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美媒發現,美國右翼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耗資2200萬美元、與100多個保守派團體共同製定的「2025計劃」(Project 2025)中,許多建議已被特朗普政府完成或正實施,契合度極高,如擴大總統權力、對教育部實施改革、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計劃等。據獨立網站統計,截至目前,該計劃的313項目標中,計劃整體已完成超過4成。有媒體指,要警惕這份備受爭議的「保守派政府政策藍圖」,實現其「設想的美國」。
但去年7月,仍在競選中的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發帖稱,自己對「2025計劃」一無所知。但英國廣播公司稱,這份計劃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右翼願望清單」。

去年7月,特朗普曾與「2025計劃」割蓆。AP圖片
據《環球網》報道,2023年4月,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發布了一本920頁的書《領袖之使命:保守派的承諾》,詳細闡述了「2025計劃」。該計劃是一項「政權過渡計劃」,即在預設特朗普和共和黨將在總統大選中獲勝的前提下制定的政策路線圖。
傳統基金會主席茲羅伯茨(Kevin Roberts)去年1月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訪問時稱,該計劃的目標是「將特朗普主義制度化」。該基金會是當今美國最大、影響力最強的保守派智庫之一,有著鮮明保守主義政治立場。
計畫包括總統需要完成的使命、建立一項總統人事資料庫、設立「總統行政學院」及一份新一屆政府運作後激活團隊和計畫的180天行動手冊。
在「總統使命」部分,內容包括改革聯邦政府、擴大總統權力,如加強對司法部、聯邦調查局、聯邦通訊委員會等聯邦機構的控制。據《紐約時報》報道,羅伯茨等人認為,美國憲法第二條賦予總統對行政部門的「完全控制權」,國會不能越過總統指導聯邦機構負責人做決定,也不能限制總統解僱聯邦機構負責人。該計劃還提出要解僱國務院的官員,改由符合保守派立場的人士擔任這些職位等。
另在經濟方面,包括大幅降低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逐步以消費稅取代;逐步廢除負責執行反壟斷法的聯邦貿易委員會。
在教育方面,關閉教育部以打擊「覺醒派灌輸」和多元化、平等化、包容化等服務於某些少數群體利益的政策;另改革衛生部以保護「傳統的家庭價值」,禁止利用國家醫保支持墮胎,取消「宣揚性、宣揚賣淫的性教育」等。
在移民方面,改革國土安全部和移民政策,包括限制接納難民、打擊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環境方面,廢除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等「推動氣候變遷議題」的聯邦機構。
至於「總統人事資料庫」計劃將聯邦公務員進行重新統計和歸類,方便篩選出「忠於特朗普和保守派議題」的人。
去年7月,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試圖與該計劃「割蓆」。但民主黨一直將特朗普與這份計劃聯繫。去年8月召開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便有聯邦參議員號召要「阻止特朗普」及阻止「2025計劃」。去年大選辯論時,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亦說:「如果特朗普當選,2025計劃就會被付諸實踐。」惟當時特朗普回應否認與「2025計劃」有關係,指自己從沒讀過此計劃,也不打算讀。

「2025年計劃」主管丹斯 (Paul Dans)。
英國《衞報》早前報道,「2025計劃」是一項右翼計劃,旨在解散聯邦政府,民主黨去年曾對此發出警告,並迫使特朗普試圖與此計劃斷絕關係。但「2025年計劃」主管丹斯 (Paul Dans)表示,事實證明特朗普掌權後的行為「遠遠超出了我最瘋狂的夢想」,「這不會是一條輕鬆的道路,深層政府會在這裡重新煥發活力,但他們能夠採取行動,在某種程度上顛覆正統觀念,同時又能真正激發人們的想像力,我認為這預示著一個偉大的四年。」隨著特朗普對該計劃提出批評,丹斯宣布辭職,但該計劃的網站至今仍正常運作。
然而,「2025計劃」的多位作者被特朗普任命入新政府工作。據美媒報道,計劃中貿易部分的作者彼得·納瓦羅被任命為白宮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被認為是關稅政策最堅定的擁護者之一,當特朗普公佈所謂「對等關稅」時,納瓦羅在「2025計劃」中提到的美國8個貿易夥伴都被列為將面臨相對較高關稅的國家。
此外,總統行政辦公室改革部分的作者拉塞爾·沃特被特朗普任命為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據報道,沃特一直都在「政府效率部」的裁員行動中扮演著「幕後設計師」角色,一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曾形容說:「實際上不是馬斯克持著電鋸,馬斯克是沃特手中的電鋸。」
另「2025計劃」的其他參與者中,約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被任命為中央情報局局長,湯姆·霍曼(Tom Homan)被任命為白宮「邊境沙皇」(The Border Czar)。在最近美國加州因移民問題引發的大規模衝突中,霍曼還威脅稱,任何阻撓聯邦政府在南加州地區嚴打非法移民行動的人都將被逮捕,包括加州州長紐森和洛杉磯市長巴斯。
美國《時代》雜誌分析,「2025計劃」中許多提議已被特朗普政府完成或正在實施,如擴大總統權力、對教育部等聯邦政府實施改革、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計劃等。
據獨立網站「2025計劃追蹤者」統計,截至目前,在該計劃的313項目標中,已經有98項被特朗普政府達成,66項正在實施中,計畫總體的完成進展已超過4成。 《洛杉磯時報》報道稱,「2025計劃」中環境議程的完成進度已達70%。
有批評認為,「2025計劃」對民主制度和公民自由構成了重大風險。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對該計劃試圖以右翼理想取代法治表示擔憂,認為美國移民者的權利、性少數群體的權利和生育自由等權利都受到該計畫的威脅。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警告稱,該計劃可能會導致威權主義加劇並破壞三權分立。
「2025計劃」雖然被表面「叫停」,但傳統基金會去年10月發布了一項專門用於支持以色列的「以斯帖計劃」,內容是以「打擊反猶主義」為旗幟,打壓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瓦解這些活動在美國高校等進行。《紐約時報》報道稱,自今年1月特朗普就任以來,「以斯帖計劃」中一半以上的提議,包括撤回對大學的聯邦撥款、驅逐持有綠卡的「反猶」學生等,都得到落實。
有分析指,「2025計劃」的保守派作者正在「打持久戰」,該計劃產生的影響可能持續數十年。 「對他們來說,特朗普政府只是一個載體,他們想改變的是社會結構和政府結構。」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