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史空穿梭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2023年06月07日 20:00 最後更新:08月19日 12:16

「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來自於儒家經典《論語》,在《子路》中有提及:「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古時候,有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所以他每天做完農活都會跑到家後方的小樹林去。有天,在他懶洋洋地躺在樹底乘涼時,有隻蝴蝶從他面前飛過。他靈機一觸,心想:到底幼蟲是怎樣變成蛹,而又是怎樣破繭成蝶的呢?於是,當他在草叢中恰巧看見一只蛹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拿了回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小孩每天觀察著蟲蛹,恨不到每分每秒都守在它旁邊。然而,幾天過去了,蟲蛹一點反應都沒有。小孩心裡焦急,卻束手無策。突然,一直寂寂無聲的蟲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痕!裡面的蝴蝶也開始掙紮,似乎想破蛹飛出。可是,破蛹過程卻不順利,艱辛的過程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小孩看著於心不忍,便打算用剪刀將蛹剪開,以協助蝴蝶破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好心做壞事。蝴蝶確實輕鬆脫蛹,只是沒有經過磨練的翅膀根本不夠力,壓根飛不起來。虛弱的蝴蝶一搧一搧的在桌面匍匐著,沒多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破繭成蝶的過程雖然非常艱辛,但唯有這樣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有時,外力的幫助不但幫不到它,還可能害了它。因為違背了自然過程,最終蝴蝶悲慘地死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急於求成會招致最終的失敗。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