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脫鉤斷鏈」不會成功 美中貿易會長:對華出口支撐美國百萬人就業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25日在北京開幕。作為每年全國兩會後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這個會議上透露的內容引人關注。
盡管美國國內近年有人炒作中美兩國「脫鉤」論調,事實上中方統計,2022年中美貿易額已高達近76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美雙方的經貿連動關係仍舊深厚。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Craig Allen)25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討論時表示,盡管存在挑戰,美國和中國公司表現出韌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在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水準,中國也仍是美國農業、食品、化學品等出口商的重要目的地,從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也可表明,對華出口保證了大約100萬美國人的工作。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
除貿易外,艾倫認為美國在中國的投資也非常重要。「美國公司在中國製造的產品中有77%銷售給中國當地市場,只有7%出口回美國。我認為,這打消了美國公司僅僅是為了供應美國市場,而把工作交給中國的常見看法。」
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在論壇期間表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的確在深刻調整,但他認為這是常態。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上升,總會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產生一定影響。黃奇帆表示,中國的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是應對各種「脫鉤斷鏈」挑戰的重要基礎。黃奇帆指出中國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引力場」。從產地銷、銷地產這兩個角度看,一些人鼓吹「脫鉤斷鏈」是不會成功的。

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
黃奇帆更說,當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後,利用原產地累加規則,一些企業即使搬到東南亞,也可以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從長遠來看,這種現象未必是壞事,隨著RCEP的實施,中國與RCEP國家將形成日益緊密的產業鏈供應鏈聯繫,未來中國大市場疊加RCEP大市場、中國的雙循環疊加RCEP大循環,將深刻改變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版圖。
此外,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WTO前副總幹事易小准說,構築「小院高牆」並不能保證本國的產業安全,即便包含中美在內,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建立完全獨立自主的本國供應鏈。
易小准認為,40多年改革開放的結果,跨國公司已經離不開中國,更難以實施「去中國化」重新單獨建構一條新的全球價值鏈。當前面臨各種全球性危機,應回到多邊合作的正確軌道,共同維護一個相互依存、高效穩定的全球供應鏈。

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WTO前副總幹事易小准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3月25日在北京集體會見了包括艾倫在內的來訪美國友好團體和工商界人士。秦剛表示,希望美方摒棄零和思維,停止不擇手段遏制打壓中國,和中方一道推動中美關係克服當前困難,重回健康穩定的軌道。歡迎美國企業繼續擴大對華投資、紮根中國,中方願繼續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美方人士表示,美工商界支持美中關係健康發展、保持兩國關係穩定。歡迎美中增加面對面接觸,希進一步擴大美中航班數量,促進兩國各界交流,深化兩國經貿、投資合作。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