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習主席訪問越南反擊關稅霸凌 籲增強戰略定力

博客文章

習主席訪問越南反擊關稅霸凌 籲增強戰略定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習主席訪問越南反擊關稅霸凌 籲增強戰略定力

2025年04月16日 12:20 最後更新:12:44

中國堅決反制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向外界釋放了清晰的捍衛公平決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越南訪問期間特別提到,中越要增強戰略定力,共同反對單邊霸凌行徑,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美方以「應對不公平的外國貿易行為」為藉口,對全球貿易夥伴實施高額關稅,實質上是保護主義和單邊霸凌,是披著「經濟手段」外衣的政治訛詐。所謂「對等關稅」對世界貿易體系和全球供應鏈破壞巨大,也將嚴重拖累世界經濟增長。

美國今次加徵關稅的對象涵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連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也未能幸免。有評論稱,高額關稅將對經濟結構單一、出口依賴度高的脆弱國家造成毀滅性打擊。中國率先對美錯誤做法予以堅決反制,不僅是捍衛自身利益,也是對公正、自由的世界貿易體系的積極維護。

事實上,相比2017年美國政府挑起對華貿易戰之時,如今的中國有更強的抗壓能力,美國彭博社亦認為,中國「很大程度上已可抵御貿易行為帶來的衝擊」。對內,中國顯著提升產業體系與技術自主性、持續優化內需市場與經濟結構,對外則致力多邊合作與貿易夥伴多元發展。

內媒《環球時報》就特別強調,雖然中美兩國貿易量巨大,美國的高關稅短期內不可避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中國最終作出「困難但正確」的決定,這種底氣不僅來自中國的經濟實力,也來自世界各國普遍參與經濟全球化並從中受益的事實,來自中美之間經貿合作基礎的深度和廣度。在美方宣佈「對等關稅」後,美國最大製造業基地加州州長加文·紐森隨即表示,「加州不是華盛頓」,並指示加州政府與其國際貿易夥伴建立新的戰略關係。由此可見,以產業鏈分工和各國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全球化貿易體系有其蓬勃的生命力,這是任何缺乏現實邏輯的政治決定都無法撼動的。

就在美國大打關稅戰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三國進行訪問,同周邊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強各領域交流,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習主席14日在會見越共中央駐地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時指出,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世界意義。兩國攜手走和平發展道路,15億多人口共同邁向現代化,將有力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兩國都堅持對外開放,為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經濟全球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習主席強調,小船孤篷經不起驚濤駭浪,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中國和越南都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要增強戰略定力,共同反對單邊霸凌行徑,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習主席在15日會見越南國家主席梁強時亦提到,近年單邊主義明顯抬頭,保護主義捲土重來。搞貿易戰破壞國際貿易體系,衝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損害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利益。作為全球南方重要力量,中越兩國要加強協調和配合,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共同反對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挺膺擔當。

《環球時報》社評文章引述習主席強調,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世界意義。亞洲應對挑戰更需攜手並進,以深化合作、團結協作的方式,攜手捍衛地區共同發展良好局面,向世界展示「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這一深刻道理。

文章指出,人們從中越協作中感受到中國與周邊國家命運與共的真誠與善意,也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在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中國保持周邊外交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對亞洲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重大的積極信號,也契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簡單總結,美國的關稅霸凌暴露了單邊主義的窮途末路。反觀習主席此次訪問周邊國家,則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劑「去霸權化」的良方:唯有堅守多邊主義、深化區域協作,方能抵禦逆流,實現同舟共濟、行穩致遠。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美都試圖在下一代半導體技術領域佔據領先地位。雖然美國不斷加強對華芯片的出口限制,試圖遏制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以阻礙中國半導體發展,惟美國可能無法透過出口管制來維持其競爭優勢。據美國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研究人員已進行了大量基礎研究,目前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正進行大量可能影響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研究。

據《南華早報》4月22日報道,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8年到2023年,10大英文芯片研究產出機構中有9個是中國機構。其中,中國有8間大學進入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前10名,即每年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

中國研究人員目前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研究人員目前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從國家來看,據論文數目,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的領先國家,前5名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和韓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排名前5名的國家,則分別為中國、美國、韓國、德國和印度。

從機構來看,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的領先組織,中國前10佔9,除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外,其他依次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

在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方面,中國亦佔主導地位,前10佔8,分別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第9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0名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SET報告作者、首席分析師阿諾德 (Zachary Arnold) 表示,美國可能無法透過出口管制來維持其優勢,如在受神經元啟發的計算架構或使用光而不是電子來承載資訊的光學計算,中國在發表論文數量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科學院2018年至2023年發表的論文總數,或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均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重量級人物中位列榜首。

中國科學院2018年至2023年發表的論文總數,或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均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重量級人物中位列榜首。

報道分析各間名列十大的中國科研機構。其中,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2018年至2023年發表的論文總數,或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均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重量級人物中,位列榜首。

中科院同期共發表芯片相關論文14,300多篇,其中被引次數最多的論文超過3,400篇。該領域最熱門的領域之一是神經形態運算,其旨在模仿人類大腦,並透過創造更具適應性和更有效率的處理方式徹底改變芯片設計。中科院在神經形態計算等領域的已發表研究方面位居榜首。在另一領域,報告稱,他們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運行人工智慧任務的碳基微芯片。

另隸屬於中科院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其芯片設計與製造領域發表的論文總數排名第2,近 7,850 篇;該期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數量也排名第2,約 1,750 篇。該大學也在神經形態計算和設備等研究領域位列前10名。

2018年,由中科院和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同行評審期刊《化學學會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應用於石墨烯材料的結構分析技術的論文,該論文在歐洲技術組織的芯片文章引用率排行榜上名列第4。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與光電技術學院譚平恆教授是該論文的首席研究員,其研究領域是半導體物理學,被分析平台和學術出版商評為「高被引科學家」。

清華大學發表了近 4,650 篇論文,在芯片研究發表中位居第5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中位居第3。

清華大學發表了近 4,650 篇論文,在芯片研究發表中位居第5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中位居第3。

在全球排名前20名的清華大學,發表了近 4,650 篇論文,在芯片研究發表中位居第5位,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中位居第3,發表了近 1,280 篇論文。半導體專家孫楠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工作了10多年後,於2020年加入清華,參與研發了50多款尖端芯片,應用於高速列車、電動車和電網等領域。

2023年,由吳華強和高斌領導的清華大學團隊推出了世界上首個完全系統整合的憶阻器芯片。這種芯片能進行基於改進的學習,無需外部儲存源即可在芯片上進行學習,從而有助於減少訓練人工神經網路所需的能量。

位於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發表了近5,240 篇論文,排行第4。去年,由電子科技大學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實驗室團隊表示,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可減少電子戰接收機時間延遲的設備,從而使雷達信號檢測速度更快。該大學科學研究人員在量子芯片研發上也取得進展,首次利用一般半導體製造出量子光源。

南京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2018至2023年間發表的關於芯片設計和製造的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並於 2018 年發表在期刊《自然》上,關於鐵磁性,一種某些材料(如鐵)強烈相互吸引的物理現象,對開發自旋電子裝置具有重要意義。這些設備利用電子自旋而不是電荷來儲存數據,可作為傳統花片的更有效的替代品。南京大學也名列歐洲貿易組織在量子運算和量子處理器領域發表研究成果排名前10的大學之列。

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在發表論文數量中排名第8,同期共發表論文 3,660 多篇,被引用次數第5多,約有 890 篇論文。曾在2021年在蘋果美國總部擔任中央處理器實施工程師的王煥宇,曾助蘋果開發了 Mac 電腦和 iPad 中使用的一些最新的系統單芯片處理器,2023年回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積體電路學院擔任教授。

另浙江大學已發表研究論文數量中位居第9,共發表論文約3,580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數量榜中位居第6位,共發表論文近 870 篇。該大學在涉及光子學的兩個研究領域名列前茅,光子學是光學的一個分支,利用光子的能量用於各種應用。光子芯片使用光或光子而不是電子來處理和傳輸訊息,其傳播速度更快,因此可以實現更高的資料傳輸速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