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收買人心 代價高昻

博客文章

收買人心 代價高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收買人心 代價高昻

2023年05月23日 19:20 最後更新:22:36

公共交通收費顯著上升,令人再度關注長者「2元乘車優惠」帶來的問題。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指相關的支出升得很快,很快會超過100億元。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更指將「2元優惠」的門檻由65歲降至60歲,是相當輕率的決定。張炳良說,曾蔭權政府提出2元乘車優惠,原意是希望長者不因交通費昂貴而變成「宅老」。其後政策落實,65歲以上長者有兩元乘車優惠。張炳良說,他在2017年離開政府的時候,曾叮囑過同事:若有政黨要求下降將兩元乘車優惠的門檻降至60歲,千萬不要答應,因為香港人口老化加上交通費上升,會令到政府的相關補貼越來越多,最後就要由年青人埋單。可惜的是,張炳良留下這個「錦囊」,林鄭月娥政府置若罔聞。

特區政府在2021年將「2元乘車優惠」的門檻降低至60歲的決策,在內部也惹起一定的爭議。當時官場傳聞是特首林鄭和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兩人關上房門作的決定,在政策初步拍板前,並無徵詢財金官員的意見。這個決定會令政府每年的交通津貼的開支大幅上升至59億元,而且是經常性開支,即年年都要支付,但財政司司長在政策初定前卻無參與。理論上,這種影響深遠的政策,應要作詳細的財務估算、認真諮詢才作出決定。但是,這個「兩人拍板」的政策,拍了板之後主要商討落實,在政府內部沒有太多反對的餘地。

當時,某主要政黨的負責人私下說,這是特區政府的一個買票行為,想收賣人心,這個政策令到60歲至64歲的市民大喜過望,政黨當然不會反對,也不敢反對。他們只是覺得當時的政府與政黨爭搶民意支持,其手法比政黨更狠。

時至今日,該政策引發的問題逐漸浮現,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大。雖然過去幾年,特區政府「2元乘車優惠」的預算開支和實質開支的金額仍有差距,但在未來,相關支出會超過100億元。交通津貼屬經常性開支,政府年年都要支付,隨著人口老化,再加上交通工具加價,政府這個開支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長者今天享受,年青人將來埋單。

現時政府正面對的難題是福利政策易放難收,若將受惠的門檻上調回65歲,相信受惠的市民會大力反對。因此,現時提出異議者都不認為要完全收回此前的降低受惠門檻至60歲政策。主要有幾種意見:

第一是張炳良建議的,將每程優惠金額,例如由現時的2元調升至3元,讓政府增加一些收入,以彌補受惠人口增長和車費增加的開支。

第二是限制使用。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就提出限制長者每日使用優惠的次數,或鼓勵長者在非繁忙時間出行,以避免資源的浪費。

第三是杜絕濫用。政府表示長者使用乘車優惠的數字不尋常,恐怕有濫用的情況,政府會加強阻嚇和有效打擊非法的濫用行為。非法的濫用是不合資格的人借用長者的優惠卡乘車。而合法的濫用是長者貪方便,不理會車費多少,例如乘坐收費高得多的過海巴士,坐一、兩個站就下車。政府正研究方法改善濫用情況。

政府福利易放難收,收買人心代價高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國慶繽紛有氣氛

2023年10月03日 18:53 最後更新:19:25

今年國慶,香港過得很有氣氛。

過去香港過國慶節,都比較冷清,除了早上的升旗儀式及國慶酒會外,活動不多,主要只是晚上的煙花匯演。但自從2019年開始,先發生黑暴事件,接着是3年疫情,連煙花也停了,國慶節過得太冷清了。

今年國慶,煙花重臨,令人振奮。由於中秋和國慶雙節合流,加上政府部署的夜繽紛活動,就搞得甚有氣氛。中環及觀塘海濱等地晚上分別舉行無人機表演。灣仔的「海濱藝遊坊」夜市市集活動,持續6天,入場免費,有15米高的水上巨型月亮,成為拍照打卡的景點。

有人話國慶訪港旅客不夠多,其實應倒過來看,如果特區政府不努力搞「夜繽紛」活動和國慶煙花,搞出一點氣氛,訪港旅客將會更少。

據入境處數字,國慶日(10月1日)約95萬人次出入境,其中包括約51.3萬人次入境,以及約40.6萬人次出境人次。今年國慶日入境的內地訪客約17.7萬,與疫情前仍有差距。2018年當年國慶日入境內地訪客人數高達約24.7萬,即今年國慶日訪港內地旅客恢復到約71.7%。估計最終有超過100萬內地旅客在國慶期間訪港。

內地旅客外遊數字未回到疫情前,不獨香港,到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已經改變,不知會否「復常」。

內地早已預計,今個超級黃金週會是史上熱度最高的一次國慶黃金周,國內游會創新高,但出境遊不止慢幾拍,更像躺平了。以內地旅客「赴歐遊」為例,國慶前僅恢復至2019年的25%。所以在國慶前內地旅客來港恢復到60%,在國慶日恢復到71%,其實已蠻不錯了。

疫情前中國這個「旅遊業第一大客源國」是怎樣煉成的?

2020年中國休閒度假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與休閒研究室研究員戴學鋒公佈了一組資料,按2018年可比價計算,從1997年到2004年,中國人均GDP從1815美元上升到3109美元,出境遊隨之井噴式發展,年均增長率高達27.3%,出現了日韓接近人均1萬美元GDP階段的出境遊快速增長特徵。

當時內地老百姓袋裡開始有錢了,國內旅遊完一圈,還想出外看看,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就是首選。

到經濟再發展,中國遊客去得更遠,也更喜歡「爆買」,這是疫情前留給全世界的印象。2019年,中國遊客的出境消費也排在世界第一。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資料,2019年上半年,中國境外旅行支出1275億美元,超5成旅行支出發生在亞洲地區。

但一場疫情改變了一切。由出境遊,變國內遊。由暴走加爆買,千篇一律;變成深遊或打卡,各有所好。中國幾年變一個世代,3年疫情就變了天。加上經濟有點疲軟,出境就更加窒手了。現在世界各地的旅遊業界都在問,內地出境遊市場究竟是經一兩年打磨就回復正軌,還是已發生質變?

無論如何,香港要搶回更多內地遊客,仍需下更大的工夫。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