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香格里拉對話會6月2日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開幕,外界重點關注中美防長互動。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被安排在同桌吃飯,但座位並不緊挨著,奧斯汀跨越了2個座位主動走過來與李尚福握手。美方其後表示,雙方沒有進行實質性交流。
李尚福與奧斯汀握手。
原印尼駐華大使易慕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兩國防長在餐桌上實現握手問候要歸功於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對於一些友好的手勢或問候不會冷言相對,中國的文化足夠豐富,可以接受任何人的問候」。
有關中美防長互動的話題一向是「香會」的焦點。與2019年和2022年兩屆「香會」不同的是,今年「香會」舉行前,美方已將中方「拒絕會晤」的事添油加醋地炒作了好幾遍。因此,今年開幕式前,媒體之間不再互相打聽「中美防長什麼時候見」,而改為討論「中美防長是否會偶遇」。
為什麼不見美方?央視時政評論公眾號「玉淵譚天」發文表示,這個問題可以先從中國見了誰談起。文章認為,中國防長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和誰見,體現了中國的和平觀。
中新防長會談。AP圖片
6月1日上午,李尚福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舉行會談。這也是中國代表團本次出訪新加坡的第一項行程。
這次會談後的吹風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一句話值得關注:關於中國與東盟關係,李部長指出,亞太是我們的共同家園,繁榮穩定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中方的吹風還提到「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華。期間中新兩國領導人將中新關係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前瞻性」說的是中新兩國著眼未來,把握世界格局變化,體現了中新兩國的引領力。
世界格局在如何變化?新方曾表示,二戰後全球的和平紅利已經結束。如何捍衛和平?中方在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時說過:地區和平穩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哪個國家的施捨,而是地區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新雙方的共識,正在逐漸成為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共識。和平,要靠自己爭取,靠合作去維護,而非哪個國家施捨。
2022年在南海活動的美軍艦軌跡圖。
另一邊廂,作為一個域外國家,美國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前,動作頻頻。
最近,一架美軍偵察機在南海所謂「國際空域」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而根據中國南海研究院一份獨家報告顯示,2022年,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管轄權爭端、漁業爭端持續緊張,這背後都有美國的軍售和聯盟倡議在背書。
美國還試圖介入南海區域規則的制定。
去年5月,在美國的領導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推出了一項的新計劃,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根據這項計劃,美國與盟友將進行海洋與軍事安全情報的共享,來提升太平洋、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各國的海域監控能力。
美國要爭奪自己本不應擁有的話事權,使用的一個典型手段,是分化東盟,在東盟國家中把菲律賓單拎出來,攛掇「美日菲」和「美菲澳」安全聯盟。
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表示,中美兩軍的關係本身就不好,加上佩洛西「竄訪」台灣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暫停了和美國的所有雙邊交往,如今美方的制裁無疑是給兩軍關係進一步雪上加霜。如果兩軍要交往,必須美方解除對中國防長的制裁,兩軍關係才有可能發展。
至於戰略層面,美國不改變遏華、阻華的心態,中美兩軍有再多的磋商機制,也很難提供什麼保障。
周波又指,所有的國家都希望中美兩國能夠和平相處,甚至包括美國的盟國也不希望中美之間關係很壞而把自己捲進去。他認為,中美防長在本屆「香會」上不會面,本質是美國「吞下去自己種下的苦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春節是聯合國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春節到,燈籠俏」,火紅的燈籠是中國春節不可或缺的節日印記。如今,中國結、紅燈籠這些春節飾品正從中國的山村走向全世界。
AP圖片
AP圖片
早前,一條「德國人凌晨排隊搶購中國烟花」的短視頻在網絡走紅,視頻中的不少烟花産品就來自江西省上栗縣。江西上栗是中國烟花爆竹四大主産區之一,隨著新春的來臨,當地烟花出口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德國人凌晨排隊搶購中國烟花」的短視頻在網絡走紅。央視新聞截圖
據企業負責人夏同國介紹,從2024年9月開始,他們7條産綫已經滿負荷運轉,每天産量達2000箱,但還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當地一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2025年企業的國際訂單較2024年同期增長了17.6%。出口的激增也得益於當地的「出海」意識。
央視新聞截圖
2024年,當地政府對所有獲得安全許可證的烟花爆竹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改造提升。還通過「花炮工匠評選」「新産品燃放大賽」等競賽,鼓勵企業自主研發新産品、申報新專利、注册新商標,增强産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負責人夏台春介紹,爲了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他們專門設立了産品的研發中心。2024年,他們就有300多個産品投放市場。這個禮花彈,預計到年前出口額能達到1000萬元,算是迎來一個「開門紅」。
春節臨近,山東郯城縣的中國結生産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這裏有70個中國結生産專業村,也是全國最大的中國結生産基地。物流車輛一大早就前來等候,等工人裝貨後,立刻發車。
央視新聞截圖
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說,開年以來,企業專門配備了6個發貨車間,每天從這裏發出去的貨品多達3萬件。訂單的暴漲來自企業的推陳出新,爲迎合海外市場需求,設計師在傳統工藝上融合了各類潮流元素。
春節臨近,象徵著「中國年」的燈籠也迎來了「出海熱」。在河北石家莊槁城區,被譽爲「中國宮燈第一村」的屯頭村,家家戶戶都在趕制宮燈,滿足節日市場需求。
央視新聞截圖
穿骨架、套燈罩、捋金條、貼祥雲,傳統的屯頭宮燈共有56道工序。經過長期的創新發展,如今屯頭村宮燈的品種越發豐富,有木雕宮燈、羊皮燈、工藝紙雕彩燈等300多個品種,滿足了不同國別消費者的需求。
在屯頭村,全村90%以上村民從事相關産業,宮燈銷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今年,這裏的宮燈産品遠銷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玩法」火熱「出海」,各式各樣的玩具也迎來了「出海」熱。
貴州省松桃縣的一家玩具生産企業,一開年就迎來了許多來自海外的訂單。眼下,工人們鉚足幹勁忙生産,趕制海外訂單。
AP圖片
企業負責人石蹦介紹,組織人員趕制年前要出貨的3萬隻訂單。到目前爲止,2025年訂單已經排到了五六月份。
AP圖片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更多海外消費者可以輕鬆體驗中國的「年味」。
淘寶海外業務的數據顯示,2025年開年以來,淘寶海外市場上的年貨類商品銷量快速增長。部分具有特色的國風服裝品牌,海外同比增長超100%。
AP圖片
自動麻將機在海外市場大漲超過600%。木雕、茶壺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同比增長近150%。娃娃機、扭蛋品類等潮玩類産品漲幅在100%以上。尤其是帶著「年味」的生肖「盲盒」,銷量同比增長200%。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倩介紹,當前,我國年貨「出海」日益呈現出多元化、數字化、品牌化、本地化的新趨勢。多元化體現在「出海」産品從傳統的食品、茶葉、烟花爆竹,擴展到新興的電子産品、智能家居、文創産品等,種類日益豐富。數字化體現在企業更多運用電商平台、社交平台等技術化手段,推動産品更精准地抵達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