揮出巨大作用,信陵君本人也因為大破秦軍而威震天下。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天下無雙」,意指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一樣出色的人,即形容人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房玄齡所寫的《晉書》,在《左思傳》中有提及:「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作為西晉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左思在小時候卻是一點也不出彩。明明是出身在儒學世家,卻其貌不揚、不善言辭,一點也不像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就連父親看到他,也忍不住嘆氣道:「你啊!根本比不上我小時候啊!」左思本來就對自己學棋書畫樣樣不精而感到自卑,聽過父親的話後更是羞愧得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左思便把自己關在房中專心學習。因此,左思長大後便有了「不好交遊但辭章壯麗」的評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左思文才非凡,在他寫下辭藻華麗的《齊都賦》後,他便琢磨着要再寫一篇《三都賦》。恰巧當時左思一家打算搬到都城洛陽去,所以左思便決定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張載,向他請教一番。在跟張載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後,左思就在大街小巷中東奔西走地,只為盡可能收集更多寫作的靈感。在創作《三都賦》的期間,左思家中的走廊、庭院放滿了資料,就連廁所都放著筆和紙,就怕自己不能隨時把思緒記錄下來。就這樣過了十年,左思終於寫成了《三都賦》。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西晉文學家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兩人皆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網上圖片)

文章寫好後,左思馬上就把文章送給文學家張華那。張華越讀越喜歡,甚至把文章分享給學者皇甫謐。皇甫謐讀後也大為讚賞,更是親自為文章作序。很快,《三都賦》便傳遍了整個洛陽,而讀過的人無一不被它的魅力所折服。有些人為了收藏這篇絕世佳作,便爭相傳閱抄寫。一時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在短短數天內翻了好幾倍。

眼見左思的《三都賦》風行一時,同樣享有盛名的文學家陸機心中可謂酸得冒泡。畢竟他也曾萌生過撰寫《三都賦》的想法,只是沒想到會被左思捷足先登。可是當他細閱過左思的文章後,也不禁甘拜下風。也是這樣,左思憑借《三都賦》一夜成名,再也沒人看不起這位曾經「貌寢(醜)口訥(吃)」的名門公子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比喻某些著作廣泛流傳,盛行一時的意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