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可向美國爭取對等關稅

博客文章

香港可向美國爭取對等關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可向美國爭取對等關稅

2025年02月14日 20:16 最後更新:21:07

特朗普的關稅第三枝大棒殺到,宣布要向所有國家徵收「對等關稅」。

特朗普一上任第一枝關稅大棒,就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分別徵收25%、25%和10%的關稅。第二枝大棒是向來自所有國家的鋼、鋁徵收25%關稅,白宮消息人士還特別放料,對加拿大的關稅是疊加的,即是說加拿大的鋼、鋁出口到美國要付50%關稅。如今第3枝大棒就是所謂「對等關稅」,適用於所有國家,即時你徵美國多少關稅,美國就徵你多少關稅。

當然用特朗普的邏輯,所謂對等不包括高人一等的美國,美國徵收人家更加高的關稅時,她不會出聲,例如美國對所有中國入口電動車徵100%的關稅,特朗普不會同意中國對美國入口車徵100%的關稅。

特朗普周四(2月13日)在社交媒體上形容,「今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互惠關稅!!!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些話術很特朗普。

白宮的公布這個所謂「公平與對等計劃」,點名美國和多國的關稅及規管的差異,例如美國對進口的乙醇僅徵收2.5%關稅,巴西對美國出口的乙醇就收取18%的關稅;美國依據最惠國待遇對進口農產品徵收5%關稅,但印度卻對農產品進口徵收39%的關稅。此外,印度對美國汽車徵收100%關稅,形同限制進口。

特朗普更特別公開點名印度,說「他們收取的關稅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他舉了哈利電單車為例,說他記得「哈利不能把他們的電單車賣到印度,因為稅收太高了」,印度「對美國電單車徵收100%關稅,而我們只對印度電單車徵收2.4%關稅」。

人稱「莫迪老仙」的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華盛頓前夕,特朗普就對這個印太主要盟友來一個下馬威,等如對印度講「政治上你要幫助我,但關稅仍然照收」。美國市場顯然對特朗普加徵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陷入一個疲勞狀態,由於新關稅不是即時生效,而是估計要到4月1號才生效,美股三大指數因為關稅推遲生效而大幅上升。

到底特朗普加徵關稅對哪些國家或地區影響最大呢?

第一,印度的高關稅與貿易逆差。印度貿易加權平均關稅高達12%,遠高於美國的2.2%,特朗普政府多次點名印度,認為其關稅貿易壁壘阻礙美國產品進入印度市場,而且美國對印度的貿易逆差問題顯著。

第二,歐盟的汽車關稅差異。歐盟特別是德國這些汽車出口國,對美國汽車徵收10%關稅,而美國對歐盟僅徵收2.5%,特朗普亦多次批評這不對等現象,威脅將對歐盟的關稅提升至對等的10%水平。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顯著亦加劇了特朗普的敵意。

第三,越南和巴西的關稅。越南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率是5.1%,巴西則是6.7%,均遠高於美國的2.2%水平。另外,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格里爾曾點名指摘越南和巴西設置非關稅壁壘與技術標準限制。近年美國拉攏越南作為亞太區圍堵中國的盟友,越南對美國出口快速增長,如果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越南的電子產品和紡織等主要出口產業將受到重大衝擊。

第四,台灣對美國的芯片出口依賴。特朗普對傳媒時,再進一步提到會盡速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並點名台灣的芯片業「搶走我們的生意」,指現在幾乎所有芯片都在台灣生產,除了韓國有一些之外,「我們希望它們在我們國家製造。我們希望那些公司來我們國家(設廠)」。他說,「美國曾經有英特爾(Intel)等非常好的公司,但這一切都被奪走,我們希望把這些生意拿回來,希望它們回到美國。如果他們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台積電2024年70%的收入來自北美客戶,特朗普已揚言要對台灣芯片收100%關稅。

第五,加拿大和墨西哥依賴美國。儘管特朗普已對兩國宣布加徵部分關稅,例如鋼、鋁的25%,但是對等關稅將會進一步打擊兩國的汽車、能源等高度依賴北美一體化市場的產業。又例如美國的紡織業有53%的產品需出口至墨西哥,加工之後再反銷美國,對等關稅會對北美的供應鏈造成嚴重的破壞。

第六,中國的受影響較少,因為在過去兩任政府,美國已經對大量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特朗普2.0之後亦再向中國加徵10%關稅。中國對美國出口佔比從2018年佔中國出口22%,已降至目前只佔13%。雖然美國聲稱會取消蘋果在中國生產iPhone手機入口美國的關稅豁免,但總體而言,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對中國的影響輕微。

不過特朗普祭出關稅第三支大棒,不但對個別國家造成重大衝擊,亦直接改寫長達75年的國際貿易規則,全球將進入全面引發貿易戰的新時代。過去美國給予發展中國家產品入口稅務優惠,是要那些國家聽美國枝笛,如今美國要收對等關稅,各國親美時代即將結束,發展中國家更不需要聽美國話去對抗中國。

最後可以說說香港,香港作為自由港,進口商品並無關稅,但是美國最近宣布對中國實施關稅的時候,就將香港和中國大陸劃一要加10%關稅。按特朗普的對等原則,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承認的獨立貿易區,美國對香港產品收10%關稅並不對等。另外美國對香港有貿易盈餘,以2023年數字計,美國是香港第3大貿易夥伴,雙方商品貿易總額達到603億美元,香港是美國的第27大貿易夥伴,過去10年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累計高達2715億美元,在美國全球貿易夥伴之中,貿易順差以香港居首位。

近年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減少,主要因為美國自己無端設定對香港的高科技產品禁售。香港可向美國爭取歸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原則,叫美國取消對香港加徵10%的關稅,同時減少對香港輸出科技產品的限制,這樣會增加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對美國大大有利,有助特朗普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

盧永雄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寫的。林則徐在虎門燒了英國的鴉片,抗英有功,卻在中英鴉片戰爭期間,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皇帝革除官職,於道光21年(1841年7月14日)被發配到新疆伊犁。林則徐在西安與妻子訣別時,在滿腔悲憤下,寫下此詩句。

英國人當時派往中國的打鴉片戰爭的遠征軍只有2萬人,中國當時有4億人,中國人若團結同心,哪裏會打敗鴉片戰爭。

在國家危難之際,就是國人奮起之時,如今又到了這個時刻,因為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爭。

長和公司3月4日宣布出售全球23個國家43個港口業務的80%資產,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予美資美國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預計套現逾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交易惹起很大的爭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同一天出席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講時,盛讚貝萊德收購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的「大交易」,是本屆政府為美國「收回」巴拿馬運河邁出的積極一步。

此交易對中國帶來極大威脅。貝萊德行政總裁芬克與特朗普關係友好,相信特朗普對交易有參與其中。特朗普不單聲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美國政府更打算向中國貨船收取每次進入美國港口150萬美元的驚人費用,美國要全面打擊中國。這個交易不但令巴拿馬港口落入美資公司之手,還有全球43個港口落入和特朗普友好的美資公司掌握之中,到特朗普要透過這個環球港口網絡大幅增加中國船隻入港費時,對中國的打擊有多大?

特朗普不單想打擊中國的造船業,還要打擊中國的航運業和出口,甚至打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美國的野心,路人皆見。

有人說,這只是一個商業交易。

在中美友好時代,或許可以視之為純商業交易。但在特朗普時代,還這樣理解這個交易,看來脫離現實。恐怕也是在美國交易方促使下,雙方一達成原則性協議就公布,趕在特朗普任內首場國會演講之前宣布,讓特朗普可以在國會吹噓他促成「大交易」的偉大成就,其政治性不言而喻。

有人說長和是上市公司,這個交易獲利甚豐,難以抗拒。

商人重利,公司要向股東交待,本屬理所當然,但也有1%例外的時候,就是國家有危難的時候,商人也要重義,是國家民族之大義。二戰之時,英國港口被納粹德軍封鎖,首相邱吉爾徵集民船運兵,民用商船在德軍密集炮火下運兵,都知道大多有去無回,但英國船公司還義不容辭,欣然赴義。在民族大義之前,不光是利益,連性命都可以拋棄。

有人說,在這種背景下達成這個交易,99%會成事,外人也不要多多意見了。

文人無力,唯有禿筆。即使是零機會改變交易,是非對錯,仍要辨別分明。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這也是林則徐同一首詩的詩句。無論個人和國家,也是不斷從磨難中成長,達官貴人也不是有生而來。香港歷經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但真正發跡致富,走上國際舞台,還是要等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之後。乘著國家發展的東風,香港才綻放異彩。香港人的財富和榮耀,和國家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生而有之,也不純粹是個人努力所得。

我們無論跑到哪裏,人家仍然會把我們看成中國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簡單易明。

最後想到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面對危難,我們可以唱起國歌自勉。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