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指出,夏日補充水份時要注意,這4種水細菌超多切勿亂飲。
夏日補充水份避免飲「4種水」
夏日酷熱難耐,不少市民外出時必備水樽以便隨時補充水分。然而,台灣營養師品瑄近日於社交平台發文提醒,補水固然重要,但也要補得「安全」,避免飲用以下4種水,以免影響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1. 曝曬過的瓶裝水或車內水樽
品瑄指出,市面常見的膠樽(PET材質)在長時間高溫曝曬後,有機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即使放在車內未被陽光直接照射,車廂於夏季曝曬後溫度亦可能超過攝氏70度,同樣會導致膠樽變形或釋出有害物質。因此,曝曬過的瓶裝水不建議飲用。
示意圖。設計圖片
2. 對嘴飲用後擺放過久的水
營養師提醒,人體口腔中含有大量細菌,當直接對嘴飲用水樽後,細菌便有機會進入瓶中並繁殖。若該瓶水放置過久,細菌數量恐怕會大增,因此建議對嘴喝過的水應盡快飲用,避免久放。
3. 放置多日的開水
不少人誤以為煮沸過的水可長期保存,但若儲水容器不潔淨或未有密封而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水中微生物數量亦會隨時間增加,長時間放置的開水並不適合再飲用。
示意圖。設計圖片
4. 未經處理的山泉水
有市民以為山泉水天然純淨,可直接飲用,但實際上未經過濾及消毒的山水極易受污染,內含細菌、寄生蟲等有害物質,直接飲用恐對健康構成風險。
運動後狂灌水或致低血鈉 專家提議補充電解質
營養師特別提醒,劇烈運動後身體流失大量電解質,若立即大量飲水但未同時補充電解質,有機會導致疲勞、抽筋甚至心律不整的低血鈉症。她建議,運動後應適量補水或於飲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以補充流失的電解質,維持身體水分平衡。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指出,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敏感族群尤須留意。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醫生提醒新衫未洗即穿存健康風險
不少市民購買新衣後往往會迫不及待即時穿上,殊不知這一習慣存在衛生隱患,對健康構成風險。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衣服在製作及運輸過程中易殘留化學物質,或受細菌及病菌污染,建議市民養成「先洗再穿」的良好習慣,以預防皮膚過敏及其他健康問題。
衣服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可致皮膚過敏
劉醫生解釋,衣物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進行防皺、防縮及定型等化學處理,常見殘留添加物包括甲醛及各類染料。雖然上述物質有助提升衣服外觀,但若是直接接觸皮膚,尤其對於過敏體質人士,則有可能引發紅腫、搔癢以及皮疹等過敏反應。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多重污染及交叉感染風險高 嬰幼兒、敏感及免疫力弱人士需留意
除了化學物質外,新衣在工廠、倉庫、運輸及上架期間,也可能沾染灰塵、細菌以及黴菌孢子,且有機會被多人試穿,進一步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劉醫生提醒,嬰幼兒、皮膚敏感及免疫力較弱人士更須加倍留意。
貼身及嬰兒衣物穿前宜徹底清洗
劉醫生強調,貼身衣物以及嬰兒服裝應於穿著前以清水或中性洗劑徹底清洗,既可去除化學殘留及異味,也能令布料更柔軟、穿著更舒適。部分天然纖維製品於首次清洗時或會出現輕微縮水或甩色情況,預先清洗有助避免污染其他衣物或皮膚。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網民留言表示共鳴
相關建議引起網民廣泛共鳴,不少網民表示,「正確!我從事服裝業,一定會跟客人說衣服買回去,洗過再穿」、「新衣會先洗過再存放」、「真的是要先洗過後再穿較好」、「只有外套不用先洗喔。不會和皮膚直接接觸」、「我會過敏,所以一直是先洗後再穿」。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