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是宋高宗與秦檜害死岳飛,但為何後世罵的是秦檜夫婦二人而非單單秦檜一人呢?可見在陷害岳飛一事上,秦檜妻子王氏何止出力不少,更應該是同屬主謀的關係,如成語「東窗事發」即重現兩人秘密陷害岳飛的場景。在歷史上,秦檜非常懼怕妻子王氏,即使王氏不育,秦檜也不敢納妾,可見這位王氏身份非同可小。
秦檜與妻王氏 (網上圖片)
在中國歷史上,女性表面上是從屬於男性,但實際上往往是貨真價實的話事人,如呂后之於劉邦,獨孤后之於隋文帝。秦檜之妻王氏出身名門望族,原籍四川,在魏晉至唐代年間五姓女(崔氏、盧氏、李氏、鄭氏、王氏)更是天下士人做夢都想高攀的家族。王氏祖父王珪在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高中進士甲科第二名(榜眼),在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時任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史載王珪文采很好,深得神宗皇帝喜愛,但在政事上沒多大建樹,更有「三旨相公」之名。因他上殿奏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只是説去「取聖旨」,皇帝表態之後,他也不問正確與否,只是恭恭敬敬回答説:「領聖旨。」退朝之後,見到部下,便説「已得聖旨」,有如皇帝的應聲蟲。
點擊看圖輯
都說是宋高宗與秦檜害死岳飛,但為何後世罵的是秦檜夫婦二人而非單單秦檜一人呢?可見在陷害岳飛一事上,秦檜妻子王氏何止出力不少,更應該是同屬主謀的關係,如成語「東窗事發」即重現兩人秘密陷害岳飛的場景。在歷史上,秦檜非常懼怕妻子王氏,即使王氏不育,秦檜也不敢納妾,可見這位王氏身份非同可小。
在中國歷史上,女性表面上是從屬於男性,但實際上往往是貨真價實的話事人,如呂后之於劉邦,獨孤后之於隋文帝。秦檜之妻王氏出身名門望族,原籍四川,在魏晉至唐代年間五姓女(崔氏、盧氏、李氏、鄭氏、王氏)更是天下士人做夢都想高攀的家族。王氏祖父王珪在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高中進士甲科第二名(榜眼),在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時任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史載王珪文采很好,深得神宗皇帝喜愛,但在政事上沒多大建樹,更有「三旨相公」之名。因他上殿奏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只是説去「取聖旨」,皇帝表態之後,他也不問正確與否,只是恭恭敬敬回答説:「領聖旨。」退朝之後,見到部下,便説「已得聖旨」,有如皇帝的應聲蟲。
王珪第四子名王仲岏,也就是秦檜妻子王氏的父親,據《玉照新志》載:「秦檜初擢第,王仲岏以其子妻之」。相傳王仲岏曾任撫州知府,「當年金兵還沒打到撫州城下時,王仲岏就大開城門投降」,真可謂有其女必有其父。相比於王氏,秦檜幼年喪父,家境清困,但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並得名門之後王氏為妻,成為人生中的轉捩點。
關於秦檜夫婦二人設計陷害岳飛的故事不見於正史,但坊間卻有兩個可信的野史記載。先看宋‧佚名所撰的《朝野遺記》︰「秦檜妻王氏素陰險,出其夫上。方岳飛獄具,一日,檜獨居畫室,食柑,玩皮以瓜劃之,若有思者。王氏窺見,笑曰:『老漢何一無決耶?捉虎易,放虎難也。』檜掣然當心,致片紙付入獄。是日,岳王薨於棘寺。」文章的內容比較淺白,是王氏比秦檜還要陰險。當秦檜還下不定決心殺岳飛時,王氏表示捉老虎容易,但放老虎難。秦檜聽後便決定殺岳飛。
第二個版本也是成語「東窗事發」的出處,出自元‧劉一清《錢塘遣事•東窗事發》:「秦檜欲殺岳飛,於東窗下謀。其妻王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難。』其意遂決。後檢遊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披髮,厲聲曰:『當誤國害民,我已訴於天,得請於帝矣。』檢死。未幾,子熹亦死。夫人思亡,設釀,方士伏章,見蠢荷鐵枷,因問秦太師所在,熹曰:吾父見在酆都。方士如言而往,果見檜與萬俟俱荷鐵枷,備受諸苦。檜曰:可煩與夫人,東窗事發矣!」這個版本主要是補充了夫婦二人在東窗下秘密設計陷害岳飛,以為可以瞞天過海,怎知人在做,天在看,最終秦檜及子秦熹死後到地獄受苦。
另外,想陷害岳飛,還得找出罪證。據說秦檜坐在東窗下為此發愁,王氏知道後說︰「這有何難,你找幾個罪名安在嶽飛頭上不就行了。」秦檜回答:「罪名不難找,難找沒有告發的人,而且這個人必須是岳飛的部下,這樣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王氏沉思一會便說︰「我聽說岳飛手下的都統制王貴,在一次戰鬥中膽小怕死,岳飛要將他斬首示眾,後經眾將求情岳飛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懷恨在心,你何不讓他告發呢?」
在岳飛墓前跪著秦檜夫婦的銅像 (網上圖片)
王珪第四子名王仲岏,也就是秦檜妻子王氏的父親,據《玉照新志》載:「秦檜初擢第,王仲岏以其子妻之」。相傳王仲岏曾任撫州知府,「當年金兵還沒打到撫州城下時,王仲岏就大開城門投降」,真可謂有其女必有其父。相比於王氏,秦檜幼年喪父,家境清困,但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並得名門之後王氏為妻,成為人生中的轉捩點。
婚後秦檜對於妻子言聽計從。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禍,秦檜不幸被押至金人軍中。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甲辰日,秦檜和妻子王氏及僕從一家,從軍中取道漣水軍水砦經海上返回行在臨安。據秦檜事後表示,是殺了監視自己的金人,搶了小船才逃回的,當中疑點重重。因為秦檜一起人等需要跨河越海,怎能沒有查問的,又怎能殺看守而逃?就算跟從撻懶,金人放回他,定會以他的妻為人質,他怎能與王氏同回?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秦檜非常重視王氏,經常帶在身邊。事後秦檜曾經說過,要不是妻子王氏給他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是不可能使金帥完顏昌答應讓他們夫妻同時隨軍回來的,可見王氏對於秦檜的影響力。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宋佚名《八相圖卷》的秦檜部分 (網上圖片)
關於秦檜夫婦二人設計陷害岳飛的故事不見於正史,但坊間卻有兩個可信的野史記載。先看宋‧佚名所撰的《朝野遺記》︰「秦檜妻王氏素陰險,出其夫上。方岳飛獄具,一日,檜獨居畫室,食柑,玩皮以瓜劃之,若有思者。王氏窺見,笑曰:『老漢何一無決耶?捉虎易,放虎難也。』檜掣然當心,致片紙付入獄。是日,岳王薨於棘寺。」文章的內容比較淺白,是王氏比秦檜還要陰險。當秦檜還下不定決心殺岳飛時,王氏表示捉老虎容易,但放老虎難。秦檜聽後便決定殺岳飛。
東窗事發 (網上圖片)
第二個版本也是成語「東窗事發」的出處,出自元‧劉一清《錢塘遣事•東窗事發》:「秦檜欲殺岳飛,於東窗下謀。其妻王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難。』其意遂決。後檢遊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披髮,厲聲曰:『當誤國害民,我已訴於天,得請於帝矣。』檢死。未幾,子熹亦死。夫人思亡,設釀,方士伏章,見蠢荷鐵枷,因問秦太師所在,熹曰:吾父見在酆都。方士如言而往,果見檜與萬俟俱荷鐵枷,備受諸苦。檜曰:可煩與夫人,東窗事發矣!」這個版本主要是補充了夫婦二人在東窗下秘密設計陷害岳飛,以為可以瞞天過海,怎知人在做,天在看,最終秦檜及子秦熹死後到地獄受苦。
影視劇中的秦檜夫婦 (網上圖片)
另外,想陷害岳飛,還得找出罪證。據說秦檜坐在東窗下為此發愁,王氏知道後說︰「這有何難,你找幾個罪名安在嶽飛頭上不就行了。」秦檜回答:「罪名不難找,難找沒有告發的人,而且這個人必須是岳飛的部下,這樣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王氏沉思一會便說︰「我聽說岳飛手下的都統制王貴,在一次戰鬥中膽小怕死,岳飛要將他斬首示眾,後經眾將求情岳飛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懷恨在心,你何不讓他告發呢?」
如是秦檜茅塞頓開,想出由王貴下手。剛開始的時候王貴不願意配合,於是便採取嚴刑拷打,再來是以他全家性命作威脅,王貴只好屈從。秦檜終於找到罪名把岳飛殺了。
民間美食「油炸鬼」相傳與秦檜夫婦有關 (資料圖片)
雖然正史上沒有記載,但從一些高度可信野史的記載,秦檜妻子王氏屬陷害岳飛主謀之一,所以日後在岳飛墓前跪著秦檜夫婦的銅像。另外,在民間有把秦檜和其妻王氏的樣子捏製到麵餅上,並把兩塊樣子不同的麵餅背靠背粘著並放在滾油鍋裏炸,稱之為「油炸檜」,也就是今天的「油炸鬼」。
「矮子看戲」這個成語是出自於南宋黎靖德編成的《朱子語類》。
在卷二十七中有提及:「正如矮人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他雖眼不曾見,想必是好笑,便隨他笑。」
古時候,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生活著一個身高不足三尺的小矮人。這人沒什麼特別愛好,尤其喜歡湊熱鬧。不論鎮上舉辦何種慶典或活動,他總是積極地參與其中,渴望親眼目睹每一場精彩。
古代的一尺是33.33厘米,所以三尺大概就是100厘米,也就是一米哦!(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正如往常一樣在街上閒逛。突然聽到一陣激昂的鑼鼓聲遠遠傳來,他好奇地想:真是熱鬧啊,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呢?這種熱鬧事怎麼少得了我!我一定要去看看!於是,他順著鑼鼓聲的方向前進。只見不遠處聚集著一群人,人頭攢動,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小矮人試圖進去看一看,可是他個子太矮,怎麼擠都擠原進封去。哪怕他跳了起來,也看原到裡面。雖然心裡感到一絲挫敗,但他堅定地搖搖頭,馬上打起精神向旁人打聽道:「大哥,里面在做什麽啊!」一旁的男人聽見後頭也不回,只管喊道:「在演戲呢!」
人頭湧湧。(網上圖片)
小矮人一聽到有人在演戲,就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演戲,是多麽令人興奮的事情啊!想必一定非常精彩,不然那位大哥也不會一直看著。內心不禁升起一股期待,立刻追問道:「演戲啊!演得好嗎?」「演得可⋯⋯」頓時,一陣鑼鼓聲打斷了男人的話。男人聽到了鑼鼓聲,也顧不上小矮子,立刻跟著周圍的人喝彩助力。
儘管小矮人站在外圍看不清,但聽到別人喝彩,他就跟著喝彩;聽到別人叫好,他也跟著叫好。表演完結,人群一哄而散,只剩下小矮子仍沈醉在表演的餘韻中。「實在太精彩了,太好看了!」這時,過路的人問小矮人:「喂!戲好看嗎?」小矮人想也不想,連忙點點頭說好看。那人詫異地問道:「你長這麼矮,怎麼看得見裡面啊?你親眼看到表演了嗎?」這次小矮人卻不解地問道:「我沒看到就不能說好看嗎?別人都說好看,那肯定是好看嘍!」
戲曲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因素的有機綜合,融唱、念、做、舞於一爐。民間戲曲多在歲時節日演出,酬神兼以娛人,而且與集市貿易相聯系。廟會是戲曲演出的重要時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民俗宗教性的戲曲演出如開光戲,求雨戲,豐收戲,還願戲,謝神戲等。(網上圖片)
「矮子看戲」這個成語便是由此典故演化而來,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現今也用來比喻人見識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