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齊湣王為了數枚金幣 「貪小失大」終失藏金處

史空穿梭

齊湣王為了數枚金幣 「貪小失大」終失藏金處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齊湣王為了數枚金幣 「貪小失大」終失藏金處

2024年02月26日 20:00

「貪小失大」這個成語的相關典故最早是出自於戰國時期呂不韋所寫的《呂氏春秋》中,在《權勳》中有提及:「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在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後,齊國趁機伐燕,其將軍匡章在50天內踏破燕國都城。不但燕王噲被殺害,齊軍還肆無忌憚地在燕國燒殺淫掠。因此,繼任君主燕昭王在即位後,一心想要報仇雪恥。為了振興國家,燕昭王築建了黃金台,以招天下賢才。就在各國士人爭先趨燕時,曾經的敵人齊國卻是越來越不景氣。見齊國士氣低下,燕昭王便委任樂毅為大將,並聯合秦、韓、魏、趙國,一同進攻齊國。

燕王噲年老不問政事,國事皆由子之決定。(網上圖片)

燕王噲年老不問政事,國事皆由子之決定。(網上圖片)

齊湣王聞訊後馬上急忙調兵遣將,然而當先鋒官觸子在濟水感受到聯軍的高漲氣勢後,便打算只守不攻。唯有避其鋒芒,才能挫其銳氣。加上,聯軍人多勢眾,必定各懷鬼胎。待日子久了,糧餉不足時,自然不破自破。因此,哪怕天天聯軍將士前來挑釁,觸子就是按兵不動。

正當燕國將軍樂毅也為戰事膠着而無計可施時,糊塗的齊湣王卻幫了聯軍一個大忙。他見觸子堅守壁壘,不作進攻實在有損齊國的威風,所以命他立即出兵,而被迫迎敵的結果當然是被聯軍打得落花落水。 

趙人樂毅本在魏國做官,但因不被信任而離魏奔燕。在跟燕王縱論兵法後,便深得燕王賞識,更被拜為亞卿。樂毅忠肝義膽,可以說是至死都盡職盡責,為燕國竭盡所能。(網上圖片)

趙人樂毅本在魏國做官,但因不被信任而離魏奔燕。在跟燕王縱論兵法後,便深得燕王賞識,更被拜為亞卿。樂毅忠肝義膽,可以說是至死都盡職盡責,為燕國竭盡所能。(網上圖片)

觸子不知所終後,另一名齊將達子便率領着殘軍且戰且退。在被樂毅伏陣截殺後,齊軍終於無路可走,只好在一個叫做秦周的地方才停下來,並準備死守臨淄城。身心俱疲的齊軍不由得怨恨着齊王,而達子見將士因敗得冤枉而士氣不振,便打算犒賞士卒。只是軍餉有限,迫於無奈達子只能寫信給齊湣王,希望他能從國庫中拿些金幣來犒賞三軍。

齊湣王本來對達子的敗退感到十分惱火,一聽他還想拿庫房裡的金幣來享樂,更是恕火中燒。他拍案大罵道:「仗沒有打好,還妄想要我的賞賜!要是下次戰事仍未見勝果,你就提頭來見我!」達子一聽,不禁仰天長嘆,心想:昏君不知審時度勢,必然沒有好下場,齊國命數已盡!

臨淄古城意想圖。(網上圖片)

臨淄古城意想圖。(網上圖片)

最後,達子戰死沙場,而五國聯軍也乘機長驅直人,殺進臨淄。不但齊國宗廟裡的重器被搶走,就連齊湣王藏金處也被洗劫一空。眼見及此,齊湣王終於為自己當初不捨得少許金幣,導致金銀財寶盡失一事而後悔不己。

後人由此提煉出「貪小失大」這個成語,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斧亂猜測 「疑鄰盜斧」鬧笑話

2024年07月26日 20:00

「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戰國時列禦寇所著的《列子・說符》,當中有言:「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覆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顏色、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傳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自已丟了斧子,整天便懷疑人家是不是偷了自已斧子。起初,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暗暗地觀察那人的一舉一動。看那人走路的樣子,鬼鬼崇崇、弓腰曲背的,一看就是個偷斧子的;再看那人的臉色表情,懦懦怯怯、不成大事,也像是個偷斧子的;最後聽他的言談話語,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這不就是個偷斧子的嗎!他仔細想了想,這人的行為舉止,還是著裝談吐,無一不在證明他就是偷他斧子的罪人。這倒如好好想想,如何折穿他的廬山真面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只是沒等他作出行動,他就在自家倉庫的谷堆中找到他的斧子。找到斧子後的他全然忘了當初自己是如何猜度自己鄰居的兒子,甚至在跟鄰居閒聊時還誇人家兒子一表人材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便根據這則故事引申出「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意思是人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他人胡亂猜疑。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因此,主觀成見,就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