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亦發表未來擴大發債規模的計畫,預期未來5年每年發債約1500億至1590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立法會直播截圖
他指出,未來幾年,北部都會區相關工程將陸續展開,加上其他與經濟民生相關的基建工程,政府的基本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峯期。中期財政預測的基本工程開支,由去年預計平均每年約900億元,增加至未來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
為了確保這些策略性基建工程項目按時推展,早日惠及經濟民生,政府會更靈活善用市場資源,包括採用更多元的發展模式以推展相關項目,例如更多的公私營合作、原址換地、試行「片區開發」等。政府也會通過發行政府債券融資,確保這些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項目進度,不會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到制約。

政府表示會通過發行政府債券融資,確保這些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項目進度,包括試行「片區開發」等,不會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到制約。 網上圖片
發行政府債券是公共財政管理工具之一。環顧全球,通過發債支持基建發展是國際普遍做法。只要發債額控制在公共財政穩健的水平,可讓資金靈活運用及對未來經濟作投資,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回報及效益。
香港有條件、也有能力適度增加發債,靈活運用市場力量。隨着基建開支的增加,陳茂波表示,會相應擴大發債規模,預計2025/26至2029/30年度的5年間,每年在「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發行債券合共約1500億元至1950億元,其中約56%用於為到期的短期債務再融資。

陳茂波表示,香港有條件、也有能力適度增加發債,靈活運用市場力量。 資料圖片
在中期財政預測期內,預計政府在上述兩個債券計劃的合共借款上限將由現時的5000億元上調至7000億元。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將維持在12%至16.5%的水平,屬於非常穩健和可控的水平,遠低於大部分先進經濟體的債務水平。

陳茂波強調,政府發債所得資金是用在基建投資。 巴士的報記者攝
陳茂波強調,政府發債所得資金是用在基建投資,不會用於支付政府經常開支,這是政府一直嚴守的財政紀律。政府發債除了善用市場資金支持基建項目,更有助推動債券市場發展。另一方面,基建投資所帶動的經濟活動和產業發展,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和收入。而通過發行較長期的債券來支持較長期的工程項目,也能讓現金流年期與工程項目的資金需要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