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專家指出,飯後常清喉嚨並非小事,有機會是「沉默性胃酸逆流」的警訊,建議引起重視!
飯後頻咳或清喉嚨恐是「沉默性胃食道逆流」徵兆
不少人進食後偶爾出現咳嗽或清喉嚨情況,並將之視為尋常現象而未有重視。不過國外有專家指出,這類症狀若經常出現有機會是「沉默性胃食道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簡稱LPR)的警訊。此類病症如未及早處理,長遠或會增加患上食道癌、喉癌及甲狀腺癌等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LPR可致咽喉受損甚至演變為喉癌
所謂「沉默性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除倒流至食道外,還可能侵入咽喉甚至肺部,進而刺激聲帶及咽喉黏膜,引發咳嗽、聲音沙啞及喉嚨異物感等症狀。與一般胃酸倒流不同,此病未必伴隨灼熱感,所以較難察覺。研究發現,有近28%的喉癌患者曾受胃酸逆流困擾。
Getty示意圖
營養師建議引起重視並注意飲食避忌
美國營養師佩爾蒂埃(Molly Pelletier)提醒公眾,切勿忽略飯後咳嗽或頻繁清喉嚨的問題,「你的喉嚨正在自我保護。」她建議,晚餐與睡眠時間應相隔至少2至3小時,並應避免攝取高酸性食物如柑橘類水果、醋及番茄等,以及減少飲用碳酸飲品、酒類及咖啡等。此外,紓緩壓力也有助改善症狀。
柑橘。設計圖片
可透過藥物及內視鏡檢查進行治療
常見治療方式包括戒除煙酒以及服用制酸劑緊,原理是在胃內容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以減低胃酸對咽喉組織的「侵蝕」。另外,醫生通常會安排內視鏡檢查,評估咽喉及聲帶有否出現發炎或腫脹等情況,必要時可考慮透過外科手術強化食道括約肌。
Getty示意圖
聲音沙啞須警惕 症狀逾3週未愈應及早求醫
英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統計,約半數長期聲音沙啞患者被確診患有沉默性胃酸逆流。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提醒,倘若相關症狀持續超過3週仍未改善,應盡早求醫接受專科診斷及治療。
營養師指出,日常飲食應避免攝取6大食物,長期進食恐傷腦致認知退化。
6類食物恐損大腦健康
相信不少市民都出現過「腦袋遲鈍」的情況,諸如剛放下的鎖匙轉眼就忘記放在哪裡、工作時難以集中精神以及學習新知識總是記不住等。這些令人困擾的「腦袋遲鈍」現象或許與日常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據《新浪健康派》報導,內地知名營養師谷傳玲指出6類常見食物可能正在損害大腦健康,甚至影響記憶力與認知功能,並提醒大眾慎選日常飲食,守護腦部健康。
Getty示意图
1.高糖飲食
谷傳玲營養師指出,首當其衝的便是「高糖飲食」,因過多添加糖分不但會引起胰島素抵抗,還會引發氧化應激反應及神經炎症,進而影響大腦信號傳遞。所以,長期大量攝取高糖食物,可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2. 高鹽飲食
高鹽飲食同樣會危害腦健康,因攝取過多鈉元素會損害神經元功能,或加速腦部老化,影響認知與睡眠質素。
示意圖。設計圖片
3. 富含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食物
研究顯示,攝入過多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認知障礙及患上癡呆症的風險。常見高飽和脂肪食物包括肥肉、牛油及椰子油等。
4. 超加工食品
谷傳玲補充,超加工食品同樣不利大腦健康,如零食、即食食品等往往具備高糖、高脂、高鹽及高熱量等特點,長期食用或進一步增加腦部負擔。
5. 汞含量高的魚類
汞含量高的魚類如鯊魚、劍魚、旗魚、方頭魚、藍鰭吞拿魚、馬林魚及鯖魚等,體內通常積聚大量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種強力神經毒素,攝入過量或對腦神經造成長遠傷害。
鯖魚。Getty示意圖
6. 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被列為損害腦功能黑名單,最新研究指出,長期進食精製碳水(如白米、白麵包及糕餅等)與神經認知缺損存在關聯。
均衡飲食最關鍵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人習慣依賴即食食品或高糖零食作為能量來源,惟忽略了這些飲食習慣對大腦健康的潛在威脅。專家呼籲,珍惜大腦健康,從餐桌開始做起。維持腦部健康的關鍵在於均衡飲食,市民日常應少吃以上6類食物,以降低大腦受損風險。
Getty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