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律政司舉辦的香港法律周第四日舉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致辭表示,大灣區作為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動最強的區域之一,要充分釋放大灣區的發展動能,離不開良好的法治保駕護航。
直播截圖
林定國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香港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的制度、公開透明的司法程序、專業的法律人才,也是香港引以為傲的法治制度優勢,可為大灣區法治的融合以及法治的建設,作出貢獻。
林定國說,今日論壇主題為「法治灣區協同巨變」,主題中的「協」,是希望大灣區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的制度與規則能相互協調,加強協作。
直播截圖
他指出,發展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制的特點,內地、香港及澳門也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 需要妥善處理不同法制的衝突和銜接的問題,將各具特色的法律制度,轉化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政府面涉及人權方面的司法覆核案件時,是否有勝算不是唯一考量因素, 還需要顧及整體公眾利益。
律政司。資料圖片
林定國在立法會大會上稱,在剔除免遣返申請有關的司法覆核申請後,過去五年入稟的司法覆核案件中,合共有61宗涉及申請人聲稱政府過度限制基本人權的案件,當中14宗尚待判決,有42宗裁定政府勝訴或政府無對基本權利施加不相稱或過度限制,或申請人撤回司法覆核申請,只有5宗政府敗訴或政府妥協而和解的案件。
林定國說,當面對涉及基本人權的司法覆核案件時,律政司會與相關政策局了解被覆核的決定、政策或法律條文的背景和目的等,經過仔細考慮及法律研究後向相關政策局提供法律意見。
高等法院。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他強調勝算並非唯一考量因素, 需要顧及整體公眾利益,以致對運用和分配公共資源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當面對司法覆核時,作為負責任的政府,一般需要據理力爭,讓法庭和市民清楚理解政府立場。就著重大議題,必須通過上訴程序才能取得終局和權威性定奪,同時判決理由亦相當重要。
立法會選委界議員簡慧敏說,近期政府涉及同性權益的司法覆核個案中被判敗訴,如日後再遇同類案件,有意見認為因應財赤,政府不應上訴以節省公帑。
選委會立法會議員簡慧敏提問。 立法會資料圖片
林定國說,大原則而言,律政司使用公帑時會審慎處理,而就相關案件方面,每次針對的法例或政策都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每宗個案考慮。申請人往往提出司法覆核都涉及多個理由,法庭未必全部接納,但如果法庭認為政府有所不足,政府需要精準理解,才能思考如何符合法律要求。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料圖片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近兩年司法覆核案件數目有所下跌,關注是否上訴人未能取得法授,律政司會否擔憂削弱司法覆核的制度。林定國回應說,數字下跌有不同原因,但法援制度亦有基本條件,需要證明案件有合理可爭辯性,他相信相關權利較過往並無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