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立太子一事身不由己 劉邦晚年留下《鴻鵠歌》

歷史長河

立太子一事身不由己 劉邦晚年留下《鴻鵠歌》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立太子一事身不由己 劉邦晚年留下《鴻鵠歌》

2025年05月19日 10:00

漢高祖劉邦留下的作品以《大風歌》最為有名。《大風歌》表達對身後大漢帝國的前途表現擔憂,「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但皇帝要擔心的事情很許多,比如對於立誰人為太子一事,劉邦自感無力,見於晚年的《鴻鵠歌》。

現在先看《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更多相片
《鴻鵠歌》全文 (網上圖片)

《鴻鵠歌》全文 (網上圖片)

《鴻鵠歌》動漫作品 (網上圖片)

《鴻鵠歌》動漫作品 (網上圖片)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示意圖 (網上圖片)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示意圖 (網上圖片)

「商山四皓」像 (網上圖片)

「商山四皓」像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戚夫人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戚夫人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劉盈,也是日後的漢惠帝。(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劉盈,也是日後的漢惠帝。(網上圖片)

《鴻鵠歌》全文 (網上圖片)

《鴻鵠歌》全文 (網上圖片)

《鴻鵠歌》僅得寥寥四句,雖然比《大風歌》為多,但也見證了劉邦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此詩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羽翼豐滿的鴻鵠一飛沖天、無所困厄的壯闊景象,表明作者對換立太子一事的無能為力,顯露出他欣喜、無奈、痛苦、冷靜一系列情感交織的複雜心態。全詩採用暗喻手法,通體運用四言,傳達着作者難以直述的多重情懷。

話說劉邦與呂后可謂一對歡喜冤家,說白一點是利益組合。想當初呂后這位富家千家並不喜歡劉邦這窮郎,要是不是老爸因為劉邦有大富大貴之相兩人也不會在一起。在西漢立國後,劉邦很快便愛上了戚夫人,並且想立兩人所生之子劉如意為太子。

《鴻鵠歌》動漫作品 (網上圖片)

《鴻鵠歌》動漫作品 (網上圖片)

另一方面,劉邦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還與太子劉盈的能力有關。據《漢書•外戚傳》所載,漢高祖劉邦認為太子劉盈為人過於仁厚軟弱,性格不像他自己。相之劉如意性格與自己更為相似。戚夫人常常跟從高祖左右,也想讓高祖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就想換立太子。但因呂后為人剛毅,採用了張良的計策,以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即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裏季和夏黃公)輔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實現。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藉着酒意擊築高歌,即作此歌以勸慰戚夫人。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示意圖 (網上圖片)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示意圖 (網上圖片)

第一句「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即以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劉盈。劉邦稱帝後,按傳統立呂后之子劉盈為太子。不過後來劉邦後悔了!更發現劉盈過於「仁弱」,擔心他難以繼承皇位。他很喜歡趙王劉如意,覺得劉如意很像他。但是,劉盈是「嫡出」,是呂后所生。劉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廢嫡立庶,是件大事;況且,呂后又是他的原配,曾經患難與共。他一時委決不下,多次徵求親近大臣的意見。但是,大臣中多數是劉邦的故交,和呂后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寵以外,絕沒有呂后那樣的政治能量。所以,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一班老臣,都勸劉邦不要免去劉盈的太子地位。劉邦看到大臣們擁戴劉盈,認為他像鴻鵲,甚至「一舉千里」,那是受了矇騙。

「商山四皓」像 (網上圖片)

「商山四皓」像 (網上圖片)

第二句「羽翼已就,橫絕四海。」繼續說太子劉盈,劉邦仍被假像矇蔽着。呂后知道劉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貴」的千古不變之道:誰的兒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無上尊貴。於是她不遺餘力地進行了頻繁的幕後活動,求助於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張良幫助。最後,她就按張良的主意,讓劉盈去巴結當時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這四位是頂尖的世外高人。張良就讓四個老頭兒當太子的老師。「四皓」曾拒絕過劉邦的遨請,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卻同劉盈同車四遊,使劉邦誤以為劉盈有才能,孚眾望。

影視作品中的戚夫人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戚夫人 (網上圖片)

最後兩句「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表達出自己愛莫能助、無可奈何的心情。劉邦病重以後,自知大限不遠,曾又一次和大臣們提到接班人問題。大臣們除了陳説利害以外,都對劉盈極口稱讚,使劉邦最終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當他把這一情況告知戚夫人時,戚夫人十分悲傷,泣不成聲。劉邦寬慰她説:「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鴻鵠歌》,就是這樣一首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歌。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6月1日,劉邦帶著遺憾離世。劉邦雖然建立了大漢帝國,但這帝國風雨飄搖。外方有匈奴為患,國內諸侯勢大難以控制。不過最令劉邦頭痛的,還是戚夫人及其子劉如意的安危,因為呂后及太子劉盈已經羽翼豐滿如鴻鵠,一旦鴻鵠高飛便能「一舉千里」「橫絕四海」,無人能夠控制。

影視作品中的劉盈,也是日後的漢惠帝。(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劉盈,也是日後的漢惠帝。(網上圖片)

太子劉盈最終順利即位,是為漢惠帝,劉邦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呂后召趙王劉如意赴朝廷,欲謀殺之。周昌知呂后意,堅持護主,就多次推說趙王有疾,無法動身,讓呂后不能得逞。呂后於是先召周昌入長安,然後再召劉如意入長安,劉盈愛護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怕呂后把劉如意殺掉,便親自迎接劉如意,且跟劉如意形影不離,同吃同住,呂后數次欲殺劉如意,但每次都被劉盈阻止。

漢惠帝元年(前194年)十二月,劉盈出外打獵,劉如意年少,不能早起。呂后趁劉如意單獨在寢宮時,派人逼劉如意喝下毒酒,將劉如意毒死,年僅十四歲。

「一絲不茍」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清朝吳敬梓所寫的《儒林外史》,在第四回中有提及:「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家牛在世界的各種宗教如猶太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以及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宗教中都被重視,而牛肉更是穆斯林的主要肉食。(網上圖片)

家牛在世界的各種宗教如猶太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以及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宗教中都被重視,而牛肉更是穆斯林的主要肉食。(網上圖片)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止殺牛,就算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自然要置酒招待他們。可是,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五十斤牛肉。湯知縣雖然不知道這位老者從哪裡得到如此龐大數量的牛肉,但一向貪贓受賄的他也不太在乎,只想盡快收下這份厚禮。然而,當他正想清清嗓子,開口道謝時,突然想起皇帝的禁令。一時間,準備好的話都就堵在了喉嚨中,讓他有點無所適從。

這裡的劉老先生指的是劉基。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不但輔助朱元璋完成帝業,更是為明朝開創了太平世代,因此後人將他比作為諸葛武侯。(網上圖片)

這裡的劉老先生指的是劉基。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不但輔助朱元璋完成帝業,更是為明朝開創了太平世代,因此後人將他比作為諸葛武侯。(網上圖片)

只見愀然作色的他轉向一旁的張靜齋,並問道:「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寬宏了事。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張靜齋聽後搖頭道:「這可萬萬使不得。你我都是為官之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怎麼可以為回教的人說話呢?你可記得洪武年間的劉老先生?」見湯奉默不作聲,張靜齋便繼續說道:「洪武皇帝私訪到他家時,正巧江南張王張士誠送來一個菜壇子。沒想到,這菜壇子內有乾坤,藏著的可不是腌菜,而是金子!皇上一見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甚至用毒藥把他毒死了。」

菜壇子。(網上圖片)

菜壇子。(網上圖片)

湯奉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只好連忙請教他該如何是好。張靜齋思忖了一下,說道:「世叔,您可在這件事上大作文章,把老者抓起來後,然後打他幾十板!不過這樣還不行,最好給他帶上一面大枷,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你還可以在旁邊貼一張告示,說他大膽妄為,知法犯法。要是您想讓他遊街示眾,也未償不可。皇上知道您辦事這樣一絲不茍,那麽你升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湯奉聽了,連連點頭同意。第二天就接照張靜齋所說的辦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一絲不茍」這個成語,意思是指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