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至新科技趨勢和產品

生活事

至新科技趨勢和產品
生活事

生活事

至新科技趨勢和產品

2014年04月27日 01:36 最後更新:01:37

智能手機應用喺太空機械人、ASIMO——真人一樣的模擬機械人,仲有咩新科技產品,可以參考吓呢篇文章:

本周十大科技前沿趨勢與產品

更多相片

智能手機應用喺太空機械人、ASIMO——真人一樣的模擬機械人,仲有咩新科技產品,可以參考吓呢篇文章: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谷歌先進技術和項目小組(ATAP)合作把安裝了Tango系統的手機用於國際空間站中的SPHERES衛星中。

DM3(Diamagnetic Micro Manipulation)技術由一家非盈利研究機構SRI International開發,目前已申請專利。

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韓國成均大學聯合宣佈,它們已經合成一種能在更大尺度內保持導電性的石墨烯晶體。

ASIMO是有日本Honda(本田)工業技研公司研製的模擬機器人,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模擬機器人。

諾基亞HERE團隊近日展示了名為“HD Map”的三維地圖技術,這種地圖技術,儼然是為未來交通而生。

谷歌旗下機器人工程技術開發公司Boston Dynamics研發出了Sand Flea——一款跳躍機器人。

美國星特朗推出“明日之星-升級版”望遠鏡。

近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孫偉課題組運用自主開發的細胞三維列印技術,在世界上首次構建出Hela細胞(一種子宮頸癌細胞)的體外三維腫瘤模型。

一個英國的設計學生團隊設計了Amoeba,一個可以感應情緒的Google Glass。

互聯網X實驗室 虎嗅網

1、谷歌智慧手機應用於太空機器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谷歌先進技術和項目小組(ATAP)合作把安裝了Tango系統的手機用於國際空間站中的SPHERES衛星中。

他們把安裝了Tango系統的手機用於國際空間站中的SPHERES衛星中。SPHERES專案旨在開發零重力自主平臺,作為宇航員的機器人助手或在空間站中獨立執行維護活動。Tango系統的3D跟蹤和地圖功能將允許SPHERES重構空間站的3D地圖,使距離地球表面230英里之上的浮動機器人平臺能夠自主導航。這將使衛星能夠對空間站其餘部分進行探索,並使用新的軟體演算法繪製SPHERES周圍的地圖。Tango手機已經專門進行了修改,使其介面和照相系統在同一側。

Tango專案和SPHERES將在2014年夏季啟動。

2、DM3——打造磁性驅動的微型工廠

 

DM3(Diamagnetic Micro Manipulation)技術由一家非盈利研究機構SRI International開發,目前已申請專利。

該技術可以通過印刷電路板用電磁脈衝控制低成本小型磁鐵。它可以令磁性驅動的微型機器人以每秒3釐米的速度向任何方向移動,而且可以同時操控數十個。在SRI加入效應器後,機器人更是可以拾起、抓握和操作材料。

這項技術可被應用於混合光電電路製造、生物組織製造、快速成型,或者運行一個微型工廠。你也可以用它來清除電腦主機板上的灰塵。

3、石墨烯柔性螢幕獲突破

 

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韓國成均大學聯合宣佈,它們已經合成一種能在更大尺度內保持導電性的石墨烯晶體。

三星表示,這是一種可以用在柔性顯示幕和可穿戴設備上的螢幕顯示技術。 石墨烯是目前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透光率極好,電阻率最小,結構穩定。這些特點讓石墨烯極其適合用來製造可彎曲的透明觸控式螢幕。在各大科技巨頭都把可穿戴設備作為下一個科技革命的今天,石墨烯柔性屏的出現將極快加速該產業的發展。

目前,石墨烯顯示技術還不適用於大屏。同時,石墨烯螢幕的成本並不高。

4、ASIMO——真人般的模擬機器人

 

ASIMO是有日本Honda(本田)工業技研公司研製的模擬機器人,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模擬機器人。

ASIMO行走自如,出色的平衡感和靈活性使它甚至可以踢足球或以5.5英里的速度奔跑;它的上肢動作細膩到可以端茶倒水。這些主要依賴於ASIMO內部的電機驅動系統與關節的配合,這種互相配合的系統使它擁有了57的自由度,達到幾乎和人類一樣的靈活。ASIMO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則靠它身體上無處不在的感測器,這使他能根據外界情況作出正確的反映。

不久的將來人們會看到 ASIMO 的機器人能夠在家裡幫助人們打理家務,協助照看老人,在火車站或者飛機場這樣公共場所中為人們提供體貼的服務等等。

5、諾基亞 HERE HD Map挑戰 Google Maps

 

諾基亞HERE團隊近日展示了名為“HD Map”的三維地圖技術,這種地圖技術,儼然是為未來交通而生。

作為諾基亞下一代的資料地圖,HD Map借助地圖採集車上的LIDAR鐳射地圖技術繪製而成,圖元高達6800萬。該地圖本質上是建立在自動駕駛交通模型上的地圖拓展,這些地圖是完全三維的,能即時更新當前道路上的汽車節點,能夠準確計算最佳的行使速度、路線。三維的好處在於納入了海拔測量,這可以優化最佳路線的選擇問題。

到目前為止,HERE已經收錄了近200個國家的地圖資料,並在34個國家提供即時交通資訊。旗下知名客戶包括福特、奧迪、甲骨文和雅虎等。

6、擁有恐怖彈跳的Sand Flea

  

谷歌旗下機器人工程技術開發公司Boston Dynamics研發出了Sand Flea——一款跳躍機器人。

該機器人僅重11磅(5公斤左右),既能夠跳躍,而且可以跳得很高。它的地面移動方式與遠端控制汽車很像。需要騰空時,Sand Flea會以一定角度講自己支撐起來,然後再壓縮空氣的驅動下,借助推力,向上彈起,最高可躍至30英尺(約9.1米)。除此之外,Sand Flea還具備超高的跳躍精准度,可以穿越門窗,也可以準確躍至桌面甚至臺階上。

這款跳躍機器人是由美國軍方資助研發,顯而易見,這款機器人將成為一款能夠深入無法到達區域的敏捷監察機器人。

7、無線望遠鏡——讓普通天文愛好者變得“高大上”

 

美國星特朗推出“明日之星-升級版”望遠鏡。

這部配備了無線設備的卡塞格林式望遠鏡能通過無線網路連結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通過星圖“star-map”應用就能在移動設備上控制望遠鏡了。

只需選中一個天體,然後調整望遠鏡高度,接著望遠鏡叉杆自動讓鏡頭就位。為了讓望遠鏡和移動設備應用更協調地工作,你只需對準空中三個發亮的天體就可以了。利用移動設備裡的GPS導航系統,日期、當天時間點,以及“星空校準”資料系統,就能夠通過鏡頭看到景象,並能準確回饋圖像資訊到移動設備應用中。

8、外腫瘤模型3D列印成功

 

近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孫偉課題組運用自主開發的細胞三維列印技術,在世界上首次構建出Hela細胞(一種子宮頸癌細胞)的體外三維腫瘤模型。

三維列印構建的癌細胞三維結構能夠更好地反映體內腫瘤的生長和發育情況,是一種更接近體內癌細胞病變特性的腫瘤模型。其對於腫瘤學研究、癌症個性化治療和抗癌藥物研發等都會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此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支持。

9、Amoeba——瞭解你喜好的單鏡片

 

一個英國的設計學生團隊設計了Amoeba,一個可以感應情緒的Google Glass。

它包含一個靠近嘴邊的熱感應器來檢測你的呼吸速率,一個攝像頭來檢測你的瞳孔大小,還有一個皮膚感應器來檢測你的發汗程度。將你的生理指標與你流覽的網頁聯繫到一起後,Amoeba可以整理出你喜歡的網站和頁面。 經過測試,其初步樣品已經可以以九成以上的準確率檢測出被測者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東西。

10、KP1車禍記錄儀——汽車上的“黑匣子”

 

 來自英國的一家汽車安全系統製造商SmartWitness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KP1的車禍記錄儀。

與其他的一些車載設備固定方式類似,KP1也是通過粘著墊固定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KP1配備了兩個攝像頭,分別位於設備的前後兩端,用於同時記錄車外與車內情況。在內部,KP1 採用了 10Hz GPS 感測器,結合 Google Maps、Google Street View 和 Google Earth 服務可以記錄 170°的視圖,以及車輛位置、速度、加速度、制動、轉向等等關鍵資料。交通事故一旦被它檢測到,它就會將事故發生10秒後的內容自動剪輯出來,並通過網路將壓縮檔發送到授權收件人。

這項發明將會給交警和保險公司帶來極大的便利。




科技控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自主研發「龍蝦眼」望遠鏡 視野範圍擴至1000個月亮

2022年09月29日 14:27 最後更新:16:32

大自然讓龍蝦進化出奇妙的眼睛,繼而啟發科學家設計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內的神秘現象。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近日介紹,中國科學家研製的一台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已成功獲得一批天體的X射線實測圖像和能譜。這是國際上首次獲得並公開發布的寬視場X射線聚焦成像天圖。有專家認為,中國科學家這項重要創新,將為宇宙X射線監測帶來變革性推動。

科研人員在安裝「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圖片。

科研人員在安裝「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圖片。

事實上,生物學家很早發現,龍蝦的眼睛非常特別。該器官有大量方孔形狀的微型管道,管道壁光滑,指向同一球心,讓光線能透過方孔反射,匯聚到龍蝦的視網膜。

早在1979年,美國科學家就提出模擬龍蝦眼製造望遠鏡。但這一設想提出後,在很長時間內都未能實現,直到微加工工藝提高後,科學家才逐漸研製出微孔龍蝦眼鏡片,上面佈滿只有髮絲般粗細的小方孔。

如今,中國科學家應用同一原理,經過多年努力再取得突破,研製出X射線望遠鏡,成功取得實測圖像和能譜。

負責這一項目的國家天文台淩志興博士介紹,該儀器搭載在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上,於7月27日發射升空,是為計畫於2023年底發射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開展多項在軌實驗和測試的「探路者」。

這個「探路者」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專家介紹,宇宙中的天體在X射線波段大多呈現複雜的亮度變化,時隱時現。由X射線光子能量非常高,穿透性極強,很難像可見光一樣通過折射聚焦,需要用上特殊的手段,例如採用「龍蝦眼」結構,讓X射線聚焦。淩志興以打水漂為例,「向水裡扔一塊石頭,石頭會因太重而沉下,但如果以一個很小的角度把石頭丟出去,石頭可以在水面彈跳起來」。

淩志興提到,「龍蝦眼」望遠鏡的最大好處是,實現大視場觀測,視野范圍不再是用其他X射線望遠鏡所看到,只有地球看月亮的大小,而是覆蓋約1000個月亮的天區,有助科學家發現隨機發生的宇宙極端事件,預計未來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上會安裝12個「龍蝦眼」望遠鏡,視場達到約1萬個月亮的大小。

科研人員在測試「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圖片。

科研人員在測試「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圖片。

他介紹,今次使用的微孔「龍蝦眼」眼鏡片和CMOS探測器都是中國自主研發,是國際上首次將CMOS探測器應用於空間X射線天文觀測,同時是X射線天文技術的重要創新。

該領域的著名專家、英國萊斯特大學保羅•布賴恩教授認為,這項技術會為宇宙X射線監測帶來變革性推動,也顯示了愛因斯坦探針巨大的科學潛力。

「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獲得的銀河系中心天區圖像。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圖片。

「龍蝦眼」X射線望遠鏡獲得的銀河系中心天區圖像。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圖片。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將於2023年底發射,屆時會開展多項在軌實驗和測試。愛因斯坦探針首席科學家助理張臣博士稱,中國團隊經過十多年艱辛努力終於成功獲得「龍蝦眼」望遠鏡的觀測成果,對於中國能為世界天文學研究貢獻先進的設備,他感到非常自豪。

張臣說,愛因斯坦探針將對宇宙中的高能暫現天體開展系統性巡天監測,有望發現隱身的沉寂黑洞、測繪宇宙黑洞的分布、研究其形成演化及物質吸積過程,以至搜尋來自引力波事件的X射線信號和精確定位。

據介紹,愛因斯坦探針計劃已吸引廣泛的國際關注,歐洲空間局、德國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以及法國航天局都共同參與這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