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20萬大學生鄭州夜騎單車前往50公里外開封市,近期引起熱議。惟因夜騎人潮造成許多亂象,加上當地居民怨聲載道,以至鄭州政府緊急出台文件明令禁止單車進城。惟仍有大學生沒因此停下腳步,改為「徒步開封」,不少人一走就是10多個小時。有人認為「青春就是擋不住」,但也有網民質疑年輕人除了反叛有何意義。
夜騎開封造成交通混亂,有關當局即叫停。
「夜騎開封」始於今年6月,4名女大學生為品嚐開封的灌湯包,晚間7時從鄭州出發,騎共享單車跨越50多公里抵達開封,成功吃上了美味的宵夜。她們將這段經歷以「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為題發布在網絡後,引發大學生紛紛效仿,到了11月8日深夜、9日凌晨,夜騎人數一度衝破20萬人次,引發官方憂慮,各地方政府、多所大學已發布公告,明令禁止此行為。
內地社群平台消息,如今鄭州的大學生已改為徒步50多公里「走到開封」。
夜騎活動被叫停,主要因夜間大量大學生湧入,造成交通嚴重擁堵,居民崩潰表示「早上一開窗,看到路邊全是共享單車,很嚇人」、「根本像蝗蟲過境」、「造成道路嚴重癱瘓,早上送孩子去醫院看病都進不去」。
不過,相關措施並未阻礙大學生青春瘋狂的決心。綜合內地社群平台微博消息,如今鄭州的大學生已改為徒步50多公里「走到開封」。有民眾發現,徒步隊伍中不僅有大學生,還有不少中年人「追尋他們逝去的青春」。
深夜幾位大學生開始走路去開封。
網民對大學生「徒步開封」反應兩極,不少人冷嘲熱諷:「讓你們去讀書!不是去壓馬路」、「對不起說話難聽點,只覺得吃飽撐著,燃燒卡路里,其他意義真想不出來」。
有人也認為,年輕人總是跟外界聲音對著幹,別人說夜裡騎車去開封沒任何意義,他們卻非要說人生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無數次的疊加就是變成了意義。
但跟以前的夜騎共享單車相比,深夜健行顯然更安全,速度也變慢了。但也有人針對徒步這個行為質疑說,「平日在學校體育課都不願意上,參加個800米都累的上氣接不上下氣」,可是如今他們發起了一起徒步去開封的行為卻大受歡迎,是夜騎開封被叫停之後最新的一股潮流。
網民對學生「徒步開封」的反應兩極。
有人說,如以前流行夜裡去爬泰山和華山,不爬之前,大家都是嘴硬的,總以為自己能輕輕鬆鬆拿下,爬完了之後才知道自己的能力也就那麼一點。大學生也是如此,他們現在想要肆意揮霍自己的人生。
但也有不少人支持學生們趁年輕有激情一點的特別回憶:「你可以被歲月磨平稜角尋求安穩生活,凡事權衡利弊。但不能否認很多成功就是靠著一腔熱血與衝動拚出來的」。有網民認為,年輕、精力旺盛確實不需要意義,只是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對大學生產生一些影響。出去走一走,總比大學4年一直窩在寢室裡打機好。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提名前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珀杜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稱珀杜有助於和中國「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關係」。
內地澎湃新聞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表示,特朗普選擇珀杜出任駐華大使「並沒有釋放特別令人意外的信號」。這一任命符合特朗普在人事任命上的偏好。大使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執行者,但珀杜將如何履行其大使職責還是會在某種程度上對中美關係產生影響。
珀杜。AP資料圖片
公開資料顯示,珀杜1949年12月10日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梅肯。1972年,珀杜在國際諮詢公司Kurt Salmon Associates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此後40多年裡,他一直在商界工作。1992年,珀杜出任Sara Lee Corporation的亞洲業務高級副總裁。任職期間,珀杜負責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尋找供應商。1998年,珀杜加入銳步,擔任高級副總裁,最終升任銳步品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並於2002年離職。隨後,他加入了北卡羅來納州一家名為PillowTex的紡織企業,但很快在2003年離職,這間公司也於不久後倒閉。
2014年,珀杜首次參加競選並成功當選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盡管他一直以華盛頓的「局外人」自稱,但實際上,他成功當選與他的堂兄桑尼有很大關係:桑尼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美國農業部長,2003年至2011年擔任佐治亞州州長,並於1991年至2003年擔任佐治亞州參議員。
2020年,珀杜在競選爭取連任時,被民主黨候選人奧索夫擊敗。2022年,珀杜曾參與佐治亞州州長共和黨初選,雖然獲得特朗普的支持,但是仍在初選中輸給了佐治亞州現任州長坎普。
盡管在2014年競選參議員期間,珀杜一直將自己的商業經驗作為競選資本,特別是他如何「成功地」通過運作外包業務來降低企業運營的成本。不過,在隨後擔任參議員,特別是競選連任期間,珀杜的立場逐漸傾向於特朗普一邊。《赫芬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都注意到,在他第二次競選期間,盡管他重複使用了第一次競選時的廣告內容,但卻將其中關於他在亞洲工作,特別是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刪除,同時還攻擊自己的對手奧索夫「與中國有密切聯繫並試圖向選民隱瞞此事」。
《南華早報》報道稱,珀杜近年來一直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2018年,珀杜作為國會代表團成員訪問中國,並在訪華回國後發文稱,美國「要醒悟過來,更好地與中國競爭」,「我們必須制定長期計劃,以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他同時也支持特朗普在高科技、技術轉讓、互聯網等眾多領域對中國的強硬政策。
刁大明對澎湃新聞表示,從目前特朗普選擇的一系列提名人選來看,珀杜進入他的視野還是有跡可循的。「首先,這個人的忠誠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其次,無論是他的商業背景,還是他出身於佐治亞州這樣一個與軍工企業關係密切的州,以及他曾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任職並擔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海軍力量小組主席的經歷,「也都很符合特朗普在人事任命上的偏好。」
刁大明指出,任命前政界人士出任大使,一方面是總統對支持者的「犒賞」,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外界營造一種「提名人可以繞過國務院直接與白宮進行互動的感覺」,「這也符合特朗普希望通過個人化的交流來實現一些所謂『交易』的基本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與特朗普在總統第一任期內任命前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為駐華大使相似,珀杜也與中國有相當的淵源。不過,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就指出,盡管布蘭斯塔德與中國有密切的聯繫,但他出任駐華大使並沒有阻止特朗普挑起對華貿易戰,「珀杜在緊張雙邊關係中扮演的角色還有待觀察。」
布蘭斯塔德。AP資料圖片
作為一名曾經支持外包業務的商人,2019年10月,珀杜在接受《亞特蘭大憲法報》採訪時表示:「關稅為人們創造了談判的機會。五十年來,我們第一次站出來對抗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貿易伙伴,我們想要的只是平等的機會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對此,刁大明認為,雖然特朗普兩次在駐華大使人選上都選擇了與中國有關係的人,但「大使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執行者」,在美國對華戰略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大使變化不會對中美關係、對美國對華政策造成本質的、方向性的變化。」
刁大明指出,從珀杜在擔任參議員期間的表態來看,他這幾年逐漸轉向對華強硬,但另一方面,他曾在香港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對中美經貿互動有一定的了解。「他來華之後,是循規蹈矩地完成自己大使的職責?還是更多地渲染或者做一些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給中美關係帶來節外生枝或者意料之外的一些負面情況?」刁大明說,「這可能會給中美關係的具體操作上帶來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