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岳飛曾租借耕牛予農民 死後卻成斂財工具

歷史長河

岳飛曾租借耕牛予農民 死後卻成斂財工具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岳飛曾租借耕牛予農民 死後卻成斂財工具

2025年05月23日 10:00

提起岳飛,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驍勇善戰的形象,但軍隊也要吃飯,也要稅收維持運作,在不少時候,平民百姓對於民兵、官兵的害怕,不亞於金兵。岳家軍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行家有紀律,與民秋毫無犯,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更有甚者,岳飛曾主動租借耕牛予農民恢復生產,令人敬佩。

在南宋初期,由於金兵南侵和賦役苛重破壞了生產,並使國家財政出現困難。南宋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曾濫發紙幣,從而引發通貨膨脹,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過與之相比,游寇的騷擾也曾是百姓的夢魘。

更多相片
宋室南渡後,為防銅錢大量流入北方金國,所以在限定宋金邊界十九路為鐵錢區,只通行鐵錢。圖為南宋淳熙元寶折二楷書鐵錢。(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宋室南渡後,為防銅錢大量流入北方金國,所以在限定宋金邊界十九路為鐵錢區,只通行鐵錢。圖為南宋淳熙元寶折二楷書鐵錢。(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南宋招納信寶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南宋招納信寶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宋鐵牛。長11cm、高6.3cm。(南京博物館藏)

宋鐵牛。長11cm、高6.3cm。(南京博物館藏)

另一款宋鐵牛。身長20.5cm,高13.8cm。(南京博物館藏)

另一款宋鐵牛。身長20.5cm,高13.8cm。(南京博物館藏)

宋三齒鐵耙。長25.6cm。(南京博物館藏)

宋三齒鐵耙。長25.6cm。(南京博物館藏)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網上圖片)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網上圖片)

宋室南渡後,為防銅錢大量流入北方金國,所以在限定宋金邊界十九路為鐵錢區,只通行鐵錢。圖為南宋淳熙元寶折二楷書鐵錢。(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宋室南渡後,為防銅錢大量流入北方金國,所以在限定宋金邊界十九路為鐵錢區,只通行鐵錢。圖為南宋淳熙元寶折二楷書鐵錢。(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游寇由武裝流民和散兵游勇轉化而來。自建炎元年(1127年)到紹興五年(1135年),南宋境內較大的游寇集團共有20個之多,其中主要的有李成、張用、曹成、李宏、馬友、孔彥舟等集團。這些游寇集團人數少則上萬,多的十幾萬,至於其他盜賊更是不可勝數。他們攻城略地、搶劫擄掠,對社會和民生造成了極大危害。如建炎年間(1127-1130年),流寇李成集團曾奪取了江淮六七州之地,又向江西進兵大肆殺掠。紹興元年(1131年)因被宋朝官軍打敗,投奔偽齊。又如建炎三年(1129年)至紹興二年(1132年),張用、曹成、李宏、馬友等游寇集團,他們曾在兩淮和湖湘地區,縱兵擄掠,對南宋政府時降時叛,最終被官軍剿滅或招安。再如,建炎年間(1127-1130年),孔彥舟游寇集團曾在蘄、黃和荊湖地區大肆擄掠騷擾,氣焰囂張,最後於紹興二年(1132年)叛降偽齊。

南宋招納信寶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南宋招納信寶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

為了讓社會恢復生產,支持對金的戰爭。南宋初年,為了減輕百姓負擔,並確保宋軍的糧草後勤安全,各路宋軍在各自的駐紮地開展屯田,在休戰期間,派專人負責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不斷增加了軍隊收入,也減輕了國家財政負擔,同時為後續戰爭準備了充足的糧草。

紹興四年(1134年),在岳家軍收復襄漢六郡之後,岳飛就上奏說:「襄陽、隨、郢地皆膏腴,民力不支,苟行營田之法,其利為厚。然即今將已七月,未能耕墾,來年入春,即可措畫。」在中國古代,用百姓耕墾官府荒田,謂之營田;用軍人耕墾官府荒田,謂之屯田。但在事實上,屯田和營田很難嚴格區分。岳飛設法召募百姓,借貸耕牛、種子、農具之類,耕種營田。宋時營田收成之後,按照慣例,除留足來年種子外,或是官府收租四成,或是實行對分租。有時為鼓勵墾荒,初期每畝只收租一二宋鬥,甚至五宋升。

宋鐵牛。長11cm、高6.3cm。(南京博物館藏)

宋鐵牛。長11cm、高6.3cm。(南京博物館藏)

另一款宋鐵牛。身長20.5cm,高13.8cm。(南京博物館藏)

另一款宋鐵牛。身長20.5cm,高13.8cm。(南京博物館藏)

岳家軍部將武赳等人因經營營田有功,岳飛還特別予以保奏升遷。此外,岳飛「又為屯田之法,使戎伍攻戰之暇,俱盡力南畝,無一人遊間者。其疆理溝洫之制,皆有條緒」。

為了增加軍隊的收入以減輕國家經濟負擔,岳家軍也開闢其他「利源」。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4統計,當時各種經營收入每年高達170餘萬貫。按岳家軍每月開支56萬貫計算,這些收入接近於三個月的支出,既彌補了軍費的不足,又大大減輕了南宋朝廷的財政負擔。

宋三齒鐵耙。長25.6cm。(南京博物館藏)

宋三齒鐵耙。長25.6cm。(南京博物館藏)

岳飛大興營田,效果顯著,「行之二三年,流民盡歸,田野日辟,委積充溢,每歲饋運之數,頓省其半」。經過上述努力,據說可使岳家軍的「每歲饋運之數,頓省其半」。經過多方面的籌措,岳家軍北伐的準備更充分了,條件更成熟了。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網上圖片)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網上圖片)

岳飛通過努力後,不但為南宋朝廷成功建立一支驍勇善戰的岳飛軍,而且在社會積極恢復生產,成功爭取民心。只可惜隨著岳飛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一切都改變了。據宋‧薛季宣《浪語集》卷十六《召對劄子》記︰「今飛已死,牛亦無存,而民猶出舊租,其為害可知矣」。可見在岳飛含冤而死後,其所行善政也得終止,甚至成為日後斂財的工具。怪不得岳飛曾發出「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之感言。

大臣們哭笑不得,面對這個愚鈍的皇帝,任何解釋都是白費。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史稱晉惠帝。然而,這位皇帝卻是一個呆呆傻傻的人,甚至看書都看不懂,更別提治理國家了。在晉武帝立他為太子的時候,有不少大臣上書反對。儘管晉武帝知道自己的兒子並不稱職,大臣們的忠告也是為了國家的未來,但他還是堅持立他為太子。為了測試司馬衷的才能,晉武帝出了幾道題,讓人送到太子宮,要求他在三天之內完成答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然而,司馬衷從小就只知道吃喝玩樂,由於智力低下,即使有老師教他讀書,他也記不住多少知識。因此,老師們一個個向晉武帝請罪而離開。試卷送到太子宮,司馬衷卻一點不著急,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是像平常一樣嬉鬧,這讓太子妃賈南風非常擔心。她害怕司馬衷答不上問題,被晉武帝廢掉太子的位置,因此召來了宮中幾位有學識的下人,讓他們替太子答題,這才侥幸通過了這一关。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司馬炎拿到答卷後仔細看了起來,看完後不由得心情愉悅。從答卷中,他感受到太子思維縝密,邏輯清晰,根本不像別人說的那麼愚鈍。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對兒子了解不夠,應該多加栽培。於是,司馬炎又把自己案桌上的幾本奏折差人送給太子,讓他批閱完後給自己過目。第二天,批好的奏折整整齊齊地擺在司馬炎的案桌上,司馬炎打開一看,不禁拍手稱贊。這進一步堅定了讓司馬衷繼承皇位的想法。然而,他並不知道,這一次又是太子妃賈南風請人前來幫忙,不然早就被識破。

儘管大臣反對,司馬炎還是堅持讓司馬衷繼承皇位。司馬炎去世後,司馬衷成為了皇帝。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一年夏天,晉惠帝和他的隨從們來到了皇宮外的華林園遊玩。園中有一個池塘,裡面不少青蛙,晉惠帝走到池塘邊,聽到池裡青蛙的叫聲,就停下腳步問:「這些青蛙是官家的還是私家的?」旁邊的侍從們面面相視,不知該如何回答晉惠帝的問題。晉惠帝因此生氣,責問他們為什麼無法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侍從們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嘴裡喊著:“官家息怒!”晉惠帝的怒氣得以平息,但他仍然感到困惑。幸好,一位小官員走上前來,謹慎地回答:「在官家的地裡就是官家的,私家的地裡就是私家的。」晉惠帝聽後深以為然,讚揚了這位官員的智慧,並且獎勵了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這件事情很快傳了開來,人們紛紛議論晉惠帝的愚蠢。另一年,全國陷入了饑荒,百姓們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很多人餓死在街頭。地方官員每天都向朝廷呈遞奏折,但朝廷遲遲未做出任何行動。晉惠帝得知了災情,感到非常吃驚。他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因為飢餓而死亡。晉惠帝詢問他的大臣:「為什麼百姓們不吃飯呢?」大臣們回答說,田地裡的莊稼都死了,沒有糧食可以收穫。晉惠帝又問:「即使沒有飯吃,他們不知道可以煮一些肉粥嗎?」大臣們哭笑不得,面對這個愚鈍的皇帝,任何解釋都是白費。想到晉國的命運掌握在這樣一位皇帝手上,不滅亡才怪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