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剎那」「一瞬間」哪個時間長一點?

歷史長河

「一剎那」「一瞬間」哪個時間長一點?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一剎那」「一瞬間」哪個時間長一點?

2023年11月24日 10:00

我們經常以「一刹那」來形容一個極短的時間,那麼這個時間究竟有多長?我們可以透過佛經記載,來了解及計算「一剎那」及「一瞬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了解,印度世親所著的佛經《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十二》中載,「一彈指」頃有六十五刹那。那麼「一彈指」時間多長?外界有指「彈指」是用手指輕輕一彈的時間。但「彈指」及「刹那」都是印度的梵語,是佛教中計量時間的量詞。東晉時期,和尚法顯到了中天竺求取了一本《摩訶僧祇律》,記載了:「刹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

法顯所譯的經典 (網上圖片)

法顯所譯的經典 (網上圖片)

所以,從以上的資料就可以計算出「一剎那」。因為,一天一夜總共24小時,有30個須臾。即是每一個須臾就有48分鐘,再繼續除下去,一個「彈指」就是7.2秒,一「瞬間」為0.36秒。所以得出,「一刹那」就是0.018秒,即是千分之18秒。也能了解,「一瞬間」比「一剎那」時間長得多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再據佛教《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記載的來計算:「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成一臘縛,此有七千二百剎那。三十臘縛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剎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據載,一日一夜有30牟呼栗多,900臘縛,54,000怛剎那,6,480,000剎那,所以「一剎那」時間為1/75秒,即約為0.013秒,即是千分之13秒。在不同佛教經典中,「一剎那」這個十分短暫的時間長短不一,其實速度大約是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佛教經典非現代原子科學的著作,況且萬事萬物本來瞬息萬變,不會乖乖靜止不動讓你去測量。所以經典有說法來說明「一剎那」,而且經典當中的準確度偏差可說是甚少,也證明佛陀的討論,並非如外界認為般粗糙,佛教經典的一些說法,也能達到現代原子科學的尺度。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斧亂猜測 「疑鄰盜斧」鬧笑話

2024年07月26日 20:00

「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戰國時列禦寇所著的《列子・說符》,當中有言:「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覆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顏色、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傳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自已丟了斧子,整天便懷疑人家是不是偷了自已斧子。起初,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暗暗地觀察那人的一舉一動。看那人走路的樣子,鬼鬼崇崇、弓腰曲背的,一看就是個偷斧子的;再看那人的臉色表情,懦懦怯怯、不成大事,也像是個偷斧子的;最後聽他的言談話語,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這不就是個偷斧子的嗎!他仔細想了想,這人的行為舉止,還是著裝談吐,無一不在證明他就是偷他斧子的罪人。這倒如好好想想,如何折穿他的廬山真面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只是沒等他作出行動,他就在自家倉庫的谷堆中找到他的斧子。找到斧子後的他全然忘了當初自己是如何猜度自己鄰居的兒子,甚至在跟鄰居閒聊時還誇人家兒子一表人材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便根據這則故事引申出「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意思是人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他人胡亂猜疑。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因此,主觀成見,就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