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和城大的聯合研究團隊培育出其具癒合能力的人類神經幹细胞,有望為脊髓損傷治療带來新機會。

港大。資料圖片
是项研究得到香港研究资助局優配研究金支持,研究结果现已发表於综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外傷型脊髓損傷通常由車禍、跌倒或運動相關的意外造成,傷口及周邊神經元逐渐退化,對病人的運動及感知能力有不同程度影響,情况嚴重的病人,有可能會永久性癱痪或衷失某些感知能力。目前,脊髓損傷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案,由於創傷面及附近長出的膠質疤痕組織猶如一道屏障,阻礙神經元再生,再加上未受损神經元自然再生能力甚低,而成年人内亦缺乏脊髓神經幹细胞,令運動能力和感知能力難以恢復。

香港城市大學。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現時被視為有希望的治療方案,是把從人類多能幹細胞提取的神經幹細胞移植於創傷面,以補充脊神經元缺失,有利連結自身的神經元而促使脊髓恢復。然而,創傷面的環境不利於神經元的形成,反而有利於星形膠質细胞,局限了移植神經幹细胞的治療效果。因此,大多數移植研究均採用雞尾酒療法,将生長因子包裹在细胞外基質中,提高在脊髓損傷大鼠模型中神經幹細胞的生存能力和神經激活力量。但要令神經幹细胞成熟和恢復功能過程漫長,因此有需要寻求更有效益的移植方法,消除內、外在的阻礙以便有效治療脊髓損傷。
研究團隊發現在神經幹細胞中遞減的轉錄因子SOX9(性别決定區Y框蛋白9)基因表逹與運動神經方向的神經譜系高度相關;同時,在神經幹細胞中,SOX9基因含量大約減半會促進運動神經的形成,可是SOX9表達量進一步降低,會減弱细胞的存活和更新能力。這些發現表明了SOX9分量會影響神經幹細胞中的神經形成起始、自我更新、存活的能力。這些在表達50%SOX9蛋白的人類神經幹细胞中增強神經元效能部分歸因於葡萄糖消耗的减少。這些神經元性和代谢特性在SOX9减少神經幹细胞在大鼠脊髓损傷部位移植後保留,而不需要额外加添生長因子,顯示傷口狀況並不影響神經幹細胞的新陳代謝状熊和神經元分化屬性。

港大。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重要的是,神經幹细胞带有半劑量的SOX9表達很好地融合於移植的環境,顯著地分化成為運動神經元,減輕膠質疤痕以利於長距離神經细胞軸突的生長,舆自身的神經連結,以及顯著提升受體動物的步行和温度感知能力。團隊從大鼠研究結果驗證,半劑量的 SOX9表達可以克服傷口及周圍環境及身體自然的局限性,並具增强治療潜能。為使研究结果能推進至脊髓損傷病人移植治療的臨床使用,團隊未來將集中研究在神經幹細胞中將 SOX9的活性或表逹量减半的基因策略。
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張知恒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揭示了一個全新的範式的治療策略,藉著基因靶向激活體內天然機制,以提升針對神經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潛能。此方法改變了移植物在傷口的反應,强化的神經元方向分化、存活和整合能力,以及减少神經膠質疤痕形成,將為脊髓損傷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幹細胞治療方案。」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SCI)造成神經損傷,而此損傷環境對SOX9基因表達有利;半劑量SOX9的神經幹細胞移植體獲得獨特的內在能力,激活神經新生及長距離軸突的生長,連結宿主的神經,恢復SCI動物的的步行和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