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古裝電視劇影響,很多人都認為,以前皇帝權力至高無上,後宮中應全是絕色美女。但回看古代宮女,尤其清末時期,有了攝影機的發明,更令後宮樣貌顯露出來。她們外貌當然令一眾大跌眼鏡。相片對比一出,有不少網民反應都一致:「其實皇帝都幾可憐」、「電視劇原來都是騙人的」。

古裝劇中角色與真實歷史人物比較(網上圖片)

古裝劇中角色與真實歷史人物比較(網上圖片)

事實上,古代皇帝是否可以自由選擇他們的妃嬪?其實不能隨心所欲,有些更設下條件來保障皇室「純淨」血統。以清代做例子,他們有獨特的八旗制度,宮廷選取御用女性並不以長相為主要標準。根據1653年順治帝的諭旨,皇后、妃子都應該從滿洲官員、外蒙古貝勒等高層人士的女兒中選拔產生,八旗官員的女兒只要年滿十四至十六歲,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選秀。這種制度之後一直延續,且逐漸加以完善。

更多相片
古裝劇中角色與真實歷史人物比較(網上圖片)

受古裝電視劇影響,很多人都認為,以前皇帝權力至高無上,後宮中應全是絕色美女。但回看古代宮女,尤其清末時期,有了攝影機的發明,更令後宮樣貌顯露出來。她們外貌當然令一眾大跌眼鏡。相片對比一出,有不少網民反應都一致:「其實皇帝都幾可憐」、「電視劇原來都是騙人的」。

清朝後宮女性(網上圖片)

事實上,古代皇帝是否可以自由選擇他們的妃嬪?其實不能隨心所欲,有些更設下條件來保障皇室「純淨」血統。以清代做例子,他們有獨特的八旗制度,宮廷選取御用女性並不以長相為主要標準。根據1653年順治帝的諭旨,皇后、妃子都應該從滿洲官員、外蒙古貝勒等高層人士的女兒中選拔產生,八旗官員的女兒只要年滿十四至十六歲,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選秀。這種制度之後一直延續,且逐漸加以完善。

滿族人、蒙古人大多闊頭面大,皇后也不例外(網上圖片)

在這種選拔體制下,妃子幾乎只能從旗人中產生,在清代,從平民社會中年輕女性進入後宮的可能性為零。即使是旗人,也並非所有適齡女性都有參加妃子選拔的資格。比如同為旗人,內務府的包衣三旗就與來自八旗的正身旗人地位不同。後宮中地位較高的皇后、貴妃以及嬪妃等,幾乎都出身於八旗。

光緒帝的隆裕皇后(網上圖片)

進入了後宮的選拔程序後,就以佳麗的出身與門第來定奪先後。在後宮選拔中,女性須根據所在旗色依次乘車入宮,車上會專門標示出她們的門第出身。進入皇宮後,再分成五人一組接受皇帝或皇太后的選閱。被看中者就要「留牌子」,牌子上記錄著參選女性的旗籍、家庭和年齡,供選拔者參考。

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至於歷史上各個漢族統治的朝代,皇帝君主寵幸的後宮也不會像清代的那麼不自由,但因為大部分審美標準都與現在不同,所以才令現代人覺得古代後宮「醜女如雲」。

民國女性較符合現代審美(網上圖片)

各個時期審美標準亦有相通之處,如「膚若凝脂」、「鬢髮如雲」、「眉如彎月」、「腰如束素」等,但仍與現代的審美標準出入較大,尤其是現在很多美女網絡紅人的V字臉型,在古人女性看來,絕對是大忌。《相書》中的《女人賤惡部》,就將尖下巴的臉型貶為「賤苦」。同時,坐姿端莊穩重、神態自若也是古時對女性的要求,所以現代被認為性感的姿態會被認為是「搔首弄姿」,算不上美。

清朝後宮女性(網上圖片)

清朝後宮女性(網上圖片)

在這種選拔體制下,妃子幾乎只能從旗人中產生,在清代,從平民社會中年輕女性進入後宮的可能性為零。即使是旗人,也並非所有適齡女性都有參加妃子選拔的資格。比如同為旗人,內務府的包衣三旗就與來自八旗的正身旗人地位不同。後宮中地位較高的皇后、貴妃以及嬪妃等,幾乎都出身於八旗。

這種特殊的選妃規則,就令後宮女性的容貌特徵與一般意義上的漢族女性有區別。滿族人、蒙古人大多闊頭面大,女性也不例外,所以清代妃子的容貌不符合現代人的主流審美也不足為奇。

滿族人、蒙古人大多闊頭面大,皇后也不例外(網上圖片)

滿族人、蒙古人大多闊頭面大,皇后也不例外(網上圖片)

進入了後宮的選拔程序後,就以佳麗的出身與門第來定奪先後。在後宮選拔中,女性須根據所在旗色依次乘車入宮,車上會專門標示出她們的門第出身。進入皇宮後,再分成五人一組接受皇帝或皇太后的選閱。被看中者就要「留牌子」,牌子上記錄著參選女性的旗籍、家庭和年齡,供選拔者參考。

在清朝統治者的選秀標准中,「品德」也和「門第」一樣重要。相比之下,容貌往往不是最主要的考量標準。比如成為光緒隆裕皇后的葉赫那拉·靜芬,因為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最終成為了皇后。隆裕的相貌,其實可以說是難看。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裡是這樣來形容:「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

光緒帝的隆裕皇后(網上圖片)

光緒帝的隆裕皇后(網上圖片)

至於歷史上各個漢族統治的朝代,皇帝君主寵幸的後宮也不會像清代的那麼不自由,但因為大部分審美標準都與現在不同,所以才令現代人覺得古代後宮「醜女如雲」。

先秦時期,男性對女性的要求是肌膚白皙、細腰若柳;兩漢時代「紅唇」流行;魏晉仕女圖中的女性步態輕盈,身材修長裊娜,長袖翩翩,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瀟灑飄逸的氣質;到了唐代則要求美女要體態豐腴,女性穿衣也更加開放;中唐至宋元時期,女性審美逐漸轉向纖弱,纏足也開始普及,到了元代更是首次出現了「三寸金蓮」的說法。

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各個時期審美標準亦有相通之處,如「膚若凝脂」、「鬢髮如雲」、「眉如彎月」、「腰如束素」等,但仍與現代的審美標準出入較大,尤其是現在很多美女網絡紅人的V字臉型,在古人女性看來,絕對是大忌。《相書》中的《女人賤惡部》,就將尖下巴的臉型貶為「賤苦」。同時,坐姿端莊穩重、神態自若也是古時對女性的要求,所以現代被認為性感的姿態會被認為是「搔首弄姿」,算不上美。

到了民國時期,因封建制度的崩潰,女性審美標準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就改變了,比如著旗袍、弄卷髮、塗口紅,更會散發有個性的表情等,都讓女性開始擁有個人魅力,也讓女性的審美標準在清代滅亡後的短短幾十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較古代而言,熒屏上的民國美女更能被現代人所接受。

民國女性較符合現代審美(網上圖片)

民國女性較符合現代審美(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