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個法庭兩套標準

博客文章

兩個法庭兩套標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兩個法庭兩套標準

2023年06月06日 19:26 最後更新:19:49

最近有兩宗法庭判決,一宗在香港,另一宗在美國,值得細思。

一、「香港記者查冊案」被判無罪。港台《鏗鏘集》時任編輯蔡玉玲在2020年以「車牌查冊」方式,追查車主,報道「元朗721事件」,被裁定兩項「為取得獨立交通條件下的證明書,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罪成,罰款6000元。蔡玉玲不服判決,上訴至終審法院。終審法院6月5日頒下判決,裁定蔡玉玲上訴得直,撤銷定罪。終院的裁決主要確認傳媒查冊,包含在查冊申報的「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所以裁定蔡玉玲並沒有作虛假陳述。

終院的裁決,未必盡如政府之意。在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下,只有兩種可能:一、政府執行法庭的裁決,由於是終審法院的裁定,已無再上訴的機制;二、政府修改法例,明確指出傳媒查冊可合理用作新聞報道而非其他用途。政府亦可透過行政方式修改各種查冊的程序及指引,明確查冊資料的用途。

二、美國「闖國會案」罪成,判囚18年。另一宗案件發生在美國。美國極右組織「守誓者」創辦人羅茲(Stewart Rhodes)因為參與2021年1月6日闖入國會山莊事件,被控共謀煽動叛亂及其他罪名成立,在5月25日被美國區域法院判處入獄18年。

羅茲是前陸軍傘兵,後來在耶魯大學畢業,成為律師。2021年1月6日,前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闖入美國國會山莊,企圖阻止國會確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演變成暴力衝突事件,有超過1000名涉案者被起訴,至今羅茲被判處的刑期最長。在此之前的最長刑期是賓夕凡尼亞州男子因襲擊警員而被判入獄14年。

聯邦檢察官拉科奇指出羅茲領導一個陰謀,使用武力及暴力,恐嚇和脅逼美國政府成員,在選舉之後停止合法的權力轉移,這是恐怖主義。檢察官則要求判處羅茲入獄25年。在法庭宣判之前,羅茲仍然態度挑釁,他站在法官梅塔(Amit Mehta)面前,宣稱自己「是政治犯,就像特朗普一樣,反對正在摧毀國家的人。」

不過,美國區域法官梅塔並不同意羅茲的講法,梅塔在裁決時說:「羅茲先生,幾十年來,很明顯的,你一直希望國家的民主變成暴力,你不是政治犯。」梅塔認為羅茲對國家構成持續的威脅。

在美國闖入國會被判刑18年。香港2019年爆發了這麼嚴重而持續的暴亂事件,期間既有闖入立法會,亦有嚴重的街頭暴力,甚至有人掟汽油彈及放火燒人。但至今仍未有一個因為那場暴亂的定罪者被判監18年,甚至判監14年也沒有,可見美國判刑之重。

早前美國國會轄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要求制裁香港多名國安法法官。這個委員會意圖脅逼香港的國安法法官不要重判黎智英。如果按照美國政客的邏輯,香港有法治,美國反而沒有,美國只有政治性重判,所以中國應該制裁美國的梅塔法官。

在這個混亂的世代,我們每天都在欣賞美國的雙重標準表演。

盧永雄

Tags:

蔡玉玲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為何不大水漫灌?

2023年09月29日 18:29 最後更新:17:34

中國經濟復甦的力度未及預期,美西方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又再登場。有朋友問起,中國是否無力挽救疲弱的經濟?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個層次,第一,中國經濟是否如此差勁?

內地樓市股市表現較差,出口比較疲弱,相關行業人員的日子不好過。然而中國的內需,特別是中低端內需,仍然火熱,不覺得經濟全面轉壞。如看中國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仍有5.5%。中國經濟只是反彈力度不如預期,並非全面轉冷,而踏入7、8月,更有逐步向好的訊號。

第二,中國政府是否無力救市?

我們深受西方經濟政策的影響。過去20年,以美國為首的政府或央行行長,都不想民眾承受一丁點痛苦,所以每遇到經濟衝擊,便大力採用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去挺經濟。以聯儲局主席為例,只有在80年代初主政的沃爾克會是「鷹派」,會下狠手控制通脹,他曾經一度將指標利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0厘。但在格林斯潘上台後,歷任行長都是「鴿派」,這幾十年來美國基本上無痛,一遇到經濟衝擊,聯儲局便大量減息,甚至「量化寛鬆」大力放水,支撐經濟。

中國過去大體上都跟隨西方做法,只是做得不像美國那樣激烈而已。最典型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借國際會議的機會,向中國總理溫家寶遊說,指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可能帶來全球衰退,若中國不全面放水,亦會大受其累。

結果中國推出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計劃,提供極其進取的財政政策,大搞建設,客觀效果是資金氾濫,2009年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率高達26%,錢多得驚人!

放水救市的好處是即時頂住經濟,將股市樓市撐起,大家馬上由地獄回到天堂,股照炒,舞照跳。但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遺害極大,一方面製造出大量無效的建設。而私人市場因資金成本便宜,也會作出很多無用的投資。浪潮過後,就剩下一堆又一堆大白象工程或過剩的產能。

習主席在2012年上台後,努力進行去槓桿工作,消化過剩的產能,也是為2008年的大水漫灌埋單。

如今中國處理宏觀經濟的思路,與美國的想法更是分道揚鑣,因而出現經濟問題。中國所採取的措施並非大水漫灌,即使放水,也是比較有針對性,比較克制,甚至可以說是「唧牙膏式」的。這種細緻式的救市方式,令人覺得痛感仍然存在,但副作用也肯定沒那麼大。

反觀美國,表面上聯儲局暴力加息,收緊貨幣政策。但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則極其寛鬆,在財政上大量放水,大搞建設。美國今年5月的財赤飆升至2400億美元,遠比去年同期的660億美元財赤高。而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本財年首8個月,美國錄得1.165萬億美元財赤,前一年度同期赤字只為4260億美元。美國是鉅額發債,天量的金錢,以財政支出的方式,注入市場,所以在美國加息的同時,美國經濟好像保持相當的榮景,其實亦是以財政政策灌水所致。

截至2023 年2季度,美國滾動12 個月財政赤字率佔GDP 比重已經高達8.4%,而中國的比例只有3%。中國不搞美國那一套,要蒙受短期的痛楚,但長遠而言,中國經濟會比美國健康得多。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