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庭審回顧:黎智英藉《蘋果》催谷市民上街反修例 親揀反中新聞指示刊英文版 爭取美國政治保護

博客文章

庭審回顧:黎智英藉《蘋果》催谷市民上街反修例 親揀反中新聞指示刊英文版 爭取美國政治保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庭審回顧:黎智英藉《蘋果》催谷市民上街反修例 親揀反中新聞指示刊英文版 爭取美國政治保護

2025年02月16日 07:00 最後更新:03月31日 18:01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本周庭審焦點之一,是黎智英作為《壹傳媒》老闆,如何利用《蘋果日報》紙版及網上版,催谷市民參與2019年反修例示威遊行,令抗爭得以持續。並於2020年5月新設的網上英文版作為向國際尤其美國爭取「政治保護」,續宣揚其「反共反政府」的政治理念。

控方引述黎的證供,指黎承認曾2次向下屬給予編採指示,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晤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當時黎著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把相關新聞做到最大效果;而另一次則是黎不理《蘋果》高層反對,一意孤行推「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向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信反《國安法》。

黎要求做大衝擊立法會新聞 「令年輕人獲得同情」

不過,在10日的聆訊中,控方指黎下達的編採指示,遠不止於此。控方展示黎與陳沛敏於2019年7月2日、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翌日的訊息,黎提到「年輕人衝立法會事令我心情沉重,你們認為泛民善後工作有什麼該做令運動可以持續?」。同日,黎再向陳沛敏指「盡量大做特做令年輕人獲得同情,令指責他們的市民反省」、「我們站在年輕人的一邊,令社會大眾明白他們的苦衷和心聲,為他們得以平反,讓這運動得以持續」。

2019年3月30日黎又向陳沛敏提到「請繼續做在大陸做生意的香港商人面對的危險,嚇壞那些生意佬讓建制派不敢造次」。黎庭上否認是給予編採指示,辯稱只是評論。控方指黎是向港人灌輸恐懼,讓他們反修例?黎否認。

控方再展示2019年4月1日《蘋果》報道「黎智英:倘修例傳媒冇得做」,黎參加民陣遊行時受訪,黎當時指「呢單嘢過咗,我哋冇得做㗎!傳媒冇得做㗎!」黎庭上稱,這不僅是其個人看法,當時報道亦有本港學者有相同看法。控方指,該報道是對政府和中央作出不實指控、故意隱瞞事實誤導公眾?黎不同意。

多次指示《蘋果》高層透過報道等方式 催谷市民上街

在11日的審訊中,控方指黎智英於2019年4月向《蘋果》高層,包括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陳沛敏等提及「請想想有甚麼方法盡可能催谷市民明天上街?現在情況實在太靜」。張回覆「老闆,收到」。

控方續展示黎於2019年6月3日及6日亦曾發信息向陳沛敏及張劍虹下達指示,要求陳沛敏找些學生進行訪問,以激發其他學生於6月9日上街。控方指黎當時是利用《蘋果》作為平台,呼籲更多人上街,黎確認。另向張劍虹稱時任總編輯羅偉光就單車巡遊的宣傳「咁奀無用㗎!」,著張要確保宣傳要做到最多人看,以激發單車發燒友遊街呼籲巿民6月9日上街。

控方再展示黎於2019年6月15日向陳沛敏發訊息,指示陳考慮以「不撤不散」作標題,陳隨後回覆「今日上街 不撤不散」。

在控方提問下,黎承認向《蘋果》高層發送上述訊息,是要利用《蘋果》作為平台,鼓吹更多市民上街,亦承認曾要求下屬鼓勵更多學生參與遊行。

兩度提供《蘋果》平台予袁弓夷播片致美方公開信

在「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後,控戶指黎曾提供《蘋果》平台協助現時被國安處通緝、在美國籌組「香港議會」的袁弓夷兩度播放影片要求美方行動。

2020年5月28日袁弓夷WhatsApp黎指「我想透過公開影片致函特朗普和蓬佩奧,敦促他們在香港駐紮聯合國維和部隊,保護我們的年輕人。我可於星期五在你的工作室拍片。我們將用其非法鎮壓和警察暴行的證據,在聯合國挑戰中國。」黎當時回覆「我們的同事會協助你」。

袁弓夷透過《蘋果》放發的影片中,袁以中文說出「…我願意出一封信⋯一齊打贏呢場仗」,另以英文說出「總統先生,我代表全體香港市民,感謝我的朋友黎智英製作這條YouTube影片,向你遞交這封信」。袁同年6月3日向黎指「感謝你為我提供了平台,讓我展開消滅中共的使命」。

惟黎辯稱,只供袁弓夷使用「蘋果」平台,不知其影片內容,遭法官和控方多番質疑,指2020年5月29日袁的女兒袁彌明向黎發訊息指「我爸爸現在要去你的大樓,他寫給特朗普的信非比尋常,而且充滿情感」 ,還傳送講辭給黎,當時黎回覆「這是一封好信,希望特朗普總統會看到及回應」,黎庭上隨即改口承認自己記錯。

黎形容《蘋果》立場反共 設英文版吸引美方注意

控方另引述黎於2020年5月12日在台灣節目《鄉民來衝康》受訪,當時黎稱「我覺得《蘋果日報》肯定是他們的眼中釘啦,這麼多年來我們是反共的,我們是反對派的報紙」。控方問及,這是黎及《蘋果》多年來的立場?黎確認。

同日的庭審中,控方提及黎接受時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於2020年4月建議,推出《蘋果》英文版,黎承認,當時認為是「Good idea(好主意)」,惟擔心成本高。之後,《蘋果》專欄作家馮晞乾建議開設英文版,便可令英文讀者閱讀香港新聞,吸引國際注意香港情況。Mark Simon其後提議只推英文網上版,且可翻譯中文版的新聞,大大減輕成本,黎遂於2020年5月10日在管理層中開設「English News」WhatsApp群組,黎指「是時候走向美國讀者,讓他們的存在,成為我們與美國政府的槓桿」,黎庭上承認是希望吸引美方注意,為《蘋果》提供政治保護。控方及法官先後問及黎所指的「政治保護」是甚麼?黎稱,當時環境對《蘋果》不友善,因《蘋果》是一份反對派報紙。

要求Mark Simon聯絡美政要訂閱《蘋果》爭取政治保護

之後,黎指示Mark Simon聯絡華府中人,嘗試找彭斯、蓬佩奧或時任美國參議員魯比奧等政治領袖,訂閱《蘋果》手機程式,作為對《蘋果》的政治保護,且所引起的宣傳和尊重,將為《蘋果》帶來更多支持。黎還在訊息中提到蓬佩奧助手Mary Kissel、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 (Matt Pottinger)、時任美國司法部長William Barr等,不過,黎承認因華府的限制,最終沒成事。

在12日的聆訊中,控方針對《蘋果》社論及英文版的評論文章涉提及制裁,甚至在《國安法》生效後亦然,舉例2020年7月14日《蘋論》前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撰寫題為「中共的打壓與制裁不足畏」的社評,文章被翻譯成英文,在英文版發佈;另2020年7月18日旅美專欄作家「一劍飄塵」在《蘋果》撰文,題為「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惟黎辯稱對相關文章被譯成英文版不知情,更指下屬應該有「把關」,可能不小心疏忽了,或以為文章談及過去的制裁,以為可刊登。

應美方要求直播前美副國安顧問演講及報道蓬佩奧晤學運領袖

不過,控方指黎之後仍不斷親揀選新聞或論壇版文章,要求翻譯成英文,叮囑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在英文版發佈,更明言英文版「應專注於中國新聞,不應淡化」,惟黎辯稱這不是編採指示,是基於商業原則,且當時處於英文版剛推出初期階段,惟此說法遭法官質疑。法官李素蘭指,英文版成立3個月後,黎仍持續關注英文版?黎辯稱,當時已愈來愈少向員工發送新聞文章。

除揀選文章,黎還應美方透過Mark Simon傳達的要求,直播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用普通話發表針對中國的演講;此外,Mark Simon又於2020年6月4日向黎發訊息,指時任美國副國務卿將向「天安門母親」頒發「國際勇敢女性」特別獎,更指蓬佩奧團隊希望《蘋果》協助宣傳,分別在《港蘋》及《台蘋》報道蓬佩奧晤前學運領袖,當時黎亦爽快答應。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到今年7月,行政長官李家超(超哥)就上任3年了。平常個人生活極低調的超哥,原來上任至今只放過2天假,但在繁忙的公務中,他仍抽空陪孫兒、練氣功,兩者是他「最享受」和「最堅持」,以支持他透不過氣的工作量,繼續為香港「內聯外通」奔走,正如他說,只要看到750萬市民的笑容就值得了。

超哥日前接受Now 新聞台全新普通話訪談節目《雲端對談》首集訪問,罕談及其個人生活和家庭,平日如何偷空練氣功、及公務上對「內聯外通」議題的見解。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Now 新聞台全新普通話訪談節目《雲端對談》訪問。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Now 新聞台全新普通話訪談節目《雲端對談》訪問。

超哥坦言,上任近3年時間,他將所有時間都投放在工作中,只試過兩天完整休假,一天是去配眼鏡,另一天是陪伴家人看病,對甚少陪伴家人十分內疚,但最令他開心的時刻,就是和快兩歲的孫兒相處,「我是第一喜歡他們,真的很童真的,很真實的。這個是我覺得最寶貴的,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他說,跟孫兒相聚最多的時間,就是把他帶到他家裡,跟他一起睡,講故事給他聽,「我小時候讀的孝道的故事,像臥冰求鯉呀」,這溫馨的瞬間,也就是他最享受的。

上任近3年時間,李家超只試過兩天完整休假。

上任近3年時間,李家超只試過兩天完整休假。

眾所周知,超哥是氣功高手,鍊氣功都超過25年了,原來他平日也會爭取時間,在車上、短暫的小休時練一練氣功,補助平常休息時間不足。

他還談到他學氣功的源由,說以往他因為腰沒照顧好,年輕時曾受傷,加上年紀大了,經常坐着,「最壞的時候,連坐著都頂不住。後來有一個西醫朋友,說練氣功對身體好。」但初期他練了7年都沒啥進展,又流汗、發熱等,但後來,他覺得可能是緣份,他認識了一位內地的動氣功師傅,在超哥的勤力和堅持下,「最後就打通了」,他首先打通丹田,「好像黑洞一樣,吸、進、出,很明顯」,他直言,如果堅持,練氣功的收獲,一定比投入時間更多。

談到孫兒,李家超笑逐顏開。

談到孫兒,李家超笑逐顏開。

超哥笑言:「氣功有個好處,『化萬念為一念,化一念為無念』,但因他工作太多,也有「打折扣」,但總比沒練氣功好。

談到上任至今,原來超哥已走訪內地超過 25 個城市,當中最難忘的包括四川都江堰,「因為我要學習一下熊貓經濟,現在我們已經有6隻大熊貓了。」

還有另一個城市,就是到黑龍江哈爾濱參加亞冬會,因今次參與的香港運動員數量有40多位,比以前上升了40%;除支持運動員外,他也訪問了一些冰雪旅遊項目,包括雪博會、冰雪大世界,令他非常敬佩,見證了黑龍江在冰雪旅遊的成功,回港後也有很多研究和探討。他指,在走訪這些城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要在各個環節考慮旅遊元素,同時要顧及品牌和文創等。

「內聯」之外,還有「外通」。他說,現時經濟環境不穩定,很多不確定因素,地緣政治也複雜,所以推廣香港時,應以「無限」的目標,做自身定位,例如他帶領到東盟訪問後,和印尼在交易所互認方面達成協議,雙方可同時互掛股票;又如走訪中東,「跟沙特同樣也可以互掛,也推廣香港產品到沙特交易所,而在香港的交易所,也有沙特產品」。他說,他更希望的是領導帶領下,凝聚民間力量、企業的力量,令步伐可以更快,效果更好。

除了經貿角度,還有學術方面聯繫。他說,香港作為一個僅1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就有5間百強大學,不同的大學中,學生、教師、研發人員,都高度國際化,是多元式出發,一起創造新價值。

正如超哥所說,千斤重擔一肩挑,作為行政長官,責任大不易為,但抱着忘我無私的目標,見到市民的笑容就覺得值得了,「看到成果就開心了,我們的目的地是亮如繁星,這個過程是榮譽之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