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半年開始,樓市表現每況愈下,影響所及,銀主盤亦相應增加;粗略計,數量比一年前多了約50%。一些財務公司務求盡快套現,往往是「要錢唔要貨」。究其原因當然是高息帶來的壓力,另外,市場成交低迷,樓價下滑亦令銀主更加憂心忡忡,恐怕持貨愈久,損失就愈多。這種心態亦同時蔓延至一般的業主,隨着媒體放大式的報道,樓市下行壓力如滾雪球般變得巨大,其連鎖效應令很多行業以至整體經濟都遭殃。

其實,樓市不振的問題,在內地亦有。近期內地近期已加大力度去保經濟、救樓市,不但降存款準備金率,為市場放水,同時亦開始放寬或撤銷部分房地產的銷售和按揭限制,透過激活樓市帶動整體經濟重拾動力。內地一連串措施出台,已開始見到成效,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交投開始轉趨活躍,股市亦因此而受惠。
至於香港又如何呢?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動經濟復甦,近期的重點就是要激活「夜經濟」,希望可以提升夜生活的消費,讓香港這顆夜明珠重新發亮。政府亦成立專責小組,期望盡快推出的措施,刺激港股成交量。
筆者認為,要經濟復元,其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樓市着手。 十多年前政府推出的辣招,原意是不希望見到香港地產市場出現泡沫。今天港人的財富已經累積豐厚,超過100萬個住宅已經沒有按揭貸款,這些有實力的業主,手上的資金苦無出路,政府只要鬆綁部分的辣招,已經可以釋出很多資金來激活房地產市場。
當房地產市場重歸正途,樓價穩定的連鎖效應可帶動各行各業及市民的消費情緒。當大部分市民不用再擔心樓價下滑而令自己的財富被蒸發,消費意欲亦會相應提高。香港樓市與經濟可謂一脈相連,樓市企得穩,香港經濟才有曙光,相信政府官員們亦充分了解這一點,期望他們可以放膽為之。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