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八國聯軍中國僱傭兵「華勇營」 戰績列強好評

歷史長河

八國聯軍中國僱傭兵「華勇營」 戰績列強好評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八國聯軍中國僱傭兵「華勇營」 戰績列強好評

2024年12月02日 10:00

八國聯軍之役,義和團被消滅,京津一帶清軍潰敗,迫使慈禧挾光緒逃往陝西;最終,清廷與列強簽訂《辛丑和約》。

上次提及「八國聯軍」在北京合照,俄國代表沒有參與拍攝,結果加插澳洲及印度軍人,所以相中才有九名代表。另外參與「八國聯軍」之役的,還有來自美屬菲律賓及法屬印度支那(越南為主)的部隊。有讀者早前提過在聯軍中出現了華人兵,主要部分為英軍「華勇營」。

更多相片
在威海衛的華勇營 (網上圖片)

在威海衛的華勇營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1904年,「華勇營」士兵訓練使用馬克沁重機槍 (網上圖片)

1904年,「華勇營」士兵訓練使用馬克沁重機槍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右) 是八國聯軍之役時,安裝7.4英寸海軍炮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右) 是八國聯軍之役時,安裝7.4英寸海軍炮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在紫禁城舉行大閱兵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在紫禁城舉行大閱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在威海衛的華勇營 (網上圖片)

在威海衛的華勇營 (網上圖片)

「華勇營」是英軍的中國僱傭兵,在戰事中「表現優異」,贏得西方輿論高度評價。「華勇營」訓練有素,多次承擔正面進攻清軍和義和團的任務,故被外界部分人士指責「助紂為虐」。但他們的出現,促使中國有識之士了解到,如何有效管理軍隊,提升戰鬥力。

「華勇營」的前身,源於1898年7月,英軍進駐威海後以兵源不足為由在華招募僱傭軍。為了吸引中國人,英軍拋出高薪誘惑:月薪8兩白銀,供應充足大米、白麵及肉,免費製服;入伍兩年後若無違規,還獎勵30兩白銀。這些條件對於當時缺乏溫飽的草根來說,明顯極具吸引力。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1899年,英國正式組成「華勇營」,初含534人,年齡介乎19至24歲,簽約3年,可被派往世界任何地方執行任務。這批用高餉精選出來的士兵,體格強健,平均身高五尺七寸、胸圍三十五寸,在當時華人中定屬矯健。

英軍對華勇營的軍費每年達三萬英鎊。部隊編制齊全,設置長槍連、機槍連、炮隊和騎兵隊等;尉級以上軍官和高級士官均由英國人擔任。全體士兵裝備精良,清一色的馬提尼-亨利 (Martini-Henry) 步槍,甚至還有當時最先進的馬克沁機槍 (Maxim gun),訓練與英軍士兵一樣嚴格。英國軍官巴恩斯 (Arthur Barnes),在回憶錄《服役華勇營》中這樣評價士兵:「他們非常遵守紀律,十分自律;他們非常強壯,十分堅忍,具有良好的抗疲勞和承當艱苦工作的能力;而且他們各個都是射擊高手,幾乎環環擊中……」

1904年,「華勇營」士兵訓練使用馬克沁重機槍 (網上圖片)

1904年,「華勇營」士兵訓練使用馬克沁重機槍 (網上圖片)

在華勇營成立不久,他們即鎮壓威海地方抗英武裝。1900年3月26日,華勇營第一次執行任務,420名士兵在姜南莊村武裝驅散抗英群眾,逮捕3人,收繳各種土製武器。5月5日、6日,英國勘測劃界小組在報信村受民眾圍攻,最高指揮官為鮑爾上校 (Colonel Bower) 率華勇營兩個連出擊,據載他們「毫不猶豫地向自己的同胞開槍」,打死村民29人,就是著名的「威海慘案」。

1900年6月,鮑爾再率「華勇營」200名士兵北上天津參與八國聯軍的攻城戰。按英軍說法,他們作戰「沉着」、「勇敢」,「排槍射擊非常有效」。巴恩斯在回憶錄中指,他們「負責包圍和壓制義和團以及清廷官兵,並且也參與老龍頭火車站的進攻。最後,他們從南門第一個衝進了天津的圍城,成為英國軍隊的唯一代表。」

華勇營士兵 (右) 是八國聯軍之役時,安裝7.4英寸海軍炮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右) 是八國聯軍之役時,安裝7.4英寸海軍炮 (網上圖片)

天津被攻破後,北京也淪陷。八國聯軍在紫禁城舉行大閱兵,巴恩斯帶領華勇營走在英軍隊列中最後出場受閱。據巴恩斯說士兵當時並不開心:「他們靜默的臉上寫滿了悲傷」、「臉上充滿鄙夷與不屑和一種非常糟糕的表情」。

八國聯軍在紫禁城舉行大閱兵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在紫禁城舉行大閱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之後進駐京畿的幾處軍事要地,當中駐守地河西務以華勇營為主,他們利用特殊身份管理民眾,恢復了農貿集市,允許民眾擺攤。如遇上外國士兵搗亂,華勇營還會保護群眾,予以處罰。1900年10月,華勇營回到威海。到了1906年6月英軍裁撤華勇營,部分士兵轉往南非、香港當警察,也有留在中國充任巡捕或加入軍隊。據了解,加入香港警隊的華勇營士兵,警員號碼均以英文字母D開頭,他們又稱「香港魯警」,俗稱「山東差」。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士兵 (網上圖片)

「華勇營」的出現,對於當時普遍低餉、剋扣貪污成風的中國部隊來說,突顯了英國人高軍餉及帶兵「廉潔」能夠提高軍人社會地位。令中國有識者看到,新式軍隊首在制度之新,厚餉可起「養廉」作用,袁世凱說:「餉薄則眾各懷私,叢生弊竇;餉厚則人無紛念,悉力從公」。所以,後來袁世凱編練新軍亦效仿洋軍,不僅高薪,且設法杜絕軍官剋扣,這成為北洋軍擁有強大戰鬥力的關鍵因素。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戒話古今文章「迥然不同」 曹植只算第二

2025年01月20日 20:00

形容兩人性格完全不同,可以用「判若天淵」或「截然不同」,但若想文章能夠與眾不同的話,不妨考慮使用「迥然不同」。成語出自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詩品》以〈古詩〉第一,子建(曹植)次之,此論誠然。」

鍾嶸《詩品》善本(明嘉靖年間刻本) (網上圖片)

鍾嶸《詩品》善本(明嘉靖年間刻本) (網上圖片)

中國洋洋數千年歷史,詩文之多浩瀚如煙,如何有系統地整合起來,並分出高下,讓後世易於閱讀呢?終於,在南朝梁武帝時,著名文學評論家鍾嶸作《詩品》一書,成為現存最早的詩論專著。書上把自漢代至南朝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包括李陵、班婕妤等十一人及無名氏古詩;中品包括秦嘉、徐淑等三十九人;下品包括班固、酈炎等七十二人。對於曹植,鍾嶸尤其欣賞,稱「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而對於他的父親一代梟雄曹操則抑居下品。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曹植(坐著者)及洛神 (網上圖片)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曹植(坐著者)及洛神 (網上圖片)

曹植的詩作十分有名,傳說他可以七步成詩,流傳《洛神賦》背後與甄宓的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至今已成經典文學作品。南朝宋國詩人謝靈運曾稱他「才高八斗」,難怪鍾嶸《詩品》也對曹植大加稱讚。如此文學巨擘,為甚麼說他只得第二呢?那麼便得再看張戒的《歲寒堂詩話》。

張戒是南宋時人,主張好詩應該具備「意」、「味」、「氣」、「韻」四個要素。他認為「意」及「味」可以通過學習得到,但「氣」及「韻」屬於作家天生的氣質及秉性方面的因素,不可強求。他在《歲寒堂詩話》卷談到,歷代作家如曹植、陶淵明、李白、韓愈及杜甫在這四個要素中各有其優越之處,為他人所不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接著,張戒表示自古以來,文章的形式及內容差異很大,甚至變得完全不一。當然是非今天不如古代呢?實有商榷餘地,但張戒偏好古詩,所以推鍾嶸《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只能說張戒有其道理,古詩既為後代各家詩風的源頭,而曹子建詩風最近古詩,所以只能得第二。

後世取「文章古今迥然不同」一語,演變成「迥然不同」成語,形容彼此不同,差異很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