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7月回落至較低水平

社會事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7月回落至較低水平
社會事

社會事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7月回落至較低水平

2023年08月14日 18:43 最後更新:18:43

食環署公布,7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顯著回落。只有2個地區,包括上水、筲箕灣及西灣河達到警戒水平。

由6月份的16.4%,下降至9.2%,屬於2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但已回落至較低水平;另外,7月白紋伊蚊密度指數為1.2,顯示整體監察地區內的白紋伊蚊成蚊數量並不多。

政府新聞處圖片

政府新聞處圖片

7月於64個監察地區中,只有2個地區,包括上水、筲箕灣及西灣河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達到百分之20的警戒水平或以上。有關的誘蚊器大多位於公共及私人住宅區、學校、康樂設施及公眾地方,食環署表示,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採取行動,在上述地區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食環署表示,為期12周的第3期滅蚊運動,已於8月7日展開,期間食環署各分區辦事處,會針對區內受關注地點,例如公眾街巿、熟食中心及小販巿場等設施、單幢式樓宇、街道和後巷、大廈的公用地方、村屋、建築地盤、空置土地及路旁工地等,進行清除積水及防治蚊患行動。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審計署批食環風險分類欠善 部分食物業處所錯誤歸類較低風險

2023年11月29日 14:04 最後更新:14:14

審計報告發現,食環署沒有妥善根據制度,對部分持牌食物業處所進行風險分類,導致被錯誤歸類為較低風險水平處所。

審計署官網截圖

審計署官網截圖

審計報告。審計署網站截圖

審計報告。審計署網站截圖

審計報告發現,食環署沒有妥善根據制度,對部分持牌食物業處所進行風險分類,包括在年度評估中,沒有按規定計及處所定罪記錄,有處所被錯誤歸類為較低風險水平處所,導致每次巡查之間相隔的時間較長。

根據指引,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人員須在每年12月31日或之前,更新及批核持牌食物業處所分數記錄。但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底,根據風險分類巡查制度評級的食物業牌照有超過3萬4千個,當中超過4成牌照的年度評估記錄在今年才獲批,平均延遲22天,最長延遲約7個月。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報告指出,食環署對持牌食物業處所進行的日常巡查需要改善,舉例署方在去年至今年6月,對30個食物業處所進行147次日常巡查,有31%延遲進行,最長延遲49天;在12個處所巡查期間,人員發現無開門營業,但無指引訂明巡查不果是否需要跟進。

另外,審計署檢視 2021年至今年4月的30宗無牌處所個案,發現有三成個案,分區辦事處沒有在指定時限進行首次巡查;其餘進行接近1200次巡查中,部分相隔時間超過規定的1星期,最長達到70天,亦沒有記錄相關原因。

報告認為,食環署今年9月揀選35個處所,發現根據系統記錄,有13個顯示為無牌,但其中9個未列入分區備存名單跟進,因此需要檢視識別無牌處所的做法。

食肆。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食肆。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審計署建議,食環署要對持牌食物業處所進行年度評估和更新風險程度分類,亦要確保按照食環署的指引所指定的時限和頻次,對持牌食物業處所進行首次和日常巡查,並改善食環署就日常巡查不果的情況所訂的指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