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博客文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025年03月14日 18:20 最後更新:19:36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寫的。林則徐在虎門燒了英國的鴉片,抗英有功,卻在中英鴉片戰爭期間,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皇帝革除官職,於道光21年(1841年7月14日)被發配到新疆伊犁。林則徐在西安與妻子訣別時,在滿腔悲憤下,寫下此詩句。

英國人當時派往中國的打鴉片戰爭的遠征軍只有2萬人,中國當時有4億人,中國人若團結同心,哪裏會打敗鴉片戰爭。

在國家危難之際,就是國人奮起之時,如今又到了這個時刻,因為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爭。

長和公司3月4日宣布出售全球23個國家43個港口業務的80%資產,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予美資美國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預計套現逾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交易惹起很大的爭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同一天出席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講時,盛讚貝萊德收購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的「大交易」,是本屆政府為美國「收回」巴拿馬運河邁出的積極一步。

此交易對中國帶來極大威脅。貝萊德行政總裁芬克與特朗普關係友好,相信特朗普對交易有參與其中。特朗普不單聲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美國政府更打算向中國貨船收取每次進入美國港口150萬美元的驚人費用,美國要全面打擊中國。這個交易不但令巴拿馬港口落入美資公司之手,還有全球43個港口落入和特朗普友好的美資公司掌握之中,到特朗普要透過這個環球港口網絡大幅增加中國船隻入港費時,對中國的打擊有多大?

特朗普不單想打擊中國的造船業,還要打擊中國的航運業和出口,甚至打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美國的野心,路人皆見。

有人說,這只是一個商業交易。

在中美友好時代,或許可以視之為純商業交易。但在特朗普時代,還這樣理解這個交易,看來脫離現實。恐怕也是在美國交易方促使下,雙方一達成原則性協議就公布,趕在特朗普任內首場國會演講之前宣布,讓特朗普可以在國會吹噓他促成「大交易」的偉大成就,其政治性不言而喻。

有人說長和是上市公司,這個交易獲利甚豐,難以抗拒。

商人重利,公司要向股東交待,本屬理所當然,但也有1%例外的時候,就是國家有危難的時候,商人也要重義,是國家民族之大義。二戰之時,英國港口被納粹德軍封鎖,首相邱吉爾徵集民船運兵,民用商船在德軍密集炮火下運兵,都知道大多有去無回,但英國船公司還義不容辭,欣然赴義。在民族大義之前,不光是利益,連性命都可以拋棄。

有人說,在這種背景下達成這個交易,99%會成事,外人也不要多多意見了。

文人無力,唯有禿筆。即使是零機會改變交易,是非對錯,仍要辨別分明。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這也是林則徐同一首詩的詩句。無論個人和國家,也是不斷從磨難中成長,達官貴人也不是有生而來。香港歷經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但真正發跡致富,走上國際舞台,還是要等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之後。乘著國家發展的東風,香港才綻放異彩。香港人的財富和榮耀,和國家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生而有之,也不純粹是個人努力所得。

我們無論跑到哪裏,人家仍然會把我們看成中國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簡單易明。

最後想到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面對危難,我們可以唱起國歌自勉。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發展的道路不會平坦

 

我們回頭看過去的歷史,很多事物發展起來,都走過崎嶇的道路。我們未來回望,會發現國家的創科發展是這樣,香港的金融發展也是這樣。

港股過去半年受內地科技股帶動,表現良好,單是恒指從去年4月的低位16000點,到現在升穿24000點,升幅超過50%,已經相當厲害。如果再看全部由內地科技股組成的恒生創科指數,更是從去年低位3200點,升到5800點,升幅超過80%,更加驚人。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創科股票,估值長期被壓低。過去半年的上升,是一種價值的回復,但是也不要將事情看得太過一帆風順,未來還會有很多挑戰,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來自內部的壓力。我們國家去年在內外重壓之下,在驚濤駭浪之中,仍然能夠保住5%的經濟增長,出現一個前高、中低、後上的形態,是既混雜了國內創新產業如電動車的爆發,亦有國家出力支撐,在去年9月26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推出大量提振經濟措施,全力將第4季的經濟推到增長5.4%的水平,保住全年5%的增長率。

今年國家再訂了5%左右的增長率,挑戰更大。來自美國的貿易戰,已累加20%的輸美關稅,再加上之前美國已經增加了的19%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我國產品輸美的平均關稅高達接近40%,這無論如何會造成對美出口的影響。雖然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值已經降低只佔中國出口17%,但是影響還是有的。

更大問題是美國亦向主要貿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增加關稅,這樣會觸發報復性關稅,拖累全球增長,這亦會影響到我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今年第一季度由於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仍然生效,經濟增長問題不大,但到第二、三季度開始,壓力就會到來,中央亦會大力應對。但我對國家推動經濟有信心,這部份風險較低。

第二,美國衰退的風險。對香港金融市場,來自外部的風險之一是美國自己的衰退風險。特朗普上台之前,華爾街本來炒作一個「特朗普效應」,認為他上台會把公司的利得稅由21%減至15%,削減政府開支,整體利好市場。但是特朗普對全世界大加關稅,幅度超乎市場預料之外,而裁撤聯邦部門的手法也相當粗暴,觸發市場擔心美國削開支會影響消費,疊加關稅的惡果要由消費者來承受,通脹會急升,導致經濟衰退。近日美股回落和美元下跌,就是這種「負特朗普效應」的結果,市場對特朗普上台帶來的影響,由正面變成負面。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惡化,可能會觸發美股大幅下跌,萬一出現股災,全球都會被美股拖累。此風險屬於中度,不可不防。

第三,美國惡意政策的影響。特朗普要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然後通過談判來大量索取利益,他的策略是虛張聲勢,先大幅增加對華關稅,不能排除打壓香港,亦會是他另一種增加談判籌碼的手段。特朗普在上一任的時候,已曾經大力唱衰香港金融市場,未來再唱衰香港甚至出招打壓,亦毫不令人意外,香港要做好準備。

特朗普現在的焦點,仍然是先和俄羅斯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策略是先作拖延,讓俄羅斯全面收復被烏軍入侵的庫爾斯克洲領土,消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手上的籌碼後,才正式開始和談。而特朗普亦全力配合普京在和談上拉布的行動,所以烏克蘭的談判還會拖一段短時間,但相信今年上半年也可以收尾。當特朗普搞定了烏克蘭戰爭,分割了烏克蘭的利益之後,就會全副精力轉向亞洲,針對中國。

總括而言,香港現在的金融市場是危中有機,一方面在中國創科產業爆發和國家資金大力支持之下,香港的股市重新煥發生機。另一方面,在內外壓力之下,當中也隱伏風險。相信國家和特區政府對這些風險已經有充足的預計,有全盤的應對計劃。不過無論如何,香港在金融市場發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滿挑戰。港股上升過程中,仍然會有風險。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