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持續智庫辦青年與科創講談會 多角度探討優化香港可持續發展及競爭力

政事

持續智庫辦青年與科創講談會 多角度探討優化香港可持續發展及競爭力
政事

政事

持續智庫辦青年與科創講談會 多角度探討優化香港可持續發展及競爭力

2024年11月06日 16:04 最後更新:16:04

持續智庫5日晚上以「永續與發展:青年與科創」為主題舉辦講談會。近百名社會各界翹楚出席,當中包括主講嘉賓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顧問胡紹燊、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及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張綺薇等。

:持續智庫主席劉智鵬(左)與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顧問胡紹燊對談,探討青年人在香港科技發展的角色和機遇。(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持續智庫主席劉智鵬(左)與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顧問胡紹燊對談,探討青年人在香港科技發展的角色和機遇。(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與會者來自科學界、環保界、政界、教育界等領域,他們共同討論香港科技發展、環保城市規劃
及人才策略,從多角度探討如何保持及優化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尤其是當中為青年人帶來的無限機遇。

新田科技城的規劃和建設是講談會的討論重點。位於北部都會區的科技城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
引擎,匯聚了科技、人才、教育等新質生產力,有望打造成香港新的科創中心。持續智庫主席劉智鵬表示:「青年人的前途,就要看我們能不能做好規劃。發展與保育必需並肩而行,在負責任的規劃下,釋放更多土地空間用於科技創新,並科學化地保育環境,就能創造永續經濟動力」。

持續智庫舉辦「永續與發展 青年與科創」講談會。左起,智庫創辦人鄭麗敏、香港規劃師學會張綺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智庫主席劉智鵬教授、香港教育大學胡紹燊、世界綠色組織余遠騁,及智庫總幹事黃敦義。(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持續智庫舉辦「永續與發展 青年與科創」講談會。左起,智庫創辦人鄭麗敏、香港規劃師學會張綺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智庫主席劉智鵬教授、香港教育大學胡紹燊、世界綠色組織余遠騁,及智庫總幹事黃敦義。(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政府非常重視青年發展。自 2022 年底公
布《青年發展藍圖》以來,民青局和各決策局一直致力推動青年工作,並且適時推出新措施,務求能與時並進,回應青年人所需。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民青局亦提出了多項與青年相關的新措施,充分顯示政府長期、持續推動青年工作的決心。」

講談會吸引不同範疇人士出席,包括中學校長及同學,圖為中學生與麥美娟(右三)、陳月明(左一)和黃錦輝(右一)合照。(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講談會吸引不同範疇人士出席,包括中學校長及同學,圖為中學生與麥美娟(右三)、陳月明(左一)和黃錦輝(右一)合照。(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有關青年人的未來發展,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顧問胡紹燊鼓勵學生投身科研和科創產業。他建議:「大學可著力推動跨學科協作和支援,合理安排資源以激勵科學研發,同時優化對學者的知識產權保障。」胡紹燊更強調:「我們應運用新科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育環境」。

在環境保育方面,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 「目前世界面對的問題已遠超越生態
保育,氣候變化對經濟、民生及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危機。國家、城市和企業面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育的策略和措施將影響貿易實力,我們必需以『抓大放小』為原則,以科學為基礎,重優次、重成效地進行可持續發展。」

持續智庫昨天(11月5日)舉辦「永續與發展 青年與科創」講談會。主席劉智鵬教授(中)與眾講者及支持機構代表合照。(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持續智庫昨天(11月5日)舉辦「永續與發展 青年與科創」講談會。主席劉智鵬教授(中)與眾講者及支持機構代表合照。(圖片由持續智庫提供)

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張綺薇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引擎之一,亦配合打造香港
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期待當中規劃能夠有效支援青年人在就業、教育丶住房及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

這次講談會的參加者還有大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中學高年級學生。同學們在與四位講者交
流的環節踴躍發問,包括如何鼓勵青年投身科硏、利用科技對抗氣候暖化帶來的災害等,討論氣氛熱烈。

往下看更多文章

鼓勵綠色產業:從大學及政府的政策著手

2024年12月02日 14:09 最後更新:12月03日 09:51

香港科學界人才輩出,原來我們這個7,500,000人口的城市,平均大概每5,000 人,就有一個世界級頂尖科學家,其比例之高,差不多要追上美國 (香港是1:4889,美國是1:4622)。這可不是我們自說自話的,今年10月,史丹福大學公佈了一份「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全港共有1,534名學者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其中更是有13人位列所屬學科領域世界十強。有如此鼎盛的科學家資源,如不好好發展科創事業,就實在愧對江東父老。今日世界污染問題嚴重,地球暖化造成生態危機,正是要從科學的途徑去挽救。

持續智庫的科學家朋友,海洋生態專家胡紹燊教授告訴我們,大多數環保問題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解決,但是要讓環保科技大面積、高效率地在社會層面鋪開,必須將科技產業化,因為有經濟效益,才可以生存,才可以持續。要推廣綠色產業,需要從各方面著力。我們經常提到要將「產學研」相結合,但究其次序,應該為「學研產」。在「學」及「研」方面,香港人才實力雄厚;我們要突破的瓶頸,正正是從科研轉化到產業的階段。如何聯繫科技人員和產業人員,獲取資金,擴展下游產業將產品生產並投入市場,成為綠色產業發展的關鍵。

正如胡紹燊教授所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形成適合科創產業化的氣候,政策與資金的配合是重中之重」。

大學藏龍臥虎,香港的科研人才絕大多數都在大學環境下工作,然而,目前各大學的教授晉升計分標準中,發表論文往往被認為是主要貢獻,而發明創造並未能得到同樣的重視;同時,發明或新產品的知識產權基本上屬於大學,因而未能提供足夠的誘因讓科學家投身於研發產品;科學家們即使研發出新產品,若未能掌握生產和市場資料,也有機會錯過將發明品產業化的機會。因此,大學若能同時重視創造發明與論文發表、將知識產權與參與研究的師生分享、並由專人協助師生進行產品的生產與推廣,定然可以為科研成果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化渠道。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各大學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政府,難免出現大學與大學、甚至學院與學院之間競爭,實不利於合作。因此,我們建議政府訂立政策,鼓勵甚至促成在眾大學之間,跨學院、跨學科的研究平台,讓科學家進行互通合作,以達至「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再者,當局可考慮提供稅務誘因,鼓勵大企業對香港科研產業進行投資。例如政府大力吸引到香港設立總部的家族基金,如果能投資香港的綠色產業發展,既可保障其發展的持續性,也是一項有利於社會以致全人類的投資。

在河對岸,深圳在1985年建立了內地第一個科技園區,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提供產業發展的空間,許多科技公司的總部也設立於此。近年來,更是通過政策支持、招商引資、產業鏈對接等措施,深圳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而香港剛起步的新田科技城毗鄰深圳的創新科技區,在科創產業上仍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我們在科創上游產業已成熟的前提下,借鑑深圳經驗、發展下游產業便是新田科技城應承擔的角色。今天,綠色產業是工業發展的新路向,新田科技城將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和匯集大量優秀人才,能夠充分支持綠色科技的研發和應用。

目前,政府向一眾商界推介北部都會區的片區發展,吸引發展商主導開發投資,並在大灣區「取經」,參觀多個內地片區發展,了解當中成功的經驗。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通過政策規劃的助力,和鼓勵科技企業與投資者的合作,新田科技城將利用不同片區發展上游(研發)、中游(中試、應用)與下游(生產),形成創科生態鏈,促進環保科技的產業化。

參考資料:

千五港學者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文匯網,2024年10月7日。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0/07/AP6702f227e4b020f633716eb4.html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深圳市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圳市科技創新局,2024年11月4日。https://stic.sz.gov.cn/xxgk/zcfg/content/post_11694568.html

官商大灣區取經 助增投資北都信心。經濟日報,2024年11月27日。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863932/官商大灣區取經%20助增投資北都信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