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案第132天| 黎形容《蘋果》反共反政府 設英文版為爭取美國「政治保護」

HotTV

HotTV

HotTV

黎智英案第132天| 黎形容《蘋果》反共反政府 設英文版為爭取美國「政治保護」

2025年02月11日 18:34 最後更新:02月12日 07:22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續作供。黎承認《蘋果》的價值觀與他本人一致,又確認曾在受訪時形容《蘋果》為反共及反對派的報紙,又指成立英文版是為吸引國際注意香港的情況,但否認希望對方針對香港及中央政府採取行動包括制裁。黎又確認曾著Mark Simon找時任美副總統彭斯等美政治領袖訂閱《蘋果》,為《蘋果》提供「政治保護」。

囚車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指黎是《壹傳媒》「主腦」 黎指是定「大方向」的人

更多相片
囚車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確認曾形容《蘋果》是反共及反對派報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確認曾形容《蘋果》是反共及反對派報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Mark Simon。

Mark Simon。

時任美副總統彭斯。

時任美副總統彭斯。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控方另指黎作為《壹傳媒》主要股東,2019至2021年擁有71%公司股份,控制3間子公司,包括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另於2018至2020 年為《壹傳媒》主席,黎確認。

控方指,黎是《壹傳媒》的「主腦」(controlling mind)、「作出指示人士」(directing mind)?黎稱,他不能控制或指示他人心態。控方問黎主要帶領包括董事會在內的事宜,為《壹傳媒》提供策略方向?黎同意,指「我是為公司定大方向(big picture)的人,不是指示他人的心態」。控方問黎是帶領《蘋果日報》?黎同意。

控方展示《蘋果》年報,提到黎主要負責領導董事局,並為集團提供策略方向;黎確認。控方問,黎負責領導董事局?黎指「董事局由我領導,但策略須得到董局會同意」。控方問集團的使命(Mission)要與黎的想法一致?黎同意。

黎承認希望員工按其信念經營公司  惟不代表他們需遵守所有信念

控方問黎是否《蘋果》的「舵手」(helmsman)?黎稱自己是《蘋果》主席,他不會使用「舵手」形容。法官李素蘭問黎是否知道「helmsman」意思?黎稱不明白,也沒關係。法官杜麗冰指,「舵手」是指領導的人,黎則指他會沿用年報的說法。

控方問黎同意他是董事局的領導人嗎?黎指,他是其中一個董事,重申他是主席。控方問黎是「領導」(steer)?法官李素蘭解釋「steer」是指「direction」,黎同意是「direction」。控方問《蘋果》所主張的與黎信念一致?黎同意。控方問黎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黎稱,他不能判斷自己為人。控方問黎希望員工按其信念經營公司嗎?黎稱,希望是,但不代表他們需要嚴格遵守所有信念。

黎確認曾形容《蘋果》是反共及反對派報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確認曾形容《蘋果》是反共及反對派報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確認曾指《蘋果》是反共及反對派報紙

黎承認《蘋果》的價值觀與他本人一致。控方指《蘋果》的角度亦與黎一致,黎於2019年7月及 10月赴美於《蘋果》曾報道,黎確認。控方引述黎曾供稱即使推出「一人一信救香港」時,陳沛敏及張劍虹不同意,但最終仍成事,因他是老闆。黎確認。

控方指,據黎早前說法,《蘋果》是反共及反對派的報紙,黎指,不知道有否形容《蘋果》反共,但指應形容《蘋果》為反對派報紙。控方引述黎於2020年5月12日在台灣訪談節目《鄉民來衝康》受訪時稱「我覺得《蘋果日報》肯定是他們的眼中釘啦,這麼多年來我們是反共的,我們是反對派的報紙」,黎確認。控方指這是黎及《蘋果》多年來的立場?黎確認。

楊清奇指《蘋果》編綵「鳥籠自主」 黎辯稱是《蘋果》共同擁護的價值觀

控方再問及黎的立場及指示是《蘋果》的「鳥籠」?黎問及「鳥籠」的意思,控方引述從犯證人、前《蘋果》主筆楊清奇曾供稱,《蘋果》的編採是「鳥籠自主」,黎設定《蘋果》基本立場猶如「鳥籠」,「採編人員喺『鳥籠』係有一定自由嘅、有一定採編自主權,但唔可以超過呢個框架」。黎指,所謂「鳥籠」是《蘋果》共同擁護的價值觀。控方問亦是黎的價值觀?黎指,也是很多人的價值觀,指這些價值觀不是由他設立,他無訓練員工。控方指,當員工與黎意見相左時,黎佔上風,如「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般?黎指,那只是一次的例外,並非常規,重申員工擁有共同價值觀。

控方指於2019年3月至4月期間,黎曾告知員工要確保妥善報道反修例新聞?黎指不記得有否明確指示,但同意是其方向。控方指黎要求高層利用《蘋果》作平台,鼓勵公眾上街示威反對政府?黎指,不是反對政府,而是反修例,同意鼓勵公眾上街示威。控方又指,黎亦要求《蘋果》高層利用《蘋果》吸引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民主國家的關注,希望對方針對香港及中央政府採取行動?黎指,這是英文版的情況,非中文版。法官李素蘭及李運騰指,2019年3至4月尚未有英文版。

控方指黎冀吸引國際社會關注針對中港採取行動 黎否認  

控方再指,即使在英文版出現前,黎亦要求高層利用《蘋果》作為平台吸引國際社會,希望對方針對香港及中央政府採取行動?黎否認,指他只用英文版吸引國際注意香港的情況,不是反對中港政府。

控方再指,黎在「飯盒會」中要求員工利用《蘋果》鼓勵公眾上街示威,黎同意。控方續指,黎亦要求員工利用《蘋果》吸引國際關注,希望對方針對香港及中央政府採取行動?黎指不記得,但認為自己沒在「飯盒會」中給予指示。控方指黎在「飯盒會」曾給予張劍虹相關指示,黎不同意。

控方指時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曾於2020年4月向黎發電郵,建議在美國推出《蘋果》英文版,黎確認。控方指目的是希望政客會更願意與黎會面,及接納黎的提議?黎指,不記得惠頓曾這樣說,只覺得其提議不可行。控方指黎同意設英文版?黎指,當時沒表達同意與否,因覺得不可行。但控方指黎當時表示「Good idea(好主意)」?黎指,是好主意但成本太高。

Mark Simon。

Mark Simon。

黎著Mark Simon嘗試找彭斯訂閱《蘋果》

控方又提到黎在《蘋果》的專欄作家馮晞乾亦有建議開設英文版,黎隨後接納?黎確認。控方指目的是要令英文讀者可閱讀本地新聞,吸引他們注意?黎確認。控方指是類似進行國際文宣?黎指,是吸引國際注意香港情況。

控方展示黎於2020年5月10日開設「English News」的WhatsApp群組,黎在群組指「請努力快推動這事,現在很多美國大媒體要訪問我是想撐我哋,是時候走向美國讀者,讓他們的存在成為我們與美國政府的槓桿,是很大的支持柱樑」。控方問「槓桿」是甚麼意思?黎指,希望對方會留意到香港情況。控方指是希望吸引對方注意,為《蘋果》提供政治保護?黎確認。控方再問目的是反對港官及中央政府?黎當時預計會獲得支持?黎否認。

控方又引述黎向Mark Simon提到,如能找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訂閱《蘋果》手機程式,所引起的宣傳和尊重,將為《蘋果》帶來很多支持」,控方指黎認為Mark Simon可聯絡華府?黎指,僅提出建議,但同意想Mark Simon 嘗試,但亦知道不可能成事。控方指是因Mark Simon可與美國政府聯繫?黎指,因Mark Simon 是其助手,只能向他提出。

黎確認指示揀寫手時只需「黃色」看法 不需中國正面新聞及平衡報道 

控方展示黎於2020年5月10日在群組發訊息,提到「我們選擇寫手時,不需考慮要向外國人呈現不同立場、有一個平衡看法,只需專注於《蘋果》觀點,即對「黃色」一方普遍看法…不是要尋求平衡,而是要考慮保護香港人的觀點。這是全世界都想知道的聲音」。黎確認。

控方指《蘋果》沒有中國的正面新聞,只有負面?黎指,他在訊息中提到單偉建的文章只提中國的正面觀點。控方問英文版只需不平衡的報道?黎同意;控方指即偏頗(bias) 的新聞?黎否認,指是要反映香港情況,不會是關於中國的正面新聞。

法官杜麗冰質疑,訊息沒提及「香港的看法(view of Hong Kong)」,黎指「只專注於《蘋果》觀點,即對『黃色』一方普遍看法」?黎指,他沒說是香港的看法,而是要反映香港的情況。杜官指,偏頗的看法不是平衡的想法?黎指,當時香港受中國政策影響,對港人有負面影響,《蘋果》要反映香港現況,而「黃色」一方是對中央政府入侵的反抗。控方指為何英文版毋須平衡報道?黎指,因想讓世界知道香港所受的苦。

法官李素蘭問,一般而言,報紙應要有平衡報道?黎指,是透過一系列的價值觀,媒體業務是傳播具價值的新聞,讀者不僅可理解,更可產生共鳴。黎指,若看《星島日報》……,法官李素蘭打斷指,控方指的是有不平衡報道?黎同意,指每一份報紙也有。

控方展示張劍虹於2020年5月11日在群組提到,初步訂出English Newsletter的做法,每天從社論、論壇、「名采」選取數篇文章,以及當天的逆權新聞和專題,翻譯或撮寫成當天 Newsletter,另每周將「成敗樂一笑」文章挑選綜合一周的版本。黎指,當時他忽略這訊息,故他從不知自己的專欄文章會被翻譯成英文,黎指「我的文章被翻譯成英文,那不是犯罪,但在法庭說謊是犯罪,你覺得我將合法的事情變成非法,就是為讓自己受罪?那我不僅是一個政治犯,還是一個白痴」。

法官杜麗冰聞言即指「你不是政治犯,你在這裡面對刑事指控」,黎指「你可以有你的觀點,我也可以有我的觀點」;杜官指「我是向你強調這一點」,黎說「你可以向我建議,但你不能把觀點強加諸於我身上」;杜官稱「我正向你指出真相,這裡是刑事法庭,你與政治無關」,黎回覆「你持有相同觀點與否,這就是事實和現實」,此時杜官嚴厲指出「黎先生!你不是一名政治犯!你想把政治帶入法庭嗎?你不被允許這樣做!」,黎遂稱「I see I see」。

法官李素蘭問及,黎是說讓外國政治人物或外國人透過他,了解香港狀況?黎稱,是透過《蘋果》英文版;李官稱是透過黎對香港情況的政治觀點,了解香港狀況?黎稱,他的意見沒這麼重要;李官再問黎是透過其專欄表達其意見?黎指,他的文章是中文;李官指,黎的專欄文章被翻譯成英文?黎指,他不知道這事;法官李素蘭問黎是否認為其文章內的言論,在國外產生很大影響?黎稱不知道。

時任美副總統彭斯。

時任美副總統彭斯。

黎堅稱不知其專欄文章被翻譯成英文版 

法官李素蘭問及,黎是說讓外國政治人物或外國人透過他,了解香港狀況?黎稱,是透過《蘋果》英文版;李官稱是透過黎對香港情況的政治觀點,了解香港狀況?黎稱,他的意見沒這麼重要;李官再問黎是透過其專欄表達其意見?黎指,他的文章是中文;李官指,黎的專欄文章被翻譯成英文?黎指,他不知道這事;法官李素蘭問黎是否認為其文章內的言論,在國外產生很大影響?黎稱不知道,同意是首次在庭上知道這事。

黎指《蘋果》是反對派報紙 需要「政治保護」

控方展示黎於2020年5月 10日向Mark Simon發訊息,提到「正在手機應用程式開設《蘋果》英文新聞通訊,因翻譯便宜又快…英文通訊會包含重要新聞、評論和專題…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爭取那些希望支持香港的美國人或外國人的支持…這將是巨大的財政和政治支持…特別是作為政治保護」。黎確認,英文通訊是最初想法,後演變成英文新聞。黎又指,惠頓當初建議推出英文版的「紙版」,Mark Simon則提到出網上版。控方問黎提到讓外國或美國讀者閱讀英文新聞,以了解香港發生甚麼事,包括對香港政府實施制裁或採取敵對行動?黎否認,不包括制裁。

控方問黎所指的「政治保護」是甚麼?黎稱是保護《蘋果》。法官李素蘭問,為何《蘋果》要受保護?黎指,當時環境對《蘋果》不友善,「《蘋果》是一份反對派報紙,政府自然對我們是不友善的」。控方問這是黎的猜測?黎指,是根據當時對香港情況的理解。

黎向Mark Simon指英文版主要目的是讓美政治領袖訂閱 作為《蘋果》政治保護

控方展示黎與Mark Simon於2020年5月12日對話,黎提到有一些作家不再受《南華早報》青睞,著Mark Simon與 Mark Clifford 討論這些作者為《蘋果》寫文章。Mark Simon當時回覆指與 Mary Kissel聯繫,將指導如何讓蓬佩奧或其職員註冊訂閱《蘋果》;黎再指:英文版的主要目的除要支持香港抗爭運動的美國人訂閱《蘋果》,也為讓彭斯、蓬佩奧或魯比奧等政治領袖訂閱,作為對《蘋果》政治保護。訊息中提到蓬佩奧助手Mary Kissel、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 (Matt Pottinger)、時任美國司法部長William Barr等。控方指Mark Simon 在訊息中指出找高級官員訂閱《蘋果》有困難?黎同意,指因美國政府的限制,最終沒成事。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Tags:

台灣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二(3月11日)進行第146天聆訊。控辯雙方已完成舉證,三名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及李運騰與控辯雙方今討論有關結案陳詞的範圍及適當開庭日期。經各方商討後,最終決定今年8月14日開始控辯雙方的結案陳詞,預料需時8天。

警方開庭前在庭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開庭前在庭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除控辯雙方需準備其案情撮要外,法官杜麗冰要求辯方律師團隊備妥黎智英出庭作供52日的證供撮要;另法官亦要求控方就勾結罪準備有關英國、澳洲、新西蘭等普通法國家的國安案件相關案例。至於煽動罪,杜官問及針對最近終院裁斷,控方是否會依賴煽暴意圖的部分?控方指,根據終院判決,控方毋須證明煽暴意圖,確認控方會繼續依賴此部分。  

法官亦指示控方需備妥所有控方證人的證供撮要,辯方則要備妥黎智英出庭作供的證供撮要;另亦要求控辯雙方提交案件時序表,並在時序表中詳列各項控罪的相關證據。

法官杜麗冰。

法官杜麗冰。

另杜官亦關注控方是否會把涉案的《蘋果》內部工作平台Slack紀包括在陳詞內,控方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表示會包括在內;杜官亦指,如控方認為有涉案文章或「Live Chat」節目內容可支持控方案情,應把相關內容節錄下來,讓法官可隨時查閱。

代表「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的大律師王國豪在甫開庭時申請重開辯方案情,希望呈上文件證明公司沒有定罪紀錄,3名法官質疑是否與案相關,法官杜麗冰指,王有整整一年時間準備,為何現時才提出,又指重開辯方案情,應於公開法庭處理。法官李運騰關注,同類案件一般毋須公司被告證明良好品格。最終王稱,打算於進行結案陳詞時,再申請重開辯方案情,並指有案例提到公司被告的良好品格證明亦重要。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