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越將共同開發稀土挑戰中國領先地位? 分析:面臨幾大問題難成功

博客文章

美越將共同開發稀土挑戰中國領先地位? 分析:面臨幾大問題難成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越將共同開發稀土挑戰中國領先地位? 分析:面臨幾大問題難成功

2023年09月26日 10:33 最後更新:10:42

越南政府計劃借助西方力量,挑戰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但分析認為,說起來容易,要實現難度不小。

美越關係連升兩級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AP圖片

美越關係連升兩級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AP圖片

美越關係在9月中連升兩級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之後,雙方將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的消息滿天飛。早前有消息指越南計劃向美國採購F-16戰鬥機,交易規模史無前例。近日又有消息稱,越南將聯合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明年重新啟動本國最大稀土礦的開發,目前招標工作正在準備當中,不過招標的具體時間還沒有確定下來。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勘探評估,越南的稀土儲量高達2200萬噸,僅次於中國,排名全球第二,已經探明的儲量,約占全球稀土總儲量的18%,開發潛力非常大。

西方國家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新華社圖片

西方國家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新華社圖片

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多年來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當年美國每年進口的稀土材料,大約有8成來自中國。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交惡之後,西方國家紛紛叫囂,要降低對中國的稀土依賴,不能讓中國利用稀土「卡脖子」。目前美國已經和澳洲以及蒙古等國,簽署了稀土資源開發協議。越南作為全球第二大稀土儲量國,美國自然不會放過。

不過,分析指出,投資越南稀土礦業的計畫可能使越南成為一個可行的參與者,同時緩解西方對於稀土的戰略擔憂。但將越南打造成一個「稀土中心」存在困難,中國將繼續保持主導地位。

首先,稀土開發利用,非常講究成本控制,如果開發成本高於收益,那麼稀土產業就不可能存活並且發展下去。在越南之前,其實就有不少國家也曾嘗試過開發本土稀土資源,但是開工之後,他們發現收不抵支,還是進口相對划算。

另外,稀土資源的價格,本身波動很大,如果稀土產業沒有一定的規模,抗風險能力就非常弱。一旦稀土資源價格暴跌,整個稀土產業鏈就有破產的風險。

英國投資公司泰拉資本分析師凱利表示,儘管西方國家重視所謂的降低供應鏈風險,但目前尚不清楚客戶是否願意為開發越南稀土礦支付溢價。他補充說,越南稀土市場總體上仍不透明。

中國控制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新華社圖片

中國控制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新華社圖片

此外,越南想要自主提煉、加工稀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稀土提煉複雜,而中國控制著許多加工技術,就連美國也沒有本土稀土加工廠,只能將稀土礦石出口到中國進行加工。

「電荒」也是越南面對的另一難題。和許多礦產開發利用一樣,稀土在提煉的過程中,耗電量極大。而越南正好是一個缺電的國家,近年來,大量跨國企業湧入越南,工業生產飆升,用電量上漲了好幾倍,加劇了越南的電荒。

今年夏季,越南北部出現了大面積的電荒,當地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萬不得已,當地政府只能拉閘限電,工廠錯峰生產。無奈之下,越南政府只得向中國求援,中國時隔7年之後,再次向越南輸電。

高盛集團今年7月發布報告稱,中國的稀土產量占全球精煉產量的90%,美國和歐洲都正在努力想要擺脫對於中國稀土的依賴。但報告指出,西方可能需要投資超過250億美元才能匹配中國的稀土供應量。

美國CNBC曾經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聲稱,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令美國的供應鏈變得脆弱。戴琪又承認,中國在全球稀土金屬市場具有「非常明顯的主導地位」,認為中國在稀土供應、提取和加工方面把握著重要的「咽喉要道」。

美國聯合越南,打破中國對稀土「壟斷」的設想,恐怕並不現實。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韓國公司的確吹得,不過有時吹得太厲害脫離了現實。

日前在新款KONA新能源車型的發佈會上,韓國現代汽車澳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柯安哲(John Kett)語出驚人,話現代汽車將永遠比中國品牌汽車高端。

現代澳洲CEO柯安哲。

現代澳洲CEO柯安哲。

現代汽車進入澳洲市場較早,有先行者優勢。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現代便在澳洲市場推出小型車Excel,並與該市場主流的日本汽車品牌展開了激烈價格戰。但隨著生產和運輸成本的增加,老牌車企不得不提高售價,並面臨來自中國新興品牌的劇烈競爭。

柯安哲認為,對現代汽車而言,以廉價車型佔據市場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如果現代繼續保持低價,企業的利潤就不足以投資研發技術更先進的新車型。

他同時強調,只要在技術上保持領先,讓用戶認識到現代品牌的價值,就能夠一直保持對中國品牌的高端優勢。相較於價格戰,這將是一種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不過,現代汽車在澳洲的市場地位,已從2016年時的第3下降至第5,中國汽車正大力趕上,快將超越韓國車,其中上得很猛是MG。

目前,日本車依然是澳洲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車系。最新今年1至10月的數據顯示,澳洲市場銷量最高的車企為日系豐田(17.5萬輛),遙遙領先於第2名日系馬自達(8.5萬輛);第3名為美國福特(7萬輛);而韓國的起亞(6.5萬輛)與現代(6.4萬輛)分列第4、5位。

此外,三菱、五十鈴、斯巴魯、日產、鈴木、雷克薩斯、本田等日系品牌均位列澳洲市場前25名。

今年1至10月澳洲汽車銷售數據。資料來源:澳洲聯邦汽車工業商會

今年1至10月澳洲汽車銷售數據。資料來源:澳洲聯邦汽車工業商會

而隨著中國汽車出海規模的擴大,近年來澳洲市場也湧現了更多中國品牌車型。今年1-10月至今,上汽MG(4.9萬輛)已高居澳洲市場銷量第7,比排第8的美國特斯拉(4萬輛)還要高,上汽MG與現代品牌僅有1.5萬輛的差距,而其他中國品牌長城排13位(2.9萬輛),而上汽大通LDV(1.8萬輛)、比亞迪(9718輛)也均位列澳洲市場前25名。

MG也在香港大賣,MG車隨處可見。

MG也在香港大賣,MG車隨處可見。

其實再細看一下數字,因為澳洲排行榜是按品牌而不是車廠排,而上汽分別有上汽MG和上汽大通LDV兩個品牌(皆收購自英國),如果在兩個品牌加起來,今年10個月上汽在澳洲銷售6.7萬輛,已超過現代的6.4萬輛。

現代澳洲CEO柯安哲話「現代汽車將永遠比中國品牌汽車高端」,相信只有韓國人信,反而特斯拉CEO馬斯克的講法更受關注。馬斯克最近表示:到目前為止,特斯拉面臨的最激烈的競爭是在中國,很多人認為未來前10大車企第1名是特斯拉,後面9個全是中國車企,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說:「中國的製造業超強,職業道德也很高,如果我們考慮特斯拉不同的競爭對手們,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力最強,順便提一下,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也很好,因為我們在中國的團隊是最好的。」

再講澳洲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在澳洲銷售大升。據澳洲《每日電訊報》報道,今年前三季度,澳洲市場的中國品牌汽車銷量達14.5萬輛,同比增長75%,其中電動汽車銷量佔比過半。澳洲聯邦汽車工業商會預計,今年中國汽車對澳出口數量有望突破22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澳洲聯邦汽車工業商會會長托尼·韋伯認為,中國汽車的整體性價比較高,今年以來澳洲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需求大增,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汽車銷量增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汽車出口量392.2萬輛,同比增長59.7%,全年有望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