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證監會梁鳳儀:以「一盾三箭」策略把握重大變局 高人:港股未來還有重大機遇

博客文章

證監會梁鳳儀:以「一盾三箭」策略把握重大變局  高人:港股未來還有重大機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證監會梁鳳儀:以「一盾三箭」策略把握重大變局 高人:港股未來還有重大機遇

2025年06月15日 12:49 最後更新:12:56

港股在去年第4季開始回復生氣,之後經歷中美關稅戰,港股死唔去,最近再升穿24000點挑戰高位,搞到去年話「香港已經玩完」的前大摩策略師羅奇都要改口,話香港並未玩完。到底未來香港金融市場何去何從呢?

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周五在財新論壇發表演講表示,當下,全球正經歷重大變局,地緣關係錯綜複雜,科技競爭以及中美博弈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香港證監會將以「一盾三箭」的策略把握新的機遇。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財新圖片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財新圖片

梁鳳儀解釋道:「在當前宏觀背景下,資本市場的波動成為了新常態。因此,作為監管機構,我們必須以靈活而又穩健的監管方式作出應對,確保香港市場堅韌,同時發揮香港獨特的優勢,把握新的機遇。香港證監會的策略由『一面強盾』和『三發利箭』組成:強盾象徵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韌性,而利箭代表具有針對性的增長策略,旨在釋放市場的發展潛力。」

以韌性作強盾

梁鳳儀以最近的事件為例解釋道,美國4月初宣佈大幅度提高關稅,引發全球市場下挫,4月7日,恒生指數創下近30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成交額飆升,超出日均水準兩倍(當日成交6208億)。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香港市場展現出一貫的韌性:當天,買賣差價接近;淡倉水準正常和分散;即日追繳保證金獲准時履行。

梁鳳儀指出,維持市場韌性的關鍵在於有效的監管框架和風險管理措施,以及穩健的金融基礎設施。為了管控風險,香港證監會一直密切監察市場的情況,借助穿透式的監察能力,得以偵測到淡倉累積和市場操縱等異常情況。香港證監會定期對交易所和仲介機構進行壓力測試,有助評估本港市場的風控能力。

此外,梁鳳儀表示,香港證監會將持續提升執法力度來確保市場誠信,更不斷強化投資者教育和反詐騙措施來保障投資者。「經歷過4月份的極端且反復的關稅戰,不論過去防禦盾有多管用,相信大家都覺得有必要進一步鞏固,以應對未來持續的不確定性。」

瞄準機遇 主動出擊

梁鳳儀同時強調,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長久以來的成功有賴於主動出擊的策略,多箭齊發、不斷求變,才能牢牢把握時代洪流帶來的機遇。梁鳳儀指出,過去但凡全球股市大調整,國際資金一般會從亞太區流到美債避險。不過,這次情況不一樣,國際投資者加速配置非美元資產以分散風險,美債利息不跌反升,美元指數也下跌了5%。

她說:「5月份,國際資金大幅回流A股以及港股市場。全球資產配置的格局可能出現重構。香港證監會的三發利箭瞄準這一機遇。」

首發利箭:強化核心競爭力

第一發是強化香港作為頂級融資中心、頂級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梁鳳儀表示,有賴中國證監會的支持,過去一年,不少A股企業來港以H股上市。最近,寧德時代的H股上市,創下了53億美元融資總額紀錄,其基石投資者均為國際長線資金。香港發揮自身作為融資平臺的核心功能,為內地企業出海創造條件,來應對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挑戰。

梁鳳儀說:「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懈地與港交所合作,進一步吸引多元化的公司來港上市,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場效率。」

第二發利箭:深化內聯外通

梁鳳儀指出,香港為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主要橋樑。同時,加強香港與區內新興市場、歐美成熟市場的聯繫,將能夠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和多元化程度,開拓新的增長路徑。

梁鳳儀說:「互聯互通的範圍從股票和債券擴展到基金產品、ETF和衍生工具。未來,我們將積極推進互聯互通的擴容和優化,例如把人民幣櫃檯納入港股通等。」

同時,梁鳳儀表示,香港證監會致力於加強與亞洲新興市場的聯繫。5月底,香港迎來了第一隻沙特政府債券的ETF上市,將香港與沙特ETF市場的合作範圍由股票推展到固定收益,目前正探討更多的合作與創新。

第三發利箭:創新科技

梁鳳儀表示,香港證監會可借助科技變革的力量,促進市場和業界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創新,迎接未來的挑戰、保持長遠競爭力。其中包括數位化、區塊鏈技術和生成式AI。

梁鳳儀指出,香港正在積極地構建虛擬資產生態系統;以及推動業界應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證券的代幣化。

在IPO融資方面,梁鳳儀說:「我們與港交所早前推出『科企專線』,將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科企專線』允許以保密的形式提交申請,無需過早披露營運策略和上市計畫。新舉措將進一步協助國家邁向科技自立自強的策略性目標。」

高人話,聽完梁鳳儀「一盾三箭」策略,就知道香港在中央支持下,有心做大做強香港的金融市場,特別是要做大做強香港股市,未來港股大有可為,前路還有重大機遇。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警方國安處拘捕4名男子,涉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指他們涉嫌與一個叫「香港民主建國聯盟」(下稱「建國聯」)的港獨組織有關。翻查網上資料,「建國聯」的所謂黨魁係被稱「姜牧師」的姜嘉偉。今年初姜嘉偉參加由袁弓夷發起的「香港議會」選舉時,便曾自稱為「香港民主建國聯盟黨魁」。

「香港民主建國聯盟」的Facebook專頁追蹤人數僅70多人。而翻查資料,其黨魁、自稱「姜牧師」的姜嘉偉,為網媒「Free HK Media」創辦人,2022年曾承認一項襲警罪,被判監2個月;後因涉在旺角銀城廣場的「隱世市集」出售煽動書籍,同年被國安處警員拘捕,後承認作出煽動意圖作為罪,2023年3月被判入獄8個月。出獄後,姜到了台灣定居。

自稱為「姜牧師」的姜嘉偉。

自稱為「姜牧師」的姜嘉偉。

姜嘉偉到台灣後,仍風波不斷。去年3月17日傳出他在台灣疑被人斬傷,指他在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因醉酒和男子林誌鍠爭執,後被林誌鍠持刀刺傷,送醫但無大礙。據姜嘉偉事後在 Facebook直播,指自己身在醫院,被不知名人士襲擊,稱「左邊背脊被人桶咗兩刀」。

姜嘉偉遇襲後曾在 Facebook直播。

姜嘉偉遇襲後曾在 Facebook直播。

但事件引起台灣媒體注意。因姜嘉偉在台從事傳道工作,據悉他想在台灣成立新的制服團體「輔導少年軍」,遂開始有人質疑其「牧師」身份及在港的「往績」。

據報道,今年2月15日, 8名流亡台灣的香港人以「香港民主建國聯盟」的黨員身份,實名宣布參選由被港府通緝的袁弓夷發起的「香港議會」,其中就包括黨魁姜嘉偉。

去年5月威傳媒亦曾爆料指,姜嘉偉早於2011年便在屯門一帶與年紀接近的朋友成立了「香港輔導少年軍」, 吸納屯門基層學生,這個自稱為制服團體的組織,曾用不同名義存在,包括「聖道主立使團」、「康樂及全人發展協會」等,並借用不同補習社和教會場地進行一些集合宗教和紀律訓練的「課外活動」,因收費低,曾吸引不少家庭背景複雜的少年少女參加。

據當時其中一名主要合夥人劉詠龍透露,姜曾經和參加活動的少女發生不不尋常關係。屯門區基督教聯會更曾以內部電郵及WhatsApp方式發表聲明,提醒區內教會、機構及信徒,若與「儲聖會以太堂」及其創辦人姜嘉偉合作或聯繫,須格外小心和審慎,避免任何誤會損失。

姜嘉偉的牧師身份曾被港媒質疑。

姜嘉偉的牧師身份曾被港媒質疑。

雖然姜嘉偉一直以「姜牧師」身份行走江湖,但有港媒曾質疑其牧師身份。報道指,姜嘉偉曾自稱22歲成為牧師,但事實上要在香港教會內成為牧師,需經過4年神學訓練,5至7年的牧養工作,22歲就成為牧師幾乎不可能。

香港基督復臨安息日曾發表聲明,指經查核後,姜嘉偉多年前在該會認識耶穌,並藉浸禮加入安息日會。及後姜離開該會自立門戶,組識自己的制服團體及教會,他本人和教會的一切運作及活動,均與安息日會沒任何從屬關係或關連。在按立牧師方面,安息日會有嚴格的牧師按立規則和程序,並由資深牧師按立。換言之他們並無按立姜嘉偉作牧師。

據説,姜嘉偉本人亦曾承認自己未曾完成一個完整神學課程,只曾修讀及旁聽相關科目。而姜嘉偉牧養的教會「儲聖會以太堂」,是他離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後自己創辦,會眾為一群比他年輕的信徒。 

高人話,今次被警方國安處拘捕的4人,亦是誤信「姜牧師」的「信徒」,當中最細僅15歲,心智未成熟,最容易受網絡上反中亂港思想所「洗腦」和唆使,最終誤入歧途。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